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增加 3,140 位元組, 1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陆海空军[[大元帅]]。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出生日期 = 1987年6月24日
| 国籍 = 苏联
| 职业 = [[苏联]][[ 政治家 ]]、[[军事家]]、[[革命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陆海空军[[大元帅]]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 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斯大林曾协助 [ 列宁 ]] 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989019.html  [ 有多少人非正常地死在斯大林时代?]人民网, 2011年06月24日</ref>。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年74岁。著有《斯大林全集》。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30/18/46032022_805497092.shtml 最伟大的俄罗斯人],个人图书馆, 2018-12-30</ref>。
斯大林时期官方称其于俄历1879年12月9日(公历为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格鲁吉亚]](Грузия)古老的城镇哥里,后来苏联历史学博士斯比宁更正了斯大林正式传记中的诞生日期,根据当地教堂出生登记册,斯大林生于俄历1878年12月6日,即公历1878年12月18日,材料来源是第比里斯省戈里大教堂1878年的出生登记簿第一部分第33页,上面写道:12月6日,戈里居民、农民维萨里昂·伊万诺维奇·朱加施
维里和他的合法妻子叶卡节琳娜·格勃里耶诺夫娜生了一个儿子——约瑟夫。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1937年7月去世,她是农奴的女儿。[[File:斯大林小时候.jpg|缩略图|右|16岁的斯大林,1894年[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39297170&di=2ab29bd62c41258f1ca6a5b46b50de46&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128%2F194de45e206d41b0bc3d135931bf4758.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8352193_556792 来自搜狐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斯大林这个姓氏是成年后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钢铁。他出身寒微,在公开场合,斯大林只提过父亲一次。他说,作为一个鞋匠,父亲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因为他仍有小资产阶级思想。10岁那年,他差点被父亲送到制鞋厂学手艺而不是继续在神学院上学。鞋匠对孩子的母亲咆哮:“你想让我的儿子当神父?休想!我是个鞋匠,我儿子将来也是个鞋匠!”又过了一年,鞋匠在一次酒后争执中被人用刀子捅死了。母亲叶卡捷琳娜曾经搬进克里姆林宫住过一段时间,很快又回到老家格鲁吉亚,住回那幢老房子,睡那张很窄的铁床。孙儿孙女很少跟她来往。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对儿子说:“真遗憾,你没当上一个东正教神父!”<ref>[http://www.doc88.com/p-7788834134699.html 俄国人为什么怀念斯大林]道客巴巴, 2014-11-04</ref>
16岁时,斯大林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他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奖学金。期间他接触到一些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1899年,因其无法支付突涨的学费,而不得不放弃最终的考试,被学校开除。随后他供职于第比利斯的气象观测台,亦同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他选择加入以列宁(ленин)为首的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一边。不久斯大林就成了高加索地区主要的革命活动者,他组织罢工、发放传单,为布尔什维克活动募集资金,为之而抢劫银行、绑架、敲诈。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她不久后就为他生下首个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随后他带着妻子来到巴库,但斯瓦尼泽却在1907年12月因斑疹伤寒去世,这使斯大林在悲痛中渡过了几个月,最后他选择了把孩子雅可夫交给了娘家抚养。
在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的报告。他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1922年12月中旬,列宁再次中风,俄共中央全会责成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22日深夜,列宁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右臂右腿瘫痪,但头脑清楚,思维清晰,口授了一批给党的应届代表大会的信。信是专门谈他的战友或接班人的,一共谈及3组人,即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既谈到他们的优点,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这以后的几天,列宁继续口授信件,议论了改革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工农检查院,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民族问题等等 。
[[File:列宁与斯大林.jpg|缩略图|右| 列宁与斯大林[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39483556&di=80915f0272df114e1289f9aa8f90162e&imgtype=0&src=http%3A%2F%2Fwww.shuicangying.com%2Fuploads%2Fallimg%2F160811%2F150049412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shuicangying.com/m/view.php?aid=496 来自网络]]]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写下[[ 论列宁 ]] [[ 十月的教训 ]] ,直言不讳的批评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促使两人与斯大林联手形成共同对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发表文章称“托洛茨基主义”并非真正的列宁主义,斯大林还表示“党的任务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不久之后,斯大林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的意见亦见分歧:斯大林支持布哈林的意见,延续新经济政策,减少约束农民,并希望先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革命的主张,他们形成“新反对派”。
