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经折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折装,又称梵夹装,是流行于中古时东亚地区的书籍装帧方式。因常见于佛经书籍的装帧,又如同风琴状折好以便收纳及舒卷,世称经折装。现今许多佛经仍以经折装装帧。

图书装订方式之一。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中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1]

来源

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可见经折装唐朝已经出现。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

形制

经折装是长幅卷子改为一正一反方式折叠,并在最首页及最末页之背粘上硬纸作为书面以便保护。舒卷时与卷轴装似,多了折痕,而比卷轴装更易于收藏。

经折装的缺点是书口外露,容易散开,且经常翻阅时,书页容易断裂[2]

发展演变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视频

经折装 相关视频

《大家来写经》手工经折装说明
折子本 经折装 道教功课经 制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