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耀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耀县是陕西省铜川市下辖区,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耀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上古阴康氏的治地,置县历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县设区。

这里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内文物古迹遗存较多,中国药王山、大香山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享誉海内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

建置沿革

据考古发现,耀州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城北塔坡一带就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资治通鉴纲目》中有关于母系氏族领袖"阴康氏治于华原"的记载,其治地大致在今塔坡原上。

夏商时,各地氏族部落先后结成方国,从事农业生产。据《陕西通志·夏商国邑考》记载,时雍州有国邑43个,位于漆沮之间的华原即属其一。

秦置郡县,京畿为内史,区境属内史地。秦亡,项羽立塞国,区境属塞国地。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复归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始置祋祤县,属左内史。祋祤因何得名,众说不一,详见《杂志·史料考证》。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县属左冯翊。

新莽时(9--24年),祋祤改属列尉大夫。不久,县制撤销。

东汉永元九年(97),恢复祋祤县,又撤翟道县(今黄陵县)入祋祤,仍属左冯翊。

曹魏黄初元年(220),将原在今甘肃宁县境内的北地郡及泥阳县侨置于祋祤境内,并撤祋祤并入泥阳县,隶北地郡。西晋因之。

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在原北地郡设北雍州,所辖北地郡(缩小地域)领泥阳县。太平真君七年(446),撤泥阳入富平。景明元年(500),复置泥阳,仍属北雍州之北地郡。

西魏废帝三年正月(554),改北雍州为宜州,改北地郡为通川郡,辖泥阳、富平、土门、云阳四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通川郡,泥阳改属宜州。六年(586),改泥阳为华原县。大业二年(606),撤宜州,并撤土门县(今富平境)入华原,改属京兆郡。义宁元年(617)置宜君郡,治华原,并恢复土门县。

唐武德元年(618),又改宜君郡为宜州,治华原。贞观十七年(643)撤宜州,华原改隶雍州。垂拱二年(686),为避武则天祖讳改华原为永安县。天授元年(690),复置宜州于永安。神龙元年(705),恢复华原县。天佑元年(904),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县置茂州,旋改耀州,建义胜军节度,辖华原一县。耀州之名,即始于此。

后梁贞明元年(915),改耀州为崇州,义胜军为静胜军。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耀州,并改静胜军为顺义军,辖华原、富平、三原、云阳、同官、美原六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升耀州为感义军节度,辖华原一县。太平兴国二年(977),又改感德军太守,辖华原、淳化二县。元佑三年(1088),复辖华原、云阳、富平、同官、三原、美原六县。

金仍耀州,辖华原、美原、同官、三原四县。

元仍耀州,隶奉元路,辖华原、富平、三原、同官、美原五县。(惠宗)至元元年(1335),撤华原入耀州,县名为州名所代,辖同官、富平、三原三县。

明清仍为耀州。明万历前,辖同官、富平、三原、宜君四县;万历后只辖同官一县。清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同官、白水二县。十三年(1735)降为散州(无辖县),改属西安府。

民国二年(1913),始称耀县,属关中道。十七年(1928)为省辖县。二十六年(1937),改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二十九年(1940),属第十区专员公署。三十三年(1944),第二区专员公署移驻耀县,辖耀县、富平、同官、宜君、淳化、旬邑、彬县六县。三十六年(1947),改为第三区专员公署,辖耀县、富平、同官、宜君、黄陵、三原、泾阳、淳化八县。三十八年(1949)一月,三区专员公署迁驻三原。

1949年4月28日全境解放,属三原军分区。

1950、1953年先后改属咸阳和渭南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为省直辖县。1958年底,撤县并入铜川市。

1961年8月县制恢复,又属渭南地区专员公署,1980年1月,改属铜川市辖县。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4号):撤销耀县,设立铜川市耀州区,以原耀县的行政区域为耀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行政区划

2001年,耀县辖11个镇、4个乡:城关镇(驻南街)、柳林镇(驻柳林)、寺沟镇(驻寺沟)、庙湾镇(驻庙湾村)、董家河镇(驻董家河村)、瑶曲镇(驻瑶曲)、孙原镇(驻孙原村)、关庄镇(驻关庄村)、坡头镇(驻坡头村)、照金镇(驻照金村)、小丘镇(驻小丘);安里乡(驻梁寨河)、石柱乡(驻石柱)、演池乡(驻干桥庙)、阿子乡(驻阿子村)、白瓜乡(驻前咀子)。

