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纳木错

增加 1,925 位元組, 4 年前
物种资源
[[File:纳木错.jpg| 有框350px|缩略图|右|<big>纳木错</big>[http://pan.xici.com/group5/M00/29/7D/rBABqFreVaeEOBUCAAAAANKzDGA449.jpg/800 原图链接][http://www.xici.net/d246872757.htm 来自胡同口 的图片]]]
'''纳木措'''(藏语:གནམ་མཚོ་,藏语拼音:Nam Co,威利:gnam mtsho,THL:Namtso)位于中国[[西藏]]中部,现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平均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纳木错”为藏语,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淖尔”,两个名称都是“天湖”之意<ref>[http://www.dili360.com/cng/article/p5350c3d7d6ffe84.htm 第3名 纳木错:与神耳语的地方],中国国家地理,作者: 金志国</ref>。纳木错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
===湖泊区域===
[[ 纳木错]] 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
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水体面积===
 
[[File:纳木错21.jpg|280px|缩略图|右|[http://www.cdtianya.com/Public/Uploads/image/20190308/20190308132228_23143.jpg 原图链接][http://www.cdtianya.com/Group/view-2049.shtml 来自天涯旅游户外 的图片]]]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²,较纳木错多出369km²,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33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水文特征===
[[ 纳木错]] 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达33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气候特点===
====动物资源====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旱獭.jpg|[http://www.cnjiyin.com/uploadfile/2018/1223/20181223065027703.jpg 原圖鏈結][http://www.cnjiyin.com/zixun/20181223_3038.html 旱獭来自中国基因网]
 
File:雪莲11.jpg|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12/2747bb8b83874e97a91ac80524eb5ee1_th.jpg 原圖鏈結][http://m.sohu.com/a/148221544_154878/ 雪莲来自搜狐]
 
File:无鳞鱼.jpg|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850689730,3823603715&fm=173&s=4932AC5728A3EF076695E15E0300E060&w=460&h=375&img.JPEG 原圖鏈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256239593038224 无鳞鱼来自刁蛮的大逄]
 
 
</gallery>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区域内的鸟类,种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鸦]]、[[棕颈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鸡]]和[[西藏毛腿沙鸡]]等几种鸟类。其中冬季藏雪鸡向藏南方向迁徙转移,西藏毛沙鸡则迁至4000米以下,它们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的弃洞,以躲避敌害和不良天气或利用为巢穴,这种“鸟鼠同穴”现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黑颈鹤.jpg|有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5/3aecd851d50f4f54864eb70b5a16d2c7_th.jp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120660720_426488 黑颈鹤来自搜狐]
 
File:红嘴山鸦.jpg|有框| [http://s14.sinaimg.cn/middle/711add82xaee9063fb8ed&690 原圖鏈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add820100y54z.html 嘴山鸦来自太新浪博客]
 
File:棕头鸥.jpg|有框|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U9oOggy6I0O5Jvauae&690 原圖鏈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0f86a40101r7w2.html 棕头鸥来自新浪博客]
 
</gallery>
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燕鸥]]。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种类,均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黑颈鹤]]是纳木错沼泽地惟一的鹤类,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马拉雅南麓、滇西北横断山区和贵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带越冬。西藏雪鸡可作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浅灰的毛色与岩块相似,不易发现,以高山植物嫩叶和花为食,并能在冰川和永久积雪带附近活动,冬季不作垂直迁徙,对严寒无所畏惧,在积雪山地随[[岩羊]]、[[盘羊]]踩开的地方觅食。[[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胡兀鹫]]、[[岩鸽]]、[[雪鸽]]等均为高山常见鸟类,可在高山岩隙中营巢。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该区域内分布比较稀少,种类非常有限。
 
湖中,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中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
==获得荣誉==
纳木错湖被《 [[ 中国国家地理 ]] 》“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 [[ 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 ]] ”第三名。 纳木错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级生态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视频== ===<center>纳木错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美得惊心动魄!</center> <center>{{#iDisplay:i0334mtlel1|650|480|qq}}</center> <center>醉美西藏——纳木错</center> <center>{{#iDisplay:k0190bfdpq0|650|480|qq}}</center><center>开心牡丹广场舞《纳木错》瓦瓦 无边编舞</center>
纳木错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级生态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区。<center>{{#iDisplay:j0716yb39ep|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