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缙云石头村(沈惠勤)

缙云石头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缙云石头村》中国当代作家沈惠勤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缙云石头村

假期,我去浙江缙云的山岭间找寻一个古朴的村落:岩下石头村。

石头村隶属于浙江丽水的缙云县壶镇,在刮苍山西端苍岭段的丘间平畈上,它深居崇山峻岭,被锁于云里雾里。我从江南水乡走来,水乡人对于山的渴慕需要通过抬眼仰望和观瞻得以实现。盘曲蜿蜒的绕山公路渐渐让我脱离了水乡弥漫的烟火,我嗅到了一种纯粹属于山的味道,夹着山间的阴冷,和着山体一些植物的生命气息。目光随着山路逡巡,一座座花的、绿的山,在云雾里浮现、游移,遮遮掩掩、隐隐约约,起伏错落,绵延不绝,眼帘翻过无数山的书页,中巴突然像一枚书签插进一块山坳,眼前倏地变作一幅别样的画面:灰蒙蒙的古村,夹在苍山之间,我知道石头村到了。

一棵树兀自独立在冷风里,筋骨毕现,全然没有半片残存的绿叶,却像长剑出鞘,努力要挑破山间的阴霾,精气神十足,有人在边上感慨:“哇,竟然是一棵死枫树!”哦,是一棵冻结了生命历程的死树,它就这样定格在石头村的平畈上,我不知它曾经给这个灰蒙蒙的小村庄带来过多少季的红叶,云朵一样,必定美艳如帜。而今它依然尽责,用一种挺立的枝干昭示着石头村的密码,这是石头村的一根不朽图腾,粗糙的树皮里塑造过曾经辉煌的年轮,也裹挟过曾经美妙的日月精华。它也许终将倒下,不能永恒装帧在石头村的村口,然而,作为一种图腾,它可以成为现代人手机里关于石头村的一个不朽标志。

村口边流淌着一条小溪,溪水潺缓,洗涤着溪床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头,那些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三角的、菱形的、红色的、赭色的、灰色的各种石头,高低错落,有一搭没一搭地随机组合,把小溪裁割成一道道、一条条、一缕缕,水以不同的形态淙淙地流、潺潺地淌,静静地磨砺着石头的棱角。水以一种运动的柔软元素映衬着石头静止的刚硬元素,水之柔和石之刚竟然可以如此和平协调、相得益彰,并且互相砥砺。置身其间,用溪水濯却心头的尘埃,用卵石坚定心中不变的志向,这可能是这个自然课堂极富哲理的教育。

大条石垒就的双岩桥横跨溪水,与清澈浅显的一溪清水相比,似乎很是夸张,其实不然,料想山洪暴发的时候,它就能挑起大梁以泄洪水猛兽。桥边有五彩的树影在冷风里摇曳,细密的水雾笼在周身,不知是雾是雨、是尘是云。柳树蓬勃着浓密的青丝,在清溪里顾影自怜,橙红的小锦鲤浮游在绿柳的俏影里,分不清哪是实,哪是虚。

一条小篷船静静地停歇在石头驳就的岸边,与岸芷汀兰互诉衷肠。山溪里的这条船该是歇错了地方吧?它不是我们苏城枫桥边可以靠岸的那条船,盛载了离恨别愁,面对江枫渔火,一任羁旅的思绪流淌到江河。这条小篷船不必托付羁旅之思,它不会远游,只能供山里人做一场梦,一场水乡的梦,它不在乎所处的位置是一种错,它在乎的是一种对梦的追求态度。小溪尽头的那条小桥也是灰石垒就,拱形的石条的弯背和溪水中的倒影合成一只虚实相生的慧眼,在这山岭间看着天,不知它有没有看到山外的那些山、天外的那些天。

沿着石头铺就的道路,我走进了石头村的村巷,感受着被时间磨滑了的石头的性格,观瞻那些采自山间的石头们被一种机缘组合成一座座石屋,它们无论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都能在一面墙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且互相关联组合,共同承载一个农家的责任,一起承受日月星光的照耀、风雨雷电的洗礼和农家烟熏火燎的滋味,当然也会潜滋暗长岁月的青苔。石屋高低错落,随势而筑。山地中,村民遵循最质朴的理念:唯有依顺自然的意愿才是最合理、最长久、最机智的。石的小屋、石的台阶、石的墙头、石的村巷、石的祠堂、石的寺庙,自然的元素很是单纯,唯有石头和植物,但它们随势又有着不同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千百种不同的格局,200余幢石屋各呈其态,没有中规中矩的单调划一,只有村民采天地灵气的创新。最理想的是占据一个高处,览青灰色的屋瓦顶棚,高低错落,与不远处的缥缈在云雾里的青峰绿岭互相呼应,自成一体。自然统一了一个小村各种石屋的意志,一律的基调,一律的材质,一律的质朴,石屋融在群山的环抱,小村就是顺遂自然意志的一抹人为的创造。

石头村间最亮眼的点缀便是各色植物,可以遵循时序,也可以随性出牌,一些草本植物的舞台并不需要多大,只需一抔泥土足矣,它们地缝能钻,石缝能生,临水能兴,依墙能长,未知名的花花草草数不胜数。有时我会替一丛青竹惋惜,它们遗落在山涧一边突起的土堆上,有的甚至斜斜地扎根在石头岸上,我的惋惜不无道理,也许一场山洪就能淹没它们青春的身躯,然而惋惜过后一念又起,我这不是杞人忧天吗?任何生命在生死路上都是没有老少之分的,只要自己欢欣,任何位置上能扎得下根来,能蓬勃出生命的力量,足矣,管它春夏与冬秋!一棵墙缝里的草和一棵田园里的草,都能完成对生命的追求,它们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某种意义上说人也是如此,人不过就是一棵行走的植物,只不过我们仗着两条腿,人类的种子爱做蒲公英的梦想,最终我们还是会叶落归根,寻找到自己的宗源。

还是要重点仰观一棵南方红豆杉,它高高地扎根在斜坡上,周边是石阶、石屋,它裸露在高坡上的根不知是被石头的力量撑破,还是被岁月的力量撕裂,草本的植物在周身钻营、蔓延,它只知道铆足劲壮大自己的根基,拼尽全身的力量把枝叶伸向天空,我扬脖成90度角拍摄,手机屏幕盛不下这棵老树的整体容貌,目光追随树冠到天穹,它在高空里盛放,像一朵绿色的祥云。

一个小村庄,在石头中孕育了这样一棵坚韧的大红豆杉!

而在村庄的另一边,有一块巨大的百丈岩,它也像一棵大树,呵护着这个古朴原始的村落,福泽一代又一代。

石、水、树、人,在山岭间和谐共处,诠释着石头村可以永恒理念:只有顺遂自然,互相依存,方能天长地久![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