200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永安路、天宝路2个街道办事处。

2012年,耀州区下辖7个镇(瑶曲镇庙湾镇关庄镇董家河镇孙塬镇小丘镇照金镇)2个乡(石柱乡、演池乡)3个街道(永安路街道、天宝路街道、锦阳路街道),189个行政村、8个板块型社区(邻德社区、解放社区、南泉社区、崇德社区、东站社区、天宝滩社区、华原社区、塔坡社区)、4个单位型社区(水泥厂社区、西北耐火材料厂社区、下石节煤矿社区、陈家山煤矿社区)。[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川市耀州区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境西南,东经108°34′至109°06′,北纬34°48′至35°19′之间。北接旬邑县,南连三原县,东北与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毗连,东南与富平县为邻,西南与淳化县接壤。

地形地貌

耀州区地处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属乔山山脉南支,鄂尔多斯台地南部边缘。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多丘陵沟壑,南部较为平缓。相对高差1196米,最高处为长蛇岭,海拔1732米,最低点是赵氏河谷,海拔536米。区内山岭遍布,北部山地峡谷区以多种经营和林牧业为主;中部梁卯丘陵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南部台原川道区,市商品粮、蔬菜和外贸农产品的主要基地。

气候

耀州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气候,年平均日照2356.6小时,年均降水量554.5毫米,年均气温8.4℃--12.3℃,平均无霜期206--228天。

土壤

耀州区土壤共分为6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其中6个土类分别指褐土、黑垆土、嵝土、淤土、黄土、红土。土壤质地中壤占88.8%,砂壤占10.7%,重壤占0.4%。农用地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02%,全氮0.073%,碱解氮37.9PPM,速效氮8.5PPM,速效钾183.1PPM。磷氮比例为1:4.6,比例严重失调。

水文

耀州区内漆水河、沮水河、赵氏河、浊浴河、清浴河等五条河流,属黄河流域渭河一级支流石川河水系,总流域面积25568平方公理。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2937万立方米,分布水域4988.63亩,其中水库面积4647.5亩,控制流域面积1297平方公里,总库容9668.5万立方米。

全区有水库8个,分别是:桃曲坡水库、玉皇阁水库、高尔塬水库、友谊水库、涧沟水库、豹村水库、前咀子水库、沟西水库等。[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耀州区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是陕西省的重要能源建材基地之一。境内煤炭探明储量8468万吨,年生产煤炭150万吨,石灰石储量约18亿立方米,年生产水泥60万吨。铁矿、坩土矿、高岭土矿、油页岩矿、粘土矿、电石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

生物资源

耀州区是渭北高塬罕见的物种资源宝库,已查明的植物种类8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41.4%,境内年平均降水量56 7.8mm,无霜期228天,年平均气温12.3℃,昼夜温差大,光照好,是苹果、花椒、中药材的优生区。仅野生中药材品种近400种。

动物种类600余种,旱獭、麝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

土地资源

耀州区山川原相间,区域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区土地总面积242万亩。北部山地峡谷区占土地总面积56.2%,适合发展林牧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中部梁峁丘陵区,适宜农林牧副渔业发展。南部台塬川道区,原面平坦,土厚地肥,灌溉条件优越,是商品粮菜和外贸农产品的主产区。全区农副产品种类众多,以花椒、大蒜、苹果、核桃、白蜂密及名贵中药材最为有名。

人口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5202人,其中:城关镇37118人、董家河镇12098人、庙湾镇16402人、瑶曲镇21757人、照金镇9088人、寺沟镇24766人、坡头镇14892人、小丘镇25236人、孙塬镇32772人、关庄镇14099人、柳林镇5352人、演池乡10282人、石柱乡16034人、阿子乡5183人、安里乡5716人、下高埝乡39524人。[4]

经济概况

2012年耀州区实现生产总值90.6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8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887元。

2013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8%。

工业

1957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逐步壮大,跃居主导地位。

到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8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26个,集体所有制58个。

