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绝句六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绝句六首》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绝句六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解释这组诗说"

此当是广德二年复归草堂时作"。第一首诗写积雨初晴之景,第二首诗写幽居自适之情,第三首诗见井渠而起咏,第四首诗状倏雨倏晴之景,第五首诗写草堂春日之景,第六首诗写江溪春夜之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绝句六首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绝句六首》

其一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其二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其三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其四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其五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其六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点评鉴赏

其一

《杜诗详注》:首章,积雨初晴之景。

其二

《杜诗详注》:次章,幽居自适之情。

其三

《杜诗详注》:三章,见井渠而起咏。

其四

《杜臆》:一日之间,忽而急雨,忽而斜晖,理或有之。"斜晖转树腰",晚日横穿树也,与"隔巢黄鸟并",一时之景却有致。

《杜诗详注》:四章,悠雨悠晴之景。

《杜诗镜铨》:承树("隔巢"句下)。承溪("翻藻"句下)。

其五

《杜诗详注》:五章,草堂春日之景。

其六

《杜臆》:"江动"、"溪虚"二句似不可解,而景象却好。然江月,溪花,不无昼夜之别而并用之。如画家写花卉,春秋错列;虽名人不拘,而终不可为法。"帆过宿谁家",因鸟之知止,而为当止不知止者虑也。诗本即景,而意出于景之外矣。

《杜诗详注》:六章,江溪春夜之景。江动月翻,恍如移石而去;溪虚云度,隐然傍花而迷;写景俱在空际。

《唐诗摘钞》:体物甚精。

《读杜心解》:此首笔意尤胜。

总评

《杜臆》:奔窜既久,初归草堂,凡目所见,景所触,情所感,掇拾成诗,犹之漫兴也。

《杜诗镜铨》:写所居景物,当在春夏之交,禽鱼花草,种种幽适,自堪入画,唯稍嫌太板实耳。

《读杜心解》:六绝兴与境会,触手成咏,绝句截中四者殊少,惟公独多。后人六言诗,往往用此体。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1]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2]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爱动画赏析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三)杜甫辞官之谜

参考资料

  1.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2.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3.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