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厂镇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8千米,东与黄泥河镇的阿旺、嘎拉相连,西与罗平县的吉白、必米、马米妥接壤,北抵富村镇鲁纳、水井,南连十八连山镇岔河、丕德、箐头,辖国土面积236平方千米。[1]

基本情况

全镇辖9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集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485米。岩溶区面积1.59万公顷,其中石漠化面积1.26万公顷。

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1~14oC;年降雨量1100~15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829.6小时,无霜期260天。

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乡”的美誉。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无烟煤、莹石、锑矿、硫铁矿等。是“西南最大的无烟煤田之乡”,现已探明无烟煤储量38.9亿吨,远景储量64亿吨,莹石矿1.5亿吨,锑矿1.77亿吨,硫铁矿3.26亿吨。

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6299.4公顷,灌木林地1917.4公顷,森林覆盖率42.7%,森林蓄积量277万立方米,人均绿化面积22平方米,绿化率38.15%。

人口

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9989户,总人口4.19万人,其中男性2.24万人,女性1.95万人;非农业人口484人,占总人口的1.15%,农业人口数4.14万人,占总人口的98.85%;有少数民族13个,少数民族人口3089人,占总人口的7.36%,其中人口较多的彝族2720人、水族239人、白族30人、布依族23人、壮族19人、苗族17人,人口较少的蒙古族9人、回族8人、僳僳族1人、纳西族1人、藏族1人、阿昌族1人,全镇平均每平方千米184人。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6979人[1]。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巩固“三为主”,推进“三结合”,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农业人口办独生子女证2户,签订合同2份,对象核实率100%。全年完成结扎256例,放环270例,人口出生率为8.79‰,自然增长率为6‰,计划生育率达96%。[2]

经济

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62亿元,比2008年17.45亿元增加2.17亿元,增长了12.44%。其中工业总产值15. 8亿元,农业总产值2.3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2:80.5∶7.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63万元,比2008年2904万元增收1059万元,增长36.46%;农村经济总收入4.54亿元,比2008年3.87亿元增加8700万元,增长了2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亿元,比2008年增长52.4%;农民人均纯收入3735元,比2008年3400元增加了335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7亿元,比2008年增长41.1%。

粮食经济作物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狠抓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单产,全年大春粮食种植4306.67公顷,实现粮食总产1987.7万千克,产值6574.93万元。

烤烟、魔芋再获丰收。按照“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以质取胜”的方针,种植烤烟515.6公顷,收购中上等烟叶113.7万千克,实现收购总产值1729.73万元。围绕建设和巩固“魔芋种芋第一镇”,打响魔芋品牌,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种植魔芋1546.4公顷,培育规模化魔芋加工转化企业—上寨魔芋加工厂1个。魔芋产量达3456.2万千克,产值达6221.16万元。

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池塘精养13.33公顷,种植芭蕉芋400公顷、大蒜138.73公顷、生姜166.67公顷、藠头66.67公顷、油菜686.67公顷。

乡镇企业

全镇乡镇企业632个,实现产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9.83%;实现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17.5%。

全年实现原煤生产430万吨,实现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4.2%、11.82%。供应滇东电厂优质电煤190万吨,煤炭产业连续4年实现煤炭开采百万吨死亡率为零,万米掘进死亡率为零目标。全年累计投入煤炭安全生产资金2.94亿元,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5个、改扩建矿井2个。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老厂、拖竹、大格文明工业带”,努力建设煤炭工业强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化、规模化和人才化水平逐年提高,煤电结合、煤化工结合、煤建材结合的路子不断拓展和延伸。积极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利用资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利水电、建筑建材等非煤产业,改变了由于煤炭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滞后,市场一有波动,经济发展也随着波动的局面。全镇煤矿企业或煤炭经营人士先后兴建了新堡电厂、宏发水泥厂、坤鑫源魔芋加工厂等非煤企业。全镇非煤企业增至613个,实现产值86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924万元。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企业解决了9800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年实现务工收入1.46亿元。[3]

农田水利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农田水利设施20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54公顷,解决了14村54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集镇水厂建设和大格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戈多水库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完成工程量的80%,库区覆盖的4个村委会配套管网工程全面结束。

规划新建5座小(二)型水库—叶绿山水库、上寨水库、抹朵益水库、阿百口子水库、迤纳谷水库,并续修配套水库—大格水库、洒黑水库,彻底改变全镇水资源贫瘠的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旱防洪能力。

