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绿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华镇隶属于上海市崇明区,地处崇明岛西南端,东与三星镇相邻,北与跃进农场相接,东南部濒临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明珠湖;南与西紧邻长江南北支,与江苏省常熟市、海门市隔江相望,是长江分水岭所在地。绿华镇区域面积37.4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主要种植柑桔,是上海市唯一的柑桔之乡。 镇中心位于东经121°15′,北纬31°43′。

201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收入5632万元,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6202元。截至2014年,绿华镇有7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其中户籍人口8606人、外来人口1500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绿华镇为国家卫生乡镇。[1]

建置沿革

绿华镇1971年围垦之前被称为"老鼠沙"。

1971年11月围垦,建立"崇明县新建副业场"。

1980年10月改名为"崇明县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

1984年3月建立"崇明县绿华乡"。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建立崇明县绿华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区划沿革

1997年,辖庙镇、大新、湖滨、堡镇、渔业、建民、建同、建闸、城北、合作、海桥、建三、建新、建城、港西、江口、建桥、建河、新河19个村。2004年辖新绿社区,绿湖、绿港、华星、华荣、绿园、华西、华渔7个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绿华镇辖新绿社区;绿湖、绿港、华星、华荣、绿园、华西、华渔7个村,169个村民小组。绿华镇政府驻绿华路518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绿华镇位于长江口区崇明岛的西南端,东与三星镇接壤,北与跃进农场相邻,南沿与西沿紧靠长江,与江苏太仓、常熟、海门隔江相望。绿华镇区域面积37.45平方千米,镇中心位于东经121°15′,北纬31°43′。

气候条件

绿华镇气象位置属于北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多雨,盛行东南风,冬季相对干冷,盛行偏北风,属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有雾,夏秋季节,有台风暴雨,冬季有霜和冰冻。

地形地貌

绿华镇地势平坦,河、沟、渠、路、林配套,土地呈网格式。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测量,绿华地面高程在吴淞水位线零上3-4.7米,平均高程为3.7米。

土壤结构

绿华镇土壤系长江中上游泥沙随江水东下至长江口与东海潮汐的相互作用逐渐沉淀而成的陆地。由于成土年代不同和沙岛上历年自然植物的代谢积淀形成多种性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绿华镇土壤的分类,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测定,主要有黄泥土,夹砂土、砂土、林土等类型。

地域分布

黄泥土:主要分布于原建三、海桥、江口、城北、建闸、堡镇、建民、建同、建城及良种场(现合作农场南场)等11个村(场)共3043亩,约占总耕地面积8.74%。其中建闸村最多,有729.1亩约占村总耕地的40.62%。

夹砂土:包括夹砂黄、砂夹黄。分布最广、面积最多。共29133.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7%。夹砂土面积超过村总面积90%的有原港西、建城、建新、建民、建河、新河、湖滨村及新垦外圩。夹砂土面积在70-90%之间的有原建三、海桥、庙镇、合作、江口、城北、建同、大新等村。在50-70%之间的有原建闸、堡镇、建城等村。良种场的夹砂土占总耕地面积的35.37%。

砂土:面积为2151.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8%。除原庙镇、港西、建同、建民、湖滨村和新垦外圩外,其余各村均有数量不等的分布。

林土(竹林土):共24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71%,主要零星分布于部分村的横河竹林带。

水文情况

截至2014年,绿华全镇共有县级大河3条段,全长13公里;镇级横河23条,全长51公里;泯沟514条,全长260公里。[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4年,绿华镇西部建有上海规模最大的崇西水闸,东南部拥有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明珠湖。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绿华镇有耕地面积3.2万亩,主要种植柑桔。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绿华镇户籍人口为8606人、外来人口1500人。 全镇以汉族为主。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701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收入5632万元,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6202元。

第一产业

2007年全镇桔子总产量7.4万吨,总产值8500万元,平均亩产值3000元以上,最高达6000元左右。2008年测产显示,全镇桔子产量突破8万吨,总产值超亿元。

2014年,绿华农业特色明显,初步形成"1+5"的农业发展模式,"1"即主导产业柑橘,种植面积达2.1万亩,是国家级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也是上海市唯一的柑橘之乡。"5"即以香酥芋、翠冠梨、火龙果、铁皮枫斗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清水蟹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业。

第二产业

绿华镇有工业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2家。201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46亿元,招商引资实现税收收入1.32亿元。

