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细水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细水乡位于海南省白沙县城东部,距县城15公里。其境东与琼中县黎母山林场接壤,北与儋州市番加乡毗邻,南与元门乡交界,西连县城牙叉镇。全乡地势四周高中间底,状似盆地,南湾河、南春河为乡境两大水系,均由南向北贯穿境内流入松涛水库,细水乡因境内河流多、水流细小而得名。境内最高峰头尖岭海拔1335米。[1]

基本概况

细水乡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东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南与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交界,西靠县城牙叉镇,北与海南省儋州市番加乡毗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状似盆地,南湾河南春河是细水乡两大水系,均由南向北贯穿境内流入海南省松涛水库。细水乡因境内河流多、水流细小而得名。

细水乡自然资源丰富,全乡土地面积34.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农村集体土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435亩,旱田面积559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甘蔗、南药(裸花紫珠、益智、草寇等)、竹子、香蕉等。全乡总人口6157人(2017年),辖4个村委会,35个村民小组;有一所完全小学;一所卫生院;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4520元。

区划人口

该乡辖合口村、福门村、罗任村、白水港村4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村庄32个。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157人。[2]

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月,撤销乡建制,细水并入牙叉人民公社,11月牙叉公社与白沙公社合并,细水改隶白沙公社,12月白沙县并入大东方县;1959年3月白沙县被撤销,细水属东方县白沙公社,7月从白沙公社划出置细水公社;1961年6月大东方县解体,复属白沙县(1962年白沙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为细水公社;1983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建立细水区公所;1987年重置乡建制。1997年,面积244.9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合口、福门、罗任、白水港4个村委会。代码469030200:~200合口村 ~201福门村 ~202罗任村 ~203白水港村。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按照"适度发展老三样(橡胶、甘蔗、木薯),做大新三样(竹、南药、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优势产业。2012年上半年,全乡甘蔗种植总面积达11680亩;橡胶种植总面积34000亩,开割面积15000亩;木薯种植面积3235亩。在"新三样"方面,全乡种植生姜547亩;裸花紫珠种植总面积6800亩;竹子4850亩;香蕉5800亩;水产量110吨;生猪存栏量3520头、牛145头、羊367只、禽类共计11万只。上半年,全乡已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70辆,补贴金额38488元;发放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金额32万元;退耕还林发放金额21万元;全面完成全乡宅基地确权工作。

特色产业

南药裸花紫珠是细水乡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其产业发展的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回报率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后,两年可收割三次,寿命长达35年左右。其茎、叶、花、籽均可入药,主治牙周炎,子宫出血,胃出血等疾病,是我国珍贵药材之一。通过细水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引导,裸花紫珠种植已达6800亩。

竹产业

细水乡大力发展竹产业,发动农民在房前屋后、河边、路边种植竹子。目前全乡已种植4980亩的四季竹、麻竹,随着竹产业的不大发展壮大,细水乡的生态会越来越好,而农民的腰包也会随着竹产业的发展而越来越鼓。[3]

社会发展

计生工作

2012年上半年度,全乡出生人口45人,其中:男孩18人、女孩27人;出生率8.319‰,符合法定生育率97.778%,婴儿出生性别比66.667;全乡落实"四术"16例。计生员、信息员业务知识培训班2期,共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报2000份,办墙报6期。

医疗社保

2012年上半年门诊诊疗达3822人次,住院112人次。接生婴儿9人,入册9人,疫苗接种率达100 %,细水乡卫生院门诊和住院共补偿3934人次。发放低保、五保、复员人员生活保障金164652元;补偿资金11万元;新农保收缴工作16至59周岁参保率87%。城镇居民参保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0%。

文化教育

2012年上半年,细水乡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骨干到北京考察学习; 组织参加"三月三"庆祝活动获得"抢种抢收"比赛一等奖、体育竞赛获得优秀组织奖、民歌纪黎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顶棍比赛获得二等奖,五人拔河比赛获得三等奖;"五四"组织乡里青年参加县"福安杯"篮球比赛,"六一"节庆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电影下村31场次。上半年,我乡适龄儿童入学292人,入学率达100%,学生巩固率达100 %。2012年上半年,派出教师到县内外观摩学习、培训人数次达90人次;做好贫困寄宿生补助的评审和资金发放工作,2012年上半年共有133名学生得到资助;共资助金额49875元。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一批护校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4]

基础设施

公共交通

境内有外出公路有1条,乡政府至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17公里,柏油路面。公交汽车2辆,每隔一个小时一班来回往返。完成乡墟街道两旁行人道绿化,学校校门、教学楼、篮球场、学生宿舍楼、食堂和围墙建设;先后完成乡政府办公大楼、文化站大楼、篮球场及6套乡干部经济适用房,绿化乡政府小区;电信宽带网覆盖全乡。

规划中的细水乡至黎母山镇三级公路是海榆中线和海榆西线的连接支线,是规划中的黎母山国家森林公署的旅游线路,是白沙县通往外界的一条出口路,全长43公里。细黎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曲线最小半径30米,最大坡度8%。

给排水

全乡共有深水井1眼,生产能力7吨/日,自来水塔1座,生活用水7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70%,年人均生活用水7.6吨。

供电

境内拥有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26千米,供电可靠率100%。全乡农村用电普及率达100%。

民族文化

竹杆舞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在黎族的"三月三"节日,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八音舞 "八音"是指节日欢快的意思,由牛皮鼓、锣、二胡、高胡、竹笛(唢呐)等乐器进行演奏,舞者成双成对,一般是8对、16对、32对不等,男女搭配。

老古舞 细水人称之为"舞斋",是为祭祀祖先神灵而举办的盛大宗教活动。在祭台前摆列12个大舂臼,要倒置立起,平底朝上。老古舞分为两支,一支"迎魂斋舞" 绕着舂臼跳舞,迎接祖先神灵归来,另一支是"招魂舞斋"黎语叫做"挽瞰"意思是绕着竹子跳舞为死者超度亡灵,消灾解难。舞者扮演各种角色,有骑高头大马的财主、荷锄挑山兰稻的奴子,扛枪的猎人,扮鹿者,操大刀的强盗,还有举鲤鱼灯的,举灯笼的。舞步快速,势如蛟龙盘旋,震撼人心。[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