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舍

於 2018年11月8日 (四) 14:22 由 Cit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人物介绍】

老舍,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老舍(舒慶春)
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

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目錄

【基本信息】

本名: 舒慶春
別名: 老舍、絜青、鴻來、非我
字: 舍予
英文名: Colin C.Shu、 Lau Shaw
國籍: 中國
所處時代: 清末
民族: 滿族正紅旗
出生日期: 1899年2月3日
出生地點: 北京
逝世日期: 1966年8月24日
逝世地點: 北京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學校
宗教信仰: 基督教
職業: 作家、小說家、劇作家
代表作品: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

【目錄】

1.人物介紹 2.人物圖片 3.人物關係 4.人物生平 5.個人生活 6.人物軼事 7.個人作品 8.作品年表
9.榮譽獎項 10.人物影響 11.作品風格 12.自我評價 13.社會評價 14.人物紀念

【人物介紹】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人物圖片】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899年老捨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

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舍予,這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1]

1922年,受禮加入基督教,後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並在北京教育會、北京地方服務團工作。在此期間,他熱衷於社會服務事業,同時還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學補習英文。[2]

1923年,在《南開季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講師。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後三年 老舍作品 老舍作品 繼續創作,在英國共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離英回國,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學教員。

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邊寫作邊教學。

1931年,與胡絜青女士結婚,同年發表長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創作《貓城記》,並在《現代》雜誌連載。此後幾年,老舍陸續創作了《離婚》和《月牙兒》等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東大學文學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行。[1]

1937年,8月返齊魯大學任教。11月隻身奔赴武漢。 老舍紀念館 老舍紀念館

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頓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3]

1944年,創作並由良友復興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老舍 老舍 ​1949年,接文藝界三十餘位友人信後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達天津。

1950年,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成立,任副理事長。

1951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53年,當選為全國文聯主席,作協副主席。

1957年,《茶館》發表於《收穫》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於北京太平湖。[1]

【人物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