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纺锤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纺锤体(Spindle Apparatus)顾名思义为型似纺锤的结构。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前初期(Pre-Prophase)到末期(Telophase)的一个特殊细胞器。其主要元件包括微管(Microtubules),附着微管的动力分子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s),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超分子结构。一般来讲,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也是纺锤体的一部分。植物细胞的纺锤体不含中心体。而真菌细胞的纺锤体含纺锤极体(Spindle Pole Body),一般被视为中心体的同源细胞器

功能与分解

在细胞分裂中,其主要作用有两个部分。其一为排列与分裂染色体。纺锤体的完整性决定了染色体分裂的正确性。纺锤体的正常生成是染色体排列的必要条件。纺锤体生成完毕后一般会有5-20分钟的延迟,以供细胞调整着丝点上微管束的极性,以及决定是否所有的着丝点都附着正确。此后细胞进入分裂后期,染色体分裂为两组数目相等的姐妹染色单体。同样,纺锤体的完整性决定这个分裂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准确性。纺锤体另一功能为决定胞质分裂的分裂面。染色体分裂的同时,纺锤体中的一部分微管不随染色体分裂到两级,而停弛在纺锤体中央,形成纺锤中央体(central spindle)。在纺锤中体的中央为两组极性相反的微管交叠的区域,称为纺锤中央区(spindle midzone).此中央区就是接下来的胞质分裂面。胞质分裂开始于分裂后期的较晚期。胞质分裂一般结束于分裂末期后1-2小时,此期间两个子细胞由中心颗粒体(midbody)连接。 一般认为纺锤体的分解发生在细胞分裂末期

生成

在含中心体的细胞中,纺锤体的生成开始于细胞分裂前初期 - 即在细胞核膜分解(Nuclear Envelope Breakdown, NEB)之前。初期的结构为两个独立的以中心体为核的星状体(asters)。当细胞核膜分解后,染色体和星状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互动反应。最终结果为所有的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中央(赤道板,)排列整齐,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着丝点,每一个着丝点被一束极性相同的微管(通常称为纺锤丝)附着。此时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纺锤体生成完毕。实验证明,中心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必需的。动物细胞在中心体被激光捣毁后仍旧能够筑构纺锤体,但其位置通常不在细胞的大致几何中心,其后的胞质分裂也会受严重影响。在不含中心体的细胞中,纺锤体的生成是由染色体本身主导的。此过程由一小分子量的GTP连接蛋白(Ran GTPase)控制。细胞核分解后,纺锤丝由染色体周围生成。其后这些纺锤丝会在动力分子与为微管动力的合作影响下自动排列为极性相反大致数目相同的两组。每组的极性相对于一组着丝点。同时在微管远端的动力蛋白 dynein 会将这些微管束集中到一点,形成纺锤极区(Spindle Polar Zone)。与此同时,染色体会自动在赤道板排列整齐。纺锤体生成完毕。关于多极纺锤体编辑 多极纺锤体;multipolar spindle,polyspindle在有丝分裂时纺锤体一般有二个极。但是在多精入卵的卵细胞、肿瘤细胞、培养的HeLa细胞、杂种细胞等,随着条件不同可形成有3、4个或者更多个极的纺锤体。当存在多极纺锤体时,染色体的后期分配便不规则,可形成几个小核。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碱等药物处理也能诱导出同样的变化。木贼等特殊的植物体或胚乳细胞,往往在分裂初期形成多极纺锤体,及至分裂中期多数可恢复为二个极。[1]

和染色体运动

当细胞从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间期细胞微管网络解聚为游离的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再重组成纺锤体,介导染色体的运动;分裂末期纺锤体微管解聚,又重组形成细胞质微管网络。可分为:动粒微管:连接染色体动粒于两极的微管。极微管:从两极发出,在纺锤体中部赤道区相互交错的微管。星体微管:中心体周围呈辐射分布的微管。染色体的运动依赖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在这一过程中动粒微管与动粒之间的滑动主要是依靠结合在动粒部位的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沿微管的运动来完成。极微管在纺锤体中部交错,有些分布在极微管之间特殊的双极马达蛋白,其中2个马达蛋白沿一条微管运动,另2个马达结构域沿另一条微管运动。由于2条微管分别来自二极,故极性相反。当双极驱动蛋白四聚体沿微管向正极运动时,纺锤体二极间距离延长。反之纺锤体距离缩短。

纺锤丝与纺锤体的区别

纺锤丝是纺锤体所发出的线状线物质,用于细胞在分裂是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侧,纺锤体是在细胞分裂前期出线,前期膜仁生两体,也就是细胞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准确的说:

纺锤体:是一个整体性的结构,包括纺锤丝和中心体。

纺锤丝:只是纺锤体的一部分,是牵拉染色体分离的蛋白质细丝,由微管蛋白构成。

抑制作用

纺锤体抑制 一些化学物能作用于纺锤体,中心粒或其他核内细胞器,从而干扰有丝分裂过程。诱发这种作用的物质称为有丝分裂毒物,又称干扰剂。无论纺锤体是部份或完全受抑制,都称为有丝分裂效应。完全抑制时细胞分裂完全抑制,细胞停滞于分裂中期。秋水仙碱是典型的引起细胞分裂完全抑制的物质,因此这种效应又称秋水仙碱效应或C-有丝分裂。有些干扰剂仅使细胞群体的有丝分裂数减少,被称之为抗有丝分裂剂。