1925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他们和斯大林为首的主流派公开对抗,却以失败告终。季诺维也夫于是重新联合托洛茨基,并和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等人结成反对派联盟,共同和斯大林集团斗争,1927年12月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后开除出党,1929年布哈林“右倾投降主义集团”也被赶出政治局<ref>[http://read.bookresource.net/guanli/32897.html 电子书《列宁选集-1-4卷》]电子读书网</ref>。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年起进行计划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File:国内建设.jpg|缩略图|右| 斯大林[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39570431&di=aa66ec61c75fd10f5de7a56a3b80f887&imgtype=0&src=http%3A%2F%2Fwww.xuanlishi.com%2Fshijielishi%2FUploadFiles_7801%2F201811%2F2018112109541829.jpg 原图链接][http://www.xuanlishi.com/shijielishi/201811/2277.shtml 来自炫历史]]]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特征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斯大林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联建设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1937—1938年间审理的要案主要有:以中央委员皮达可夫、拉狄克为首“反苏托洛茨基中心”;以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军事中心”;以前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托派反苏联盟”。这些案件的被告都以“人民公敌”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1941年6月,斯大林任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苏联通过扩大自己的版图,建立起一条“东方战线”。1941年6月22日早上4时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军队,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经收到了来自一些苏联间谍和苏军将领的警告,但他认为纳粹德国不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彻底击败英国之前就进攻苏联,因此没有对同纳粹德国展开本土战争做充分的准备。在确认德军的入侵后,斯大林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于同年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解放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在德军的突然打击之下,同时因为大清洗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1941年8月,由于斯大林拒绝采纳朱可夫的建议,下令红军死守基辅,结果导致苏联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德军围歼,纳粹德军宣布歼灭苏军66万人,[[希特勒]]宣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
[[File:二次战争.jpg|缩略图|右| 二战照片重见天日还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39660036&di=0efe51ab19fa29143d95b3fdce32710a&imgtype=0&src=http%3A%2F%2Fpics7.baidu.com%2Ffeed%2F0b7b02087bf40ad1d8c02b39b0aabbdba8ecce54.jpeg%3Ftoken%3D86570b9633cee63d5bdb305a188e9c0a%26s%3D2503DD5F000B0AED0009ED3201005090 东线战场 图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0508031959110736&wfr=spider&for=pc 斯大林儿子雅科夫被德军俘虏照片曝光来自文史砖家]]]
1941年11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坚决留在城里组织反击。11月7日,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式,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斯大林说道:“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军!我们光荣的祖国、我们祖国的自由、我们祖国的独立万岁!”,斯大林在这次讲话中提及的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用意,是以[[俄罗斯]]民族主义来鼓舞苏军战斗。受阅的苏军部队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将领的指挥下,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1942年,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同年7月,德军向[[伏尔加河]]地区的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此役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11月,斯大林参加了德黑兰会议,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人会谈,通过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之后苏联在对德战争中逐渐转入反攻。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斯大林参加了雅尔塔会议,3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晚年逝世'''===
1952年10月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他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3月5日晚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联大元帅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 。 他的遗体被装入水晶棺,安放在列宁墓中。不过,斯大林的遗体只防腐保存了8年。[[File: 晚年逝世斯大林777888.jpg|缩略图|右| 斯大林[http://photocdn.sohu.com/20121208/Img359869823.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1208/n359869822.shtml 来自中国新闻网]]]
1961年苏共22大通过决议:“鉴于斯大林严重违背了列宁的遗嘱,滥用权力,对忠诚正直的苏联公民进行广泛镇压,再将斯大林的遗体保留在列宁墓里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大规模违反法制和其他许多行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宁陵墓中成为不可能。”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秘密报告,揭开了斯大林在1930年代搞肃反扩大化、搞个人崇拜以及卫国战争初期因缺乏警惕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幕。[[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面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在苏联引起的政治波动,对斯大林的形像进行了一定的修复,允许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修建他的塑像,1969年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半身像。但是,勃列日涅夫反对批评和撤消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会议和1961年的苏共22大会议上对斯大林问题所做出的一切书面决定,拒绝将[[伏尔加格勒]]恢复名字为[[斯大林格勒]],拒绝在除了格鲁吉亚和莫斯科以外的城市再以官方资金兴建斯大林雕像<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3/5/SiDaLinShiShi.html 斯大林逝世]人民网, 2012年07月10日</ref>。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发生了一场大清洗运动。
30年代初,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以1934年12月1日发生的[[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为导火线,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1935年1月审讯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名前反对派分子,罪名是他们在托洛茨基指使下,组织了“列宁格勒总部”、“莫斯科总部”等地下反革命组织,阴谋暗杀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洛夫被害就是他们策划的。被告1936年8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此后,清洗镇压的规模迅速扩大,全国掀起了一场“揭发和铲除人民敌人”的运动<ref>[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qlxk198605025.htm 斯大林的主观失误对苏联肃反扩大化的影响],中国知网, 1986年</ref>。
