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罗勒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勒子
t01572e1a8743bd92e6.pn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817465&sid=503400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罗勒子

汉语拼音:Luó Lè Zǐ
别名:兰香子、光明子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凉。归肺经
功能:清热,明目,祛翳
主治:常用于目赤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罗勒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和毛罗勒O.basilicumL.var.pilosum(Willd.)Benth.的果实。具有清热,明目,祛翳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罗勒子

拼音名:Luó Lè Zǐ

英文名:Fruit of Sweet Basil

别名:兰香子、光明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cimum basilicum L. O. basilicum L.var.pilosum (Willd.) Benth.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毛罗勒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

9月间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带红或紫色。叶对生;叶柄长0.7-1.5cm,被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3.5cm,全缘或具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有6,组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形,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宽外,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具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状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小坚果卵形,长约2mm,基部具果柄痕,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有粘液感;浸水中果实膨胀,表面产生白色粘液质层。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达16.8%,从油中分得5种脂肪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β-甾醇(β-sitosterol)[2]。

种子湿润后其分泌物含酸性多糖,经水解后得到6种单糖和2种醛酸糖: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D-甘露糖(D-mannose),L-阿伯糖(L-arabinose),D-galacturonic acid)和D-甘露糖醛酸(D-mannuronic acid)[3]。

性味

味甘;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祛翳。主目亦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研末点目。

注意

《江苏药材志》:”凡风寒头目作痛者忌用。“

各家论述

  • 1.《嘉佑本草》:主目翳及物入目,又疗风赤眵泪。

摘录

中华本草

生长环境

  • 1、罗勒: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在长江以南地区有逸为野生。
  • 2、毛罗勒:在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间或有逸为野生。[3]

参考资料

  1. 罗勒子-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罗勒子中医世家
  3. 罗勒子-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