干扰剂不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故严格说来并非真正的致突变物,但它同样可诱发突变,特别是诱发与遗传性疾病有密切关系的非整倍体,故引起密切注意,并作为致突变物的一个特殊类型来看待。[2]

抗体实验

人抗纺锤体抗体(MSA)ELISA 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试验原理:

MSA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MSA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MSA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然后加入底物A、B,和酶结合物同时作用。产生颜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MSA的活性浓度呈比例关系。

试剂盒内容及其配制

试剂盒成份(2-8℃保存) 96孔配置 48孔配置 配制

96/48份酶标板 1块板(96T) 半块板(48T) 即用型

塑料膜板盖 1块 半块 即用型

标准品:400ng/ml 1瓶(0.6ml) 1瓶(0.3ml) 按说明书进行稀稀

空白对照 1瓶(1.0ml) 1瓶(0.5ml) 即用型

标准品稀释缓冲液 1瓶(5ml) 1瓶(2.5ml) 即用型

生物素标记的抗MSA抗体 1瓶(6ml) 1瓶(3.0ml) 即用型

亲和链酶素-HRP 1瓶(10ml) 1瓶(5.0ml) 即用型

洗涤缓冲液 1瓶(20ml) 1瓶(10ml) 按说明书进行稀释

底物A 1瓶(6.0ml) 1瓶(3.0ml) 即用型

底物B 1瓶(6.0ml) 1瓶(3.0ml) 即用型

终止液 1瓶(6.0ml) 1瓶(3.0ml) 即用型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加样器:5ul、10ul、50ul、100ul、200、500ul、1000ul。

3. 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安全性

1. 避免直接接触终止液和底物A、B。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 实验中不要吃喝、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 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操作注意事项

1. 试剂应按标签说明书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2. 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3. 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4. 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

5. 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使用前充分混匀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

6. 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

7. 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避免用手接触,有毒。实验完成后应立即读取OD值。

8. 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以保证所有反应板孔温育的时间一样。

9. 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的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 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收集血液后,1000×g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 血浆-----EDTA、柠檬酸盐、肝素血浆可用于检测。1000×g离心30分钟去除颗粒。

3、 细胞上清液---1000×g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 保存------如果样品不立即使用,应将其分成小部分-70 ℃保存,避免反复冷冻。尽可能的不要使用溶血或高血脂血。如果血清中大量颗粒,检测前先离心或过滤。不要在37℃或更高的温度加热解冻。应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试剂的准备

1. 标准品:标准品的系列稀释应在实验时准备,不能储存。稀释前将标准品振荡混匀。稀释比例按下表中进行:

400ng/ml (6号标准品) 原倍浓度不用稀释直接加入50ul。

200ng/ml (5号标准品) 100u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00ul的标准品稀释液

100ng/ml (4号标准品) 100ul的5号标准品加入100ul的标准品稀释液

50ng/ml (3号标准品) 100ul的4号标准品加入100ul的标准品稀释液

25ng/ml (2号标准品) 100ul的3号标准品加入100ul的标准品稀释液

12.5ng/ml (1号标准品) 100ul的2号标准品加入100ul的标准品稀释液

0ng/ml (空白对照) 原始浓度不用稀释直接加入50ul。

2. 洗涤缓冲液(50×)的稀释:蒸馏水50倍稀释。

操作步骤

1.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充分混匀。不要使液体产生大量的泡沫,以免加样时加入大量的气泡,产生加样上的误差。

2. 根据待测样品数量加上标准品的数量决定所需的板条数。每个标准品和空白孔建议做复孔。每个样品根据自己的数量来定,能使用复孔的尽量做复孔。

3. 加入稀释好后的标准品50ul于反应孔、加入待测样品50ul于反应孔内。立即加入50u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小时。

4. 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如果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增加一次。

5. 每孔加入80ul的亲和链酶素-HRP,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分钟。

6. 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如果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增加一次。

7. 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0分钟。避免光照。

8. 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50u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测定结果。

9. 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

性能

1. 灵敏度:最小的检测浓度小于1号标准品。稀释度的线性。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90。

2. 特异性:不与人其它细胞因子反应。

3. 重复性:板内、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4.局限性:6号标准品以上的结果为非线性的,根据此标准曲线无法得到精确的结果。

结果 判 断 与 分 析

1、仪器值:于波长450nm的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OD值

2、以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Y),相应的MSA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X),做得相应的曲线,样品的MSA含量可根据其OD值由标准曲线换算出相应的浓度。

3、检测值范围:0-400ng/ml

4、敏感度: 1.0ng/ml

参考文献

  1. 纺锤体究竟是什么物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出现?知乎
  2.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f26a76a1a83adf23ecf20d091be7af1.html 什么是纺锤体?都有什么组成? 纺锤丝和其所形成的纺锤体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作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