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纤毛鹅观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纤毛鹅观草

中文学名:纤毛鹅观草

拉丁学名:Roegneria ciliaris

界:植物界

纤毛鹅观草(学名: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是禾本科鹅观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秆单生或成疏丛,直立,基部节常膝曲,高40-80厘米。叶鞘无毛,稀可基部叶鞘于接近边缘处具有柔毛。穗状花序直立或多少下垂,长10-20厘米。千粒重4.1克。

分布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区。生于路旁或潮湿草地以及山坡上。

该种为中等牧草,秆叶柔嫩,幼时为家畜喜吃,至穗成熟时,秆叶粗韧,且有硬芒,不宜利用。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单生或成疏丛,直立,基部节常膝曲,高40-80厘米,平滑无毛,常被白粉。叶鞘无毛,稀可基部叶鞘于接近边缘处具有柔毛;叶片扁平,长10-20厘米,宽3-10毫米,两面均无毛,边缘粗糙。

穗状花序直立或多少下垂,长10-20厘米;小穗通常绿色,长15-22毫米(除芒外),含(6)7-12小花;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常具短尖头,两侧或1侧常具齿,具5-7脉,边缘与边脉上具有纤毛,第一颖长7-8毫米,第二颖长8-9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背部被粗毛,边缘具长而硬的纤毛,上部具有明显的5脉,通常在顶端两侧或1侧具齿,第一外稃长8-9毫米,顶端延伸成粗糙反曲的芒,长10-30毫米;内稃长为外稃的2/3,先端钝头,脊的上部具少许短小纤毛。千粒重4.1克。在中国安徽合肥地区,8月底至9月初返青,10月19日分蘗,草高达10-15厘米;11月中旬草高可达20厘米,并以绿色的叶丛越冬;翌年3月初进入拔节期;4月初至中旬开花结实;5月底、6月初种子成熟。

生长环境

纤毛鹅观草生于路旁或潮湿草地以及山坡上。 喜生于温瞹而湿润的山坡草地、疏林下和田埂、路边的草丛中,有时还能形成以纤毛鹅观草为优势的群落。在中国安徽海拔1700米的亚高山林缘、草甸均有生长。适应在年降水量为400-1500毫米,pH为4.5-8,绝对最低温-30℃和最高温41℃的地区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区。

繁殖方法

纤毛鹅观草依靠种子繁殖,种了发芽率髙。播种前,翻耕上地,整平,施足底肥。条播行距25-30厘米,播种量30-37.5千克/公顷,播种深度3厘米。春、秋季均可播种。

栽培技术

播种当年应进行2-3次中耕除草,适时追肥和灌水。作地被植物利用时,在拔节期应及时刈割,以延长绿期。如用作放牧地,在草从分蘖后至抽穗前,均可利用。中国北方以放牧3-4次为好,亚热带地区可利用4-6次。如用作割草地,全年可刈割2-3次。

主要价值

该种秆叶柔嫩,幼时为家畜喜吃,至穗成熟时,秆叶粗韧,且有硬芒,不宜利用。 抽橞期之前,茎叶较鲜嫩柔软,马、牛、羊、兔、鹅均喜欢采食。从抽穗到种子成熟期,茎秆迅速粗老,利用价值急剧下降,适宜作放牧用,不官作割草用。茎、叶比仅为1:0.15。在拔节期以前的株从,几乎能全部为畜群所利用,产草和产种量不高,为中等牧草。

参考资料

  1. 纤毛鹅观草,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