第三产业

绿华镇依托西沙湿地和明珠湖公园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2014年全镇"农家乐"共吸引游客15万人次,实现各类旅游收入1070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4年,绿华镇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

医疗

截至2014年,绿华镇有绿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绿华镇华星村卫生室、绿华镇绿湖村卫生室、绿华镇华西村中心卫生室等医疗机构。

城治

2011年7月起,县镇两级工作站共受理、处置各类案件124件,落实整改123件,结案率为99%。同时,五年共拆除违章建筑9853平方米,强拆1起,涉及面积15亩。

民生

2011年,新增就业115人,完成全年指标数的143.8%;加强了万、千、百人就业项目管理,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离任村(基层)老干部养老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资金163.7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发放农村低保、五保及重残无业救助金410.4万元、优抚补助金159.3万元、城镇低保金172.8万元、重特大病医疗补助金202.8万元;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建32户,补贴资金35.53万元。

基建

2011年,投资6537万元,新建白色水泥路427条段284公里;投资305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安保4.043公里;投资710万元,改造危桥16座、机口13座;完成万河整治河道疏浚152.136公里、村沟宅河整治25.883公里、涵管改造77道、河道保坍4.3公里;完成平复还耕640亩。开展1个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市级试点和6个村庭园改造县级试点工作,完成全镇3294户村民的以农户改厕为主的庭园改造,拆除五棚、整治辅房2.2万平方米,庭园绿化17.9万平方米;完成绿港村479户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资159万元,完成镇集贸市场、派出所二期和敬老院改造;完成全镇各村的农村文化信息化村级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建设以及5个为农综合服务站和村级便利店建设。

截至2014年,绿华镇建有敬老院1个,社区学校、青年服务中心和老年服务中心三合一共用场地1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处。[5]

交通运输

绿华镇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村通公路达153公里,境内拥有一座与海门市相通的车客渡简易码头。 陆上,新建公路贯穿南北,经绿华镇向北后由奶牛场向东,经过陈海公路,接入宏海公路。

南建线由新建水闸和南门为双向始发站。新建水闸发车,沿新建公路、宏海公路,三双公路,利民路,西门路,北门路,东门路,南门路至南门总站,每天双向对开25个班次,单程1小时15分钟。

南牛线,原系南门至跃进农场牛棚港码头的公交线路。2002年11月牛棚港码头至海门青龙港码头的"崇海"车客渡航线因航道淤浅停航,新辟的绿华新建港至江苏海门港的 "崇海"车客渡航线正式开航后,南牛线由南门至新海水闸站(陈海公路、新建公路口"红绿灯")后不再向北,改道沿新建公路至新建水闸。南门与新建水闸成为新的南牛线双向始发站。新建水闸发车沿新建公路,陈海公路,利民路,东门路,北门路,西门路,至南门总站。南牛线每天双向对开25个班次,其中,绿华、南门双向对开20个班次,新海水闸至南门区间双向对开5个班次。新建水闸至南门单程1小时。

水上:横卧东西的环岛运河和纵贯南北的新建港是绿华内外水运交通的主要门户。环岛运河河深面宽,内河水运可通往全县各地。新建港建有崇明至江苏海门港的"崇海"车客渡码头,于2002年11月1日起通航。车客渡码头由崇明亚通公司投入100万元建造(渡船不在内),属铲坡式简易码头。崇海车客渡平时每天有9-10个航班,10-12月绿华柑桔收获运销高峰时,每天增至16个航班。渡轮一次载车容量为20辆标准车。

新建港是崇明西部重要的水运港口,新建港水闸最大通航能力为150吨船舶。

旅游

明珠湖地处崇明岛西部绿华镇境内,位于绿华镇东南部,绿华大堤口坝内侧,总面积1000公顷,天然湖面200公顷,景区内设有水上极速、湖滨美食、休闲咖吧、湖边摇椅,童趣寻觅,船栈垂钓以及西沙度假村等,美称"崇明西湖"。

绿华垂钓中心位于镇西南角开放式公园西边,紧靠崇明标志性水利工程设施崇西水闸,西临长江分水岭,地理位置独特优越。垂钓中心于2008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9.76亩,分为垂钓区、森林绿化区,总投资约800万元。垂钓以淡水鱼为主,主要鱼种有:草鱼、鲫鱼、桂鱼和花鲢等,共有钓台5个。

西来绿港玫瑰园位于绿华镇绿港村西来农庄内,占地面积60余亩,计有10万枝、50多个品种的玫瑰、月季、蔷薇。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上海市精神文明工作会议表彰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绿华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