1980年后,集体工业发展较快,到1989年,全县省、县、乡三级工业企业达到96个,其中全民16个,集体80个。

随着社会进步和建筑结构的变化,该区建筑材料逐步由解放前的土木、石灰和手工砖瓦,发展到水泥、石渣、机制砖瓦、预制水泥楼板,以至仿古建筑材料等。截至1989年,全县建筑材料工业企业已有193户,从业5200余人,成为本县人员最多的工业大军。

2013年工业经济在逆境中稳步提升,董家河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加快。董家河工业园区进入全面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期,预焙阳极、铭帝铝型材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宝莱佳刨花板、秦瀚陶粒砂全面建成,美鑫铝镁合金、美鑫配套动力站、美鑫西北耐物流园、铝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2013年全区1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7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水泥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32.56亿元、2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 %和50.5%,铝制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08亿元,同比下降12.2%。截止2013年6月底全区原煤产量538.1万吨,同比增长22.2%;水泥647.35万吨,同比增长15.01%;熟料459.03万吨,同比增长67.3%;电解铝7.06万吨,同比下降8.3%。投资力度加大。2013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43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区属投资完成38.34亿元,同比增长39%;跨地市投资完成5.09亿元,同比下降10.7%。

农业

耀州区历史上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由于封建经济制度的束缚,土地瘠薄,水利不兴,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憩。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农业,提出国民经济建设"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从各方面支援和发展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恢复、徘徊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1949~1965年,经过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并且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精耕细作、技术改革,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创造了条件。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39公斤,逐步提高到1965年的76.7公斤,增长96.6%。但

1966年后,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唯生产力论,导致平均主义泛滥。粮食平均亩产,1966年为59.9公斤,1975年增至103公斤,1978年又降为78.2公斤。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并明确提出"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生产方针,引导农民走农工商一体化道路,使农民靠改革、靠科学、靠勤劳致富,从而出现农村经济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9.56万吨,平均亩产161公斤,均创历史新水平。种植业总产值已由1949年1284万元增至444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6.6%。

农业保持稳定发展,2013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2.4%。全区夏粮总产量达3.9万吨,同比下降9.2%;油料总产0.4万吨,下降10%;蔬菜总产5.3万吨,增长8.1%。全区生猪、牛、羊分别出栏8654头、4123头、8024只,分别增长2.1%、2.9%和5.1%,家禽出栏5.2万只,同比2012年下降3.3%,肉类总产1424吨,增长2.4%。

2013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快速推进,伊利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苹果良种栽培示范基地、禾通蔬菜基地、金圣庄园、葡萄基地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部分已基本建成;园区中医药"国际港"大型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

社会事业

民生工程投入持续加大。集中财力保民生,2013年上半年民生投入达5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76%。1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推进,完成投资1.17亿元。

总投资1.5亿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项目、12所公办幼儿园和8个后塬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开工并快速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区人民医院项目整体推进,完成投资5000万元。

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百日整治活动,对210国道沿线进行集中治理,完成投资4500万元。

发放再就业资金2800万元,发放各类社保资金7000万元。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突破、快速推进。2013年16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和4个群众集中安置大型社区、董家河重点镇建设全面推进。神德寺文化公园一期开工建设,机械厂、东街夜市、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新兴水泥厂、花园饭店、文庙、文营路南片区等城市片区改造项目全面铺开,总拆迁量达15万平方米。锦阳新城林园小区、沮河风情廊道建设快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及教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民俗风情

耀州地处关中传统农耕经济区的北部边缘,历史上又有多次民族融合的过程。因此民俗中不仅积淀着深厚的关中农业文化的遗存,也保留了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本分好客,勤劳节俭,忠厚老诚,重传统、喜改革是耀州人民性格的显著特点。

耀州的岁时节庆主要有: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初二古庙会,三月香山古庙会、寒食、清明祭祖,五月初五端阳节,麦收之后看忙罢,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初一送寒衣,五豆食粥不见红(吃饭要早,不见红日),腊八臊子面不见明(不见天明),腊月二十三烙干祭灶,腊月三十晚守岁放炮。