民政扶贫

切实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农民增收幅度明显。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35元,比上年增加335元,增长9.85%。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各种惠农补贴319.27万元,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一体两翼”战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解决了8000人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为2972名受灾群众和优抚对象发放救济粮2.97万千克,发放救灾款4500元,对五保户、孤儿128户148人实行长年救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93户1740人发放低保金104.4万元。认真落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了166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续保和27个城镇居民的新参保工作,6个福利企业739名残疾职工申办了五大保险。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38户,完成20余户养老金领取证(发放证)工作,对全镇507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健康长寿补助12.31万元。从2009年12月起,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镇60岁以上所有参保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均可领到55元养老金。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完成新增转移就业1000余人,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余人,自发转移、有序转移、组织输出务工人员9000余人次,创造务工经济收入1.35亿元。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及时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积极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上、中下舍乌和拖竹郭家湾子滑坡搬迁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完成52户安居房建设和552户民房除险加固工程。

2009年,依法登记结婚140对,离婚12对,办证合格率为100%,婚姻证书购证率、交款率100%,入档率100%。[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其中19个煤矿、6个洗煤厂、12个采石厂进行了改扩建和设备购置;镇直站所建设(含派出所综合楼、水务所办公楼及水厂设备更新)完成投资830万元;实施大格水库除险加固、戈多水库及灌区管网、水处理厂等人饮工程16件,完成投资2945万元;拖竹小康示范村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375万元;大格村委会上、中下舍乌村整体搬迁安置投资完成1100万元;富长公路十字路至发冲槽子段、东洋公路拖竹段路面提升及排水系统改造完成投资936万元;集镇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完成投资220万元;马街片区建设(马街街道、楼房及马街小学)完成投资3460万元;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3000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老厂水泥厂技改工程,设备安装完成35%,土建工程完成80%,完成投资1.07亿元,占年度计划8600万元的123.9%,累计完成投资2.47亿元,占总投资3.2亿元的77.06%。新角、迤德黑通村油路建设完成投资270万元,迤亮公路老厂段3.5千米运煤专线建设完成投资540万元,沈珠公路完成投资860万元。老厂客运站建设完工。

畜牧林业

畜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入推进“三百”工程,抓好大河乌猪养殖示范村建设,切实加强生猪屠宰经营管理;新建了拖竹、者米上寨博誉凯2个万头乌猪养殖场,建成老厂押德克、迤德黑大迤勒2个能繁母猪养殖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出栏率大幅提高,畜牧产值实现新突破。全年出栏生猪6.37万头,肉牛6720头,肉羊1.18万只,完成肉类总产7987吨,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8561万元,比2008年增长15.23%。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强化兽医执法检查,加大畜牧科技培训力度。注射“五号病”疫苗25万头只,注射猪瘟疫苗7.43万头、猪肺疫6.85万头,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面达100%,完成兽药抽检1批次,饲料抽检2批次,推广青贮饲料4597吨、氨化饲料1530吨、工业饲料760吨,举办科技养殖培训28期1600人次。

林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林业资源和林产品开发,加强珠防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大力发展经济林木业,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66.67公顷,种植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666.67公顷。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全镇7700公顷林改任务。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760口、节能改灶2605眼。

科教文卫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洒居小学教学楼危改工程1666平方米,投资286万元的老厂中学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迤德黑小学重建、新角小学学生宿舍楼等第二批学校危改工程全面启动,中考上线率52.3%,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卫生院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510万元,增长54.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文体事业取得新成效,发放安装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接收机1008套,安装调频广播两套,新建标准灯光球场1块、村级文化活动室6个,建设农家书屋2个,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收集整理编制《乐额水族语言》一书,完成乐额水族语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群众科技素质不断提高,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3期5200余人次。

新农村建设

努力搭建以工哺农、村企联建、企农共建、科学发展桥梁,探索建立资源开发成果共享新机制,实现了村企良性互动、企农共赢发展目标,全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拖竹小康示范村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465万元,在市委政府的考核验收中获优良等次第一名;二期工程已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1.2千米的主大街建设工程和房屋基础建设工程。新堡、拖竹、押租3个行政村第一、二批“866”工程建设全面完成。2009年5月全面启动整镇推进“8666”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占工程总投资3.17亿元的69%,完成户“八有”85%,自然村“六有”75%,行政村“六有”80%,镇“六有”70%,完成总工程量的77.5%。

