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缅甸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缅甸基督教缅甸基督教各派的统称。缅甸总人口约4561.1万(2000年),基督徒约397万,约占总人口8.70%。其中新教有宗派26个,约274.7万人,独立宗派有41个,约55.6万人,圣公会有宗派1个,约5.7万人,天主教有宗派1个,约60万人,新兴宗派有1个,约1万人。

有2种语言的足本《圣经》译本,10种语言的《新约圣经》译本,16种语言的非足本《圣经》译本。新教教会有:缅甸浸信会联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召会、基督教会、播道会、长老会、基督徒弟兄会、四方福音教会、宣道会等;独立宗派教会有:傈僳基督徒、自立克伦浸信会、马拉福音教会、全备福音神召会等:新兴教派教会有耶和华见证会等。

长老教会(Presbyterian church)是基督新教三大流派之一,又称长老宗、归正宗加尔文派等,产生于十六世纪的瑞士宗教改革运动[1],后流行于法国、荷兰苏格兰及北美。长老派采取1647年创作的《韦斯敏斯德信仰宣言》作为该会牧师受训的标准教条。

长老会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2]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历史沿革

天主教于16世纪初由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传教士传入。1722年,意大利巴拿巴会在缅甸传教;自1830年,其他罗马修会在缅甸传教。1831年,美国浸会传教士将《圣经》译成缅文,并编辑《缅英词典》。1807年,英国传教士查特和马登在仰光组织英国浸礼会,最早传入新教。

1813年,美国传教士贾得森(Adoniram Judson)在缅甸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美国浸礼会,后成为缅甸最大的基督教教派,在仰光设有贾得森学院等教育、慈善机构。1859年圣公会、1879年循道宗在缅甸传教。基督教在缅甸佛教区域传布缓慢,但在少数民族部落中获得成功。1930年,印度、缅甸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安立甘宗教会在法律上独立于英格兰国教会。

1970年,缅甸成为独立的安立甘宗教省。最大的基督教新教组织为缅甸浸信会联会(Burman Baptist Convention),现有会众190万,教堂3750座。缅甸基督教新教的主要组织是“缅甸基督教委员会”。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1966年,缅甸政府下令驱逐外国传教士,有4000左右传教士(所有新教和大多数天主教)离开缅甸。佛教不再成为国教,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