耀州的传统庙会有:农历二月初二药王山古庙会和农历三月十五、十月十五香山古庙会。

耀州的美丽传说有:妙善公主香山还愿、铁牛滩、崔仙洞、石达开修香山、坐虎诊龙、石大医等。

耀州的宗教种类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四种。经政府审批同意的宗教活动场所十处,主要分布在城关、小丘、石柱、庙湾、瑶曲等乡镇和下石节、陈家山矿区。

风景名胜

照金革命纪念馆位于耀州区照金镇,始建于1993年,2004年重建并对外开放,占地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平方米,收藏革命文物、文献资料120余件,分为枪械、生活用品、宣传品用具等三大类。

照金革命纪念馆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条件,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场所。

薛家寨

"薛家寨",因唐代末期薛刚曾在这里屯兵练武而得名为薛家寨。在照金境内和薛家寨地貌相似的山比较多,但是薛家寨有它一个最明显的标志,犹如大象的鼻子一样,这里叫箭穿崖。

薛家寨以雄险著称,海拔1600余米,绝岭高度700余米,西临秀房沟,东临黑田峪河,南临田峪川,为三面绝壁之舌状狭长山岭,仅西北侧有羊肠小道盘旋可至山顶,红军利用这里的四个天然岩洞修建了1-4号红军寨,自东南而西北依山势依次排列。

大香山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笔架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围,森林覆盖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区,生物种类繁多。山势东西走向,主峰分东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又象一个巨大的香炉,远望之,东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顶天香柱插入炉中。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态多样,有山泉近百处、小溪近50多条。更有多处天然溶洞,小者数百平方米,钟乳石形态各异,奇秀无比。可从照金之白石崖山谷、柳林姚峪川、庙湾镇直达香山,南有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梅七线铁路与西安相接,北有铜正公路通往甘肃、宁夏和内蒙。

药王山

药王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隋唐伟大游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后世尊为"药王",药王山便由此得名。

药王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荟萃,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山有关中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元建筑的大型元代壁画。有药王大殿之药方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五十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至明摩崖造像四十余尊,精美绝伦,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弥足珍贵。历代碑石二百余通,为药王山的实物历史档案,还有石塔、石棺、石牌坊等石刻,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著名人物

古耀州悠久灿烂的文化,除耳熟能详的"一圣四杰"孙思邈、傅玄、柳公权、令狐德棻、范宽之外,见于二十四史及省、县方志载录的耀州名人近200人。单是以傅玄为代表的傅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五代十二世45人留名青史。唐代耀州人才鼎盛,两《唐书》及《耀州志》《耀州志》栽60余人。其中,令狐氏一族即有十代20余人浮沉宦海,更因令狐楚、令狐绹、令狐澄三代两世入相,三掌诰命,显赫至极。以柳公权为代表的柳氏家族又有20余人名列史册。"柳、范"遗风,荫庇子孙,书画之乡,代有传人。

从北魏至民国,有藉可考的耀州书画名家达100余人。此外,户部左侍郎张琏铁骨铮铮,不畏权贵,上凑弹劾,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回乡,首编《耀州志》;明代湖广督学乔世宁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凡所选拔,均为真人,人服其正,丁忧回乡后,所修《耀州志》被誉为当时陕西名人之一;右都御史王国、礼部尚书王图为官刚介,不徇私情,查办贪官;河南扶沟知县左史及其子山东按察使左佩玹兴利除弊,造福乡里;清初"平定三藩之乱"中荆州左路总兵兰泗,战功卓著。他们或以刚正,或以廉能,或以勇略名垂青史,为人称颂。

孙思邈

孙思邈(541-682),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人,隋唐时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是《急备千金要方》(30卷)及《千金翼方》(30卷),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集前代古医论、医术之大成,且不拘泥于古训而又有非凡的医药学创新成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医药百科全书。孙思邈是以为伟大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医药学家。历代帝王御封褒扬,封为"真人",广大人民群众尊奉他为"药王"(药王山即因此得名)、"医圣"。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成为一代宗师,对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之一。柳公权一生最擅长和写得最多的是楷书。其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