[[File:大清 洗2222222.jpg|缩略图|右| 这一场镇压后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8/03/147020457577134051.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08873752_115368 被赫鲁晓夫称为"大清洗"自搜狐历史]]]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很多人遭到逮捕,被关押在古拉格劳改营里,部分人在[[饥饿]]、[[疾病]]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死亡。苏联境内的诸多少数族裔被集体迁移和流放,其中包括:[[波兰人]]、[[伏尔加德意志人]]、[[摩尔多瓦人]]、[[犹太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车臣人]]、[[朝鲜人]]等等。[[军界]]、[[经济]]、[[艺术]]等社会各界不少精英被清肃。
除了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受到批评及政治迫害以外,自然科学界的权威人士也难逃厄运,例如,物理学的专家院士以及几乎所有的学术带头人都被称之为“敌对思想的走私犯”,许多人被捕处死,而在农业和生物学界李森科主义盛行,把遗传学斥为“资产阶级伪科学”,把在遗传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斥为“顽固的反苏维埃分子”,甚至作为“外国帝国主义间谍”加以残酷迫害,列宁格勒农学院院长被处决,[[棉花]]、[[畜牧]]、[[农业化学]]、[[植物]]保护等研究所的领导人也相继遭到同样下场。[[天文学家]]们更是胆战心惊,据统计,在此期间,约有20%的天文学家被捕。此外,苏联中央气体液体力学研究所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被逮捕入狱,而整个[[航空]]科学的几乎所有学术骨干都被监禁——但为了使新[[飞机]]的研制工作不致于中断,内务部不得不建立了一座代号为“中央设计局第29号”的特别监狱,让这些科学家一面接受审讯,一面进行科学研究。苏联足球队因为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输给了[[南斯拉夫]]足球队,全体队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幸而随着1953年斯大林去世,这批队员很快结束了流放生涯,并得到平反。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斯大林认识到工业的进步必须由农业基础的发展上加以支持。故此,斯大林将全国的农业发展纳入计划之中,通过小农庄的合并成大型集体农庄(俄语 колхоз)以推动现代化耕作方法,包括机械化生产及采用化肥;以及达至规模经济,共同享有土地、农产品及生产设备。集体农场的生产目标由国家根据全国或地区需要加以规定。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000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万多个,此后自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庄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但农业集体化却深受农民,特别是富农(кулак)的反对,农民不愿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以及不愿在政府的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于是大批农民宰屠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引致农产产量的急剧下降<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IST198607006.htm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大冒进],知网空间, 1986年07期</ref>。
[[File:工业化.jpg|缩略图|右| 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40504228&di=9c07bcbb348e27e407ceef5eac012251&imgtype=0&src=http%3A%2F%2Fztd00.photos.bdimg.com%2Fztd%2Fw%3D700%3Bq%3D50%2Fsign%3D98e5f4c5be003af34dbade600511b761%2F0ff41bd5ad6eddc4ffeca03731dbb6fd536633f6.jpg 原图链接][https://haokan.baidu.com/9925e6606e313fb837add18f27f81fd216 来自好看首页]]]
第二个五年计划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标则由农业转为发展重工业,斯大林为[[煤]]、[[铁]]、[[钢]]等工业生产定下高额生产目标,及下令兴建[[发电站]]、[[矿井]]及油田,又改进运输设施。结果在短短数年间工业产量有大幅度提升,以钢产量为例,1938年的钢产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增加近三倍、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百多倍,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和[[法国]]的产量总和高;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斯大林通过发展一些和军工业近似的民用工业,以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准备。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于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于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五年计划成功令苏联迅速进行工业化,在1940年,钢、煤、[[石油]]、电力产量都达至新高(之后才因德军入侵而有所回落),苏联经已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强工业国;而在东部兴建新的工业城市则有助西伯利亚及乌拉尔山地区的开发。然而,苏联却因为集中发展对国防有利及国家有需求的重工业,而忽视生产日常消费品的轻工业之发展,人民没有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成果。苏联当局在三十年代末以严刑峻法对付工人,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工人会被处分,上班迟到或无故旷工会受到刑事处罚。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前苏联在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决议。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运动,先后出现了几次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2年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万个集体农庄,团结了全国61.5%的农户,耕种全国70%的耕地。到1933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谷物播种面积已占全国总数的84.5%。社会主义经济的统治地位已在农村中基本确定,前苏联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实现。但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File: 斯大林 农业 化999999.jpg|缩略图|右|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体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40777217&di=1c553124c3f14b108d00c9d589d8b5ad&imgtype=0&src=http%3A%2F%2Fdpic.tiankong.com%2Fhp%2Faz%2FQJ9112554089.jpg 原图链接][https://www.quanjing.com/category/12828101.html 来自全景]]]
