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萼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萼梅

中文学名:绿萼梅

拉丁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 f.
viridicalyx (Makino)T. Y. Chen

别称:绿萼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杏属

绿萼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 f. viridicalyx (Makino)T. Y. Chen):小乔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花萼为绿色;花瓣碟形,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有单瓣、重瓣和复瓣之分;花萼绿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1] 是梅花名品,也是最有君子气质的梅花。已有数十个品种,如大花绿萼、单瓣绿萼、锦叶绿萼等。果实近球形。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多用于园林观赏,也可用于中药材。

形态特征

绿萼梅俗称绿梅,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它属于梅花品种分类系统中的真梅系直枝梅类绿萼型,是梅花品系中的佼佼者。
(原变种)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
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树干紫褐色,多纵驳纹。常有枝刺,小枝绿色或以绿色为底色。叶广卵形至卵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早春2-3月先叶开花,花着生于一年生枝的叶腋,单生或两朵簇生,单瓣或重瓣,有暗香。核果球形,一侧有浅槽,被毛,6月果熟,熟时黄色。小枝青绿无紫晕。

主要品种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萼绿色,小枝青绿而无紫晕。 主要品种:李花绿萼、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早花绿萼、锦枝绿萼、锦叶绿萼、晚绿萼、久观绿萼、异味绿萼、复瓣绿萼、月桂、月影、一重绿萼、大轮绿萼、豆绿、梅山绿萼、长丝绿萼、大花绿萼、台阁绿萼、锦叶晚绿等。

生长习性

喜光,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过阴时树势衰弱,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喜温暖气候,但耐寒。喜较高的空气湿度,有一定的抗旱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喜湿润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土质黏重,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时易烂根死亡。 绿萼具有自己的特点。梅花的常见虫害及病害在宫粉梅、朱砂梅上较易发生,而在绿萼梅上发生较小。另外,由于绿萼梅生长健壮、新枝粗壮、叶芽饱满,故芽接的成活率远高于其他品种,但是,绿萼梅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花蕾抗冻性差,所以在寒潮来临要注意防寒护蕾。

分布区域

原产中国西南及台湾,主产江苏浙江。现在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

繁殖方式

最常用地是嫁接法,其次为扦插、压条法,最少用地是播种法。嫁接时可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等作砧木。

嫁接

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多用杏、山杏或山桃。梅共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篼嫁接成古梅桩景,更加适宜。嫁接方法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和靠接,一般在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也可以在秋天进行。靠接一般以果梅老蔸与梅花幼树相接,春、秋季均可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一般进行盾状芽接。

扦插

适用于较易生根的品种,如朱砂、宫粉、绿萼、骨里红、素白台阁等。硬枝扦插在11月落叶后进行,选幼龄母株上当年生壮枝,剪成长10-15厘米长,基部切口用1000-2000毫克/升吲哚丁酸浸泡5-10秒,然后插于消过毒的砂质土壤中,扦插深度为穗长的2/3.插后浇透水,用小拱棚覆盖保温,翌年3月可生根发芽。嫩枝扦插一般于4月底至5月进行,插穗选当年生带踵枝,长10-15厘米,用ABT-1长根粉50毫克/升浸20分钟,间歇喷雾,生根快,成活率高。

压条

普通压条一般于冬季休眠或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割1厘米左右宽,埋入土中3-4厘米,覆土后加砖块镇压,保持土壤水分,秋后即可割离,另行分栽。空中压条通常在繁殖大苗进采用,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在夏季新梢成熟后进行,剥去1厘米左右宽的一圈皮层,用塑料薄膜卷的圆筒套住刻伤口,在其下端2厘米处扎紧,填入适量消过毒的培养土,使枝条与土密接,上面再用绳子捆住,压条生根后于秋季在塑料薄膜下端剪下,去掉塑料薄膜后带土栽入盆中。

播种

主要在培育新品种或砧木时采用。种子6月成熟,采收后将种子晾干,播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北方气候较为寒冷,以春播为主,将种子用湿沙层积,在春分前后播种。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以秋播为好。播种3-4年后,实生苗开花,7-8年后,达盛花期。

栽培技术

土壤

栽植在南方可地栽,在北方寒冷地区则应盆栽室内越冬。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为提高成活率,应避免损伤根系,带土团移栽。地栽应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盆栽选用腐叶土3份、园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厩肥2份均匀混合后的培养土。栽后浇1次透水。放庇荫处养护,待恢复生长后移至阳光下正常管理。

温度

光照与温度喜温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

水肥

浇水与施肥生长期应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偏于状态,既不能积水,也不能过湿过干,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一般天阴、温度低时少浇水,否则多浇水。夏季每天可浇2次,春秋季每天浇1次,冬季则干透浇透。施肥也合 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时搀入少量磷酸二氢钾,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氢钾,花施1次腐熟的饼肥,补充营养。6月还可施1次复合肥,以促进花芽分化。秋季落叶后,施1次有机肥,如腐熟的粪肥等。

剪枝

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时间可于花后20天内进行。以自然树形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过密枝等,对侧枝进行短截,以促进花繁叶茂。盆栽梅花上盆后要进行重剪,为制作盆景打基础。通常以梅桩作景,嫁接各种姿态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温度,春节可见梅花盛开。若想“五一”开花,则需保持温度0-5℃并湿润的环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阳光允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即可“五一”前后见花。

控花

花期控制盆栽梅花一般为家庭观赏。冬季落叶后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0-5℃,元旦后逐渐加温至5-10℃,并日充分接受光照,经常向枝条喷水,水湿应与室温接近。

药用价值

【性味】:酸涩,平。
①《纲目》:微酸,涩,无毒。
②《百草镜》: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
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

功效与作用

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
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
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绿萼梅附方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纲目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参考来源

  1. 绿萼梅的功效与作用, 中华康网,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