范宽

范宽是宋代华原(今耀州区)人。历史资料记载他名中正,字中立,因其"性宽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之为范宽。"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北宋天圣五年(1027)前后去世,大约活了七十多岁。范宽的作品在北宋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擅长描绘北方巨山大川,是当时北派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与南派董源、李成齐名。范宽的存世作品极少,流传下来仅有《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和《雪山萧寺图》三幅,都是气势夺人的山水画作。其中《雪景寒林图》为天津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傅玄

傅玄(217-278),西晋北地泥阳(今耀州区关庄镇傅家塬村)人。幼年好学,善诗文,工篆隶,精音律,学问渊博,名重于时。傅玄一生笔耕不辍,有大量诗、文著作传世。有《傅子》、《傅玄集》,俱佚。明人辑有《傅鹑觚集》存世。其中数篇为当代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必读篇目。他不仅是古代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哲学家,而且在中国文学史和魏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华原(今耀州区)人,唐初著名史学家,博涉文史,早知名。唐高祖入关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逐渐升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经隋末战乱之后,经籍图书散亡,他奏请购求天下图书,设专人补录,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终于使"群书略备"。又建议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认为"如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此议又得高祖赞许。

刘志丹

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也是一个秀才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到黄埔军校学习,1928年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1932年与谢子长一起率领红军游击队来到照金,是照金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的主要创始人,1936年4月1日率领红28军东征,4月14日在攻打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作战中牺牲,年仅32岁。为了纪念他,党中央在1936年6月将他出生的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谢子长

出生于1897年,陕西安定人,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负伤,1935年2月21日因伤口恶化而逝世,年仅39岁。同样,为了纪念他,党中央将他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习仲勋

出生于1913年,陕西富平人,他早年投身革命,13岁加入共青团,15岁在国民党监狱转为中共党员,17岁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岁来照金开展革命工作,曾任中共陕甘边特委的军委书记,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政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创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常委等之一些要职,2002年5月在北京病逝。

李妙斋

1903年出生于山西省汾西县,原名王玉玺。1927年11月,先后辗转陕北清涧绥德,延安等地,在国民党高双成部任事务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20日在薛家寨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名优特产

咸汤面

咸汤面在耀县"三面"中最有名。早在清道光年间,县城东街郑玉成的咸汤面便以其"味浓适口,筋韧香辣"而独领风骚。

正宗咸汤面,"筋而不硬,油而不腻",面端手中,香味扑鼻。耀县人吃面颇具特色,大都有凳不坐,蜷曲在面摊四周。早年间,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途经耀县,吃过咸汤面后惊讶地感叹道:"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这是一位当代大作家对耀县风味小吃的由衷赞扬,"不吃咸汤面,不算来耀县"。

窝窝面

耀州还有一种和咸汤面齐名的面食,叫窝窝面。窝窝面和咸汤面并称耀州雅俗两面。耀州人吃面很特别,咸汤面很咸,却是当早餐吃,窝窝面在耀县的当地很有名气,向外推广的却不多。

窝窝面是因面的形状而得名。耀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证明其在耀州人心中的地位。由于窝窝面选料精致,做起来也很讲究。

雪花糖

雪花糖,因其糖块颜色白亮,牙咬糖块时,糖渣纷落,宛如飘雪,故名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铜川市耀州区著名传统食品。

雪花糖是由灶糖加芝麻改进而成,灶糖是古人专为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用,后逐渐演进为雪花糖,历来受省内外人称赞,向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雪花糖系节令性产品,每年入冬,即陆续生产上市,到来年春暖停产,使其能保持酥脆爽口,香甜味长之特点,且具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功效。

耀州窑

窑址在陕西同官县(即今铜川县)黄堡镇,因以前同官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当时烧制规模很大,沿黄堡镇漆河上下十里都是烧瓷的,因而有"十里窑场"之称。耀州窑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刻花、剔花、印花、镂空等。装饰题材有牡丹、菊花、忍冬、莲荷等植物纹样;有凤、鹤、鸭、鱼等动物纹样;所产器皿,以碗为最有特色。碗的造型一般呈喇叭形,外形作莲瓣状。还有称为"小海鸥"的,口缓外卷。

耀县辣子

耀州久产辣椒,尤已商品秦椒文明,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用优质耀县辣椒加工出的油泼辣子等陕西传统食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