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翠屏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翠屏邨
图片来自line

翠屏邨(以往俗称鸡寮以及官塘新区)是香港一个公共屋邨,项目编号为KL19RR,位于九龙观塘区翠屏道18及19号,由19幢住宅大厦、市场、购物商场、停车场、学校校舍和康乐及休憩设施组成,1995年分为南、北两邨管理,并由新恒基国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两邨分别设有房屋署屋邨办事处。

说明

而翠屏北邨是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计划(第五期)其中一个出售屋邨之一(不包括翠楣楼),单位可拆售予租户。截至2020年中,北邨单位出售率仅有61.5%,是全港租置屋邨中第二低,亦是九龙区最低。

历史

1950年代,政府秀茂坪对下一幅倚山的土地,兴建观塘徙置区(官塘新区),是观塘卫星城市首个由政府斥资兴建的房屋区。1959年陆续落成,共建有24座七层高的徙置大厦。

1964年8月8及9日,在台风艾黛吹袭及暴雨下,有多达二万立方米的泥石从开发中的秀茂坪山坡涌下至鸡寮十四座。沙泥涌至十四座二楼,更活埋附近三间木屋的四名居民。沙泥亦涌至十二、十三、十五及十六座的地下店铺。而十四座的居民更要全部撤离,到观塘社区中心暂住。

1972年6月18日,香港遭遇骇人听闻的六一八雨灾,第7座对面的山坡(即现时秀茂坪纪念公园)出现大范围山泥倾泻,掩盖大量寮屋,导致71人死亡。

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全港徙置区及廉租屋邨一律称为“邨”,为免与将军澳道鲤鱼门道交界的观塘廉租屋邨出现相同名字,故此本区更名为观塘(翠屏道)邨,屋邨办事处设于第1座。

1980年代初期,为改善全港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决意把徙置区等乙类屋邨重建成甲类屋邨,本邨便正式踏入重建之路。分属双工字型和旧长型的翠楠楼和翠杨楼,于1981年落成,以安置随后因受重建影响的本邨居民;承屋邨道路翠屏道有“翠绿的屏风”之意,配合楼宇不再以数字命名,所有新型大厦的名称也以“翠”为首,并配上一个树木名字。

1986年至1999年,本邨重建工程分阶段竣工,徙置大厦拆卸后,加上覆盖明渠和部份新开辟土地,共建有24座新式住宅大厦、市场、购物商场、停车场、学校校舍及康乐和休憩设施,大大提升了居住环境质素;其中,位于翠桃楼基座、楼高两层的Tsui Ping Market率先投入服务。

1991年,屋邨办事处由第1座地下搬迁至翠桉楼平台;随着该座徙置大厦的拆卸,标志着观塘(翠屏道)邨步向历史,本邨正式更名为翠屏邨。同时,Tsui Ping Shopping Circuit回廊式商场亦正式开业,在翠榆、翠桉、翠柏、翠梓、翠柳楼的基座共两层,及位于翠榕楼前专为开设酒楼的建筑物;得到大型连锁集团如牛奶公司实惠集团美心集团中银香港大昌食品OK便利店等,及一些以小本经营的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设立店铺;购物商场的出现,完全取代了过往徙置区时期于地面贩卖各式各样物品的生活模式。同年10月15日,翠屏邨第四期楼宇及商场揭幕,由房屋署副署长孟志凌主礼。

1991年,少部分秀茂坪下邨迁置户正式迁入翠桐及翠松楼安置单位。

1994年,在第7至10座原址上兴建的5幢新十字型楼宇命名为宝珮苑,并被纳入为“居者有其屋”计划第15期丙屋苑之一,翠屏邨居民可优先以绿表申请该屋苑,于翌年入伙。同时,位于翠楠楼对面的购物商场落成,有大家乐7-11便利店等进驻。

1995年,翠屏邨重建第十期分两个阶段落成(而第二阶段楼宇在1996年3月落成,部分单位用于安置观塘区公屋重建项目住户,但延误一年才正式开始编配),属当时最新的和谐式楼宇。楼宇名称并没刻意采用树木名字,分别以同样以木部部首的汉字 - “乐、杭、杏、荣”作名。

1996年,分拆为翠屏南邨翠屏北邨,以便管理;分界线为翠屏道南面回旋处,以南为南邨,以北为北邨;前者的屋邨办事处位于第十期停车场平台,后者则仍设于翠桉楼平台。

1998年,属小型单位大厦的翠楣楼落成,为整个重建项目划上句号。

2002年1月,翠屏(北)邨被纳入为“租者置其屋”计划第五期的屋邨之一,户主可选择以低于市价购入现住单位(翠楣楼除外)。

2005年,香港房屋委员会同意出售旗下大部份屋邨商场权益予领汇房产基金,其中包括翠屏商场。

2009年,翠屏(南)邨外一段将军澳道装设隔音屏障工程竣工。

2010年,翠屏(南)邨屋邨办事处由第十期停车场平台迁往翠松楼;同时,该邨所有楼宇进行翻新工程[1]

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8月11日,翠屏(南)邨所有大厦作外墙翻新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