1933年1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发布《关于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向国家义务交售谷物的决议》,以义务交售制代替预购合同制,苏联农村集体化运动飞速发展,其后果是生产者的积极性遭到摧残。因为在集体化运动过程中,农民在突然之间交出自己的农具和牲畜以及原先分配给他们耕种的土地,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农民了。集体农庄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价格和数量交售粮食,尤其严厉的是违反者以刑法处置。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时,苏联各地集体农庄义务交售的谷物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13.2%。农业集体化代替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集体农庄的农民们无法忍受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的重负,以“罢种罢收”来消极抵抗。粮食产量在下降,国家征收乃至出口的粮食却在逐年提高,以获取资金推进工业化。如此作为之下,1930-1931年粮食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出来,1932年秋,苏联国内广大地区普遍遭受了严重的饥荒,在乌克兰南部、伏尔加河中游等地区饥荒最严重。与此同时,当时政府禁止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据保守估计,从1932年到1933年,有220万乌克兰民众被饿死<ref>[http://www.doc88.com/p-0834643845208.html 试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教训],道客巴巴, 2015-04-02</ref>。
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产品经济观,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其在这一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服务的。第一,为了保证超高速工业化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斯大林认为,必须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因此,不能通过市场,也不能通过批发贸易,而应通过集中分配的办法来实现对整个经济的控制。第二,农业全盘集体化是超高速工业化合乎逻辑的产物,是从农村榨取资金与粮食的重要办法。第三,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为商品经济,苏维埃国家应该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物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另外,还实行配给制。在理论方面,这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似乎苏维埃经济已进入了商品货币关系不断消亡的阶段。
[[File:斯大 林林林9999999.jpg|缩略图| 右|斯大林[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41041847&di=757e4b8857c52227ba88b6c3b099f61e&imgtype=0&src=http%3A%2F%2Fp3.ifengimg.com%2Fa%2F2016_44%2F2668ee5ab3e3d36_size17_w484_h3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66-97281-0.html 来自驻马店广视网]]]
计划原则的绝对化,把计划性提升为规律,不只意味着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也意味着指令的随意性和唯意志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经济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维埃国家不断地把计划原则绝对化,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大大发展了,所谓计划调节实际上变成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少数领导人乃至个别领导人的意志调节<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jsk200605012.htm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知网空间, 2006年05期</ref>。
[[毛泽东]]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的时候受到了斯大林的冷遇,用他的话说,“这两个月很不好受”。那个时候,毛泽东到莫斯科给斯大林祝七十大寿,但是,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祝寿,而是想同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没想到,斯大林不同意,因为“他对中国党是不信任的”。斯大林曾经把铁托看作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把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之后,斯大林又不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共产主义者,而是看作“属于铁托一类的人”,怀疑毛泽东是“半个铁托”。毛泽东当初“并不了解这个底细,而一心要同苏联签订一个同盟条约。”他到莫斯科第一次见到斯大林的时候,就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却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一直不提这个问题。
[[File:毛泽东访苏联.jpg|缩略图|右| 毛泽东访苏联[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41205831&di=c3700df12679474ac6f646f366dc5a5e&imgtype=0&src=http%3A%2F%2Fp3.img.cctvpic.com%2F20111207%2Fimages%2F1323268057106_1323268057106_r.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ntv.cn/china/20111207/124799_7.shtml 来自中国网络电视台]]]
后来,斯大林虽然改变了态度,答应签订新的同盟条约,但又讨价还价,从中国要了两块势力范围,还搞了四个合营公司,才把条约签了下来。所以,毛泽东一想起来“就有气”,说在谈判时苏联人表现出对我们不信任,“至少不完全信任”。中长铁路要中苏共管,旅顺口要做苏联海军基地,在新疆还搞了“什么合股公司”,对新疆和东北三省,斯大林是“不想放手的”<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365/2009-12/16/content_19068860.htm 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始末],中国网, 2009-12-16</ref>。
==人物墓地==
[[File:斯大林墓地.jpg|缩略图|右| 斯大林墓地[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8141306769&di=73b898b6ff42daab9612d6278b035b8d&imgtype=0&src=http%3A%2F%2Fztd00.photos.bdimg.com%2Fztd%2Fw%3D700%3Bq%3D50%2Fsign%3D888ef12ee024b899de3c7b385e3d6ca8%2F95eef01f3a292df54048773bb5315c6034a87311.jpg 原图链接][https://haokan.baidu.com/ 来自好看视频]]]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之后,遗体也被装入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不过,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里只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迅速地移出了列宁墓,然后又迅速地被移到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安葬。这座匆匆造就的斯大林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简单地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份<ref>[http://www.guoxuedashi.com/b/9/167900/ 斯大林墓地在哪],国学大师, </ref>。
2,1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