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濟範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經濟範疇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經濟範疇就是對經濟本質的概括和反映。即人們對經濟關係的理性認識所形成的概念。有各個社會都通用的共有經濟範疇如「生產力」、「經濟規律」和只適用於幾個或一個社會特有經濟範疇如「價值」、「剩餘價值」。

經濟範疇在實踐中的拓展

經濟範疇是經濟理論的重要構成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然要引入和解釋其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經濟範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經濟範疇,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不斷得到拓展的。

首先,新的經濟範疇引入和發展確立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改革與發展實踐活動中。在我國農村經濟、城市經濟和國有企業等領域的改革和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經濟範疇,比如「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農民工」、「雙軌制」、「放權讓利」、「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等等。這些被新引入的經濟範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所特有,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實踐活動的創造,是基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發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其次,經濟範疇內涵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實踐中不斷拓展。

經濟範疇和經濟規律的比較

經濟範疇和經濟規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規律就是經濟現象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繫。它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作為客觀力量決定着經濟現象的必然發展趨勢。它既要通過經濟現象表現出來,又被經濟現象所掩蓋。因此,認識和發現經濟規律就要從經濟現象入手。經濟規律有着與自然科學規律不同的特點,即具有歷史性。它是在主要由社會生產關係構成的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的。它不是長久不變的,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數只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發生作用。隨着舊的經濟條件的消失,舊的經濟規律也就失去作用,退出歷史舞台,讓位給新的經濟規律。經濟規律的這種歷史性,是由經濟條件本身的歷史性決定的。舊的經濟規律退出歷史舞台,並不是被消滅,而是由於出現了新的經濟條件而失去效力。新的經濟規律的出現,並不是由人們的意志創造出來,而是在新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