党的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集中制度,着力提高党委班子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能力;深入开展“支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全镇8个机关支部、7个教育支部、18个企业支部分别挂钩帮扶1个自然村,190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积极深入各村各寨为农村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按照“三培养”、“双带”要求,选准配强村级班子,调整充实村级领导班子5人;对全镇25个站所股所级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反映较大、问题突出的干部进行调整,对工作不务实的干部进行诫免谈话。认真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全镇党员干部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得到提高,事业心、责任心得到增强,争先锋、当楷模,“比学赶超”氛围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政协工作小组民主监督和广大人民群众舆论监督,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向人大主席团报告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六六争先”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村、矿山)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四项制度”,严格行政问责制。着力实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成立为民服务站,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保障群众充分享有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基本权利。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有所增强,村民自治有序推进。强化人民民主专政职能,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村综治室、警务室、调解室“三室合一”工作机制运行规范,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整治,平安老厂创建成效明显。加强信访稳控,及时处置社会热难点问题,妥善化解民间纠纷,有效遏制各类社会矛盾的蔓延和转化。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庆典期间及全年的维稳保安任务。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武装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文明、小康、和谐、平安老厂的新形象进一步提高。

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遵守《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央、省、市、县委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严格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要人事任免、工程招投标、大额物资采购都经过党政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狠抓软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责任制》,制定本镇软环境建设办法和行政问责办法,公开干部工作职责及联系方式,建立为民服务站;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积极抓好党政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将每月的15日作为镇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日,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抓好述职评廉工作,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对医药购销、医疗服务、教育收费、环境保护、土地批用、安全生产,农民减负、企业减负、治理“三乱”等方面的监督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工程招投标及党务、政务、村务、厂务、政府信息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清理行政审批事项5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13个部门32个收费项目。

精神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群众,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服务群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全镇人民热爱老厂、建设老厂、发展老厂的热情。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以镇镇为龙头,以村组为基础,以道路为纽带,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镇村文化室、阅览室和老年活动室,积极开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活动等,掀起群众性创建热潮,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009年,争创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

建设投资规模

围绕以老厂小集镇为中心带动大格、拖竹、大丫口三个片区发展,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小城镇”目标的集镇发展思路,完成了十字路至补乃小康村一带的集镇详细规划,改变了集镇片区长期以来规划滞后、无序建设的状况。集镇片区面积由0.76平方千米增加到2平方千米,集镇容量进一步扩大。

2009年,完成集镇休闲文化广场和新寨小区街心广场建设;筹集900万元完成东羊公路拖竹段、富长公路集镇段路面修复,投资540万元完成迤亮公路老厂段运煤专线建设,改变老厂集镇长期以来运输瓶颈和环境污染;集中力量开展以集镇综合治理为主的“一站两场三路”建设:老厂客运站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对萤石矿至老厂水库路段、新寨小区,红旗街、八宝街、富源街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规范车辆停放,加强商铺、摊点管理,对集镇以及十字路至发冲槽子段的各类违法违规建筑予以整治。投资16.7万元完成集镇路灯杆亮化修复工程。改革环卫管理体制,健全充实城镇管理队伍,集镇环境卫生有所改善,集镇形象大幅提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撤乡设镇工作顺利完成。

交通邮政通信

全镇公路通车里程362千米,油路通车里程101千米,成为全县通油路里程最长的乡镇。全镇9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60余千米,其中黑克、老厂、拖竹、大格、新角、迤德黑6个村委会通油路101千米;119个村民小组通公路,村庄道路硬化12万平方米,硬化率达80%。2009年,实施整体推进通村油路建设工程,投资273万元完成新角、迤德黑5千米通村公路建设;总投资1660万元的沈珠公路(者米、新堡通村油路)完成投资860万元;启动押租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运煤专线迤亮公路老厂段建设;在强化县镇公路改造提升的同时,投资180万元对村组公路进行养护,保证雨晴畅通。交通建设呈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车里程逐年增大,技术等级逐年提高,路面状况不断改善,通达深度不断增加,农民出行更加便捷的良好局面。实施移动信息富民工程,投资90万元的2个新建机站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信息普及工作,移动信息终端普及率达45%。邮政事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