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缓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缓急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

缓急:不急快慢之分,着急的,不急的,缓慢的、急迫的。比喻事情有主要次要紧急、缓慢的区别。亦作"缓急轻重"、"无后缓急"、"缓急先后"。语出《管子·五行》:"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缓急 [1]

拼音 huǎn jí

注音 ㄏㄨㄢˇ ㄐㄧˊ

类型 词语

基本信息

【术语】"缓"指松弛,"急"指紧迫。"缓急"指前后呼应一张一弛的战法。

基本解释

1. [pressing or otherwise;of greater or lesser urgency]∶舒缓与紧急。

2. [emergency]∶指需要相助的事。

缓急或可救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缓急人皆有之。

引证解释

1. 宽舒和急迫;慢和快。

《管子·五行》:"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 尹知章 注:"调政理之缓急作五声也。"

《汉书·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在摆渡的时候……全凭用篙撑。撑的时候,又要按每段水势的缓急来掌握船身的倾斜度。"

2. 指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设国有缓急,则审处变故,推择门下士以属任焉。"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济物微巧,扶绳缓急,刚柔之中,则有袁公(袁可立)。"

《水浒传》第四七回:"石秀道:'我在 蓟州原曾卖柴,我只是挑一担柴进去卖便了。身边藏了暗器,有些缓急,匾担也用得着。'"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时郑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为前导,闻命大惊,急趋至骊宫奏曰:'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取信于诸侯。今无故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有不虞,即使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郭沫若 《归国杂吟》一:"缓急劳斟酌,安危费斡旋。"

又,"缓急"是偏义复词,又称反义复词,义从"急"。如

⑴汉·张机(仲景)《金匮要略·胸痹病》:"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义从"急",乃胸痹病的痛势危机已甚,日本·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盖此缓急,主在'急'字,非或缓或急之谓。"

⑵《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义从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