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聂绀弩

移除 73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聂绀弩| 圖像 =[[File:聂绀弩.png|缩略图|居中|[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56/197/2175/141479766.png 原图链接][https://cul.qq.com/a/20170104/025452.htm?qqcom_pgv_from=aio 来自 腾讯文化 的图片]]]}} '''聂绀弩'''   ({{bd|1903年|1月28日|1986年|3月26日|catIdx=N聂}})原名''' 聂国棪''' ,号''' 干如''' [[ 笔名]]''' 耳耶''' ''' 绀弩''' ''' 甘奴''' ''' 聂畸''' ''' 萧今度''' ''' 迈斯''' ''' 悍膂''' ''' 澹台灭闇''' 等等,室名''' 三红金水之斋''' 。<ref name=nianpu>谢翠琼,聂绀弩年谱,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谢翠琼,聂绀弩年谱(续),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02期</ref><ref>[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huangmiaozi/news/200903/0328_6047_1081096.shtml 黄苗子夫妇探病老友聂绀弩 亲赠漫画,凤凰网,2009-03-28]</ref>[[湖北]][[京山]]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其杂文和旧体诗都很有名。<ref name=guan>[[ 關國 关国 煊]]:《 聶紺 聂绀 弩小 》。 傳記 传记 》 68:6</ref><ref name=zhishi>[http://www.ideobook.com/797/niegannu-criminal-archives/ 寓真:聂绀弩刑事档 (一),智识,2009-03-20];[http://www.ideobook.com/117/nie-gannu-criminal-archives-2/ 寓真:聂绀弩刑事档 (二),智识,2009-03-20]</ref><ref name=zgzjw>[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9391.shtml 聂绀弩 (1903~1986),中国作家网,于2015-03-24查阅]</ref>
==生平==
1920年,孙铁人从上海给家乡来信,愿资助培养3个家乡的子弟,聂绀弩被乡亲们推举成为3个人之一,赴上海。聂绀弩筹措赴上海的盘缠时,又收到[[董锄平]]寄来的《劳动周刊》和《[[共产党宣言]]》。到上海后,经孙铁人安排,聂绀弩进入上海高等英文学校学习3个月。1921年,又经孙铁人安排,到[[福建]][[泉州]],任[[中国国民党]]的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为[[何成濬]])秘书处担任录事,并由孙铁人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其间接触了[[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讨论集》。<ref name=nianpu/>
1922年,经孙铁人介绍而结识的同乡[[鲍佛田|鲍慧僧]]给聂绀弩来信,将他请到[[英属马来亚]][[吉隆坡]]任 怀义学教员( 怀义学是一所华侨小学)。1923年秋冬之际,应董锄平之邀,聂绀弩到达[[缅甸]][[仰光]]任《觉民日报》编辑。但聂绀弩刚到仰光,鲍慧僧(《缅甸晨报》总编辑)、董锄平(《觉民日报》总编辑)就被殖民当局驱逐出境。不久,被《觉民日报》开除,乃任《缅甸晨报》编辑。<ref name=nianpu/>
===从黄埔到南京===
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不久,聂绀弩从仰光抵达[[广州]],在鲍慧僧、[[廖乾五]]的劝告下,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二期。因为鲍慧僧和[[包惠僧]]同住一室【鲍佛田,号慧僧,1894-1939,湖北京山人;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所以聂绀弩在鲍慧僧处结识了包惠僧。聂绀弩还初识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5年,随黄埔军校第二期全体学生编入部队,参加第一次[[东征战役|东征]],随部队开入[[广东]][[海丰]],在海丰参与了[[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工作,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兼政治部科员。在海丰县,结识了到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陆安师范女学生敖少琼,以及知名作家[[钟敬文]]。192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考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26年到达[[莫斯科]]上学。在学校期间,他始终未掌握[[俄语]],但自修了全部文科大学课程;他“专心文艺,不问政治”,[[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两方面都认为他是对政治冷 消极的落后分子。<ref name=guan/><ref name=zhishi/><ref name=zgzjw/><ref name=nianpu/>
1927年,聂绀弩回国来到[[南京]],住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等待分配,受到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员[[康泽]]赏识。经过半年审查,聂绀弩由中央党务学校的临时辅导员转为正式辅导员,并结识了该校学生周之芹(即[[周颖 (政治人物)|周颖]])。同年,因为给在南京的聂绀弩写信,聂绀弩的朋友敖少琼在海丰被革命同志当作反革命、通敌叛变分子而处决。1928年,聂绀弩因和周颖恋爱,遭到中央党务学校全体学生反对。康泽也因对学生太严格,遭到中央党务学校学生反对。因此,聂绀弩和康泽都被调离。聂绀弩调任[[中央通 社]]编辑(后来逐渐升为副主任)。1929年与周颖 婚,婚后周颖到[[日本]]留学。1931年,经中央通 社主任[[萧惟一]]介绍,附带帮《新京日报》编副刊《雨花》。<ref name=nianpu/>
===流亡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绀弩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香港]]《[[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总主笔。1951年春,回到北京,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第二编辑室(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ref name=guan/><ref name=zgzjw/><ref name=nianpu/><ref>陈伟军,冯雪峰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5期</ref>
1955年,“[[胡 事件]]”发生,随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开始[[肃反运动]]。聂绀弩因受胡风、康泽的牵连,在肃反运动中被隔离审查,反省3个月。最后受到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1958年7月送[[北大荒]]的黑龙江省密山农垦局850农场劳动。因一场火灾,以“故意纵火”罪被捕入狱。周颖得知后,北上北大荒营救,经托人疏通,使他以“判刑一年,缓刑一年”假释出狱。1959年初夏,被分配到《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ref name=nianpu/><ref name=zhishi/><ref name=guan/>1961年春回到北京,1961年秋摘掉[[右派]]帽子。经过他的朋友[[张执一]]([[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帮助,1962年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ref name=zhishi/><ref name=guan/>大约从1962年9月起,聂绀弩的写作及言论就被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起来,多次被摘编报送高层领导。1964年12月,公安机关的简报上曾以《聂绀弩反对文艺界整风,恶毒攻击毛主席》为题,编报了聂绀弩的言论。<ref name=zhishi/>1964年,聂绀弩到广东[[广州]][[银河公墓]]瞻仰[[萧红]]墓,并重访广东海丰看望[[彭湃]]的母亲,与其合影,还写下《重到海城呈彭母》诗二首,也看望了[[丘东平]]的母亲。(后来[[文化大革命]]中,因聂绀弩此访等原因,[[彭湃]]的母亲和儿子遭到批斗致死。)<ref name=zhishi/><ref name=nianpu/>
===文革入狱===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即《公安六条》),其中第二条规定:“攻击污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的,都是现行反革命行为,应当依法惩办。”1967年1月25日,因为“攻击诬蔑无产阶级司令部”,聂绀弩在北京[[东直门]]外新源里寓所被作为“ 行反革命”逮捕,先后羁押在[[功德林监狱]]、[[北京市监狱|半步桥监狱]]。1969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发布的“[[林彪]]副主席第一号令”,以疏散首都的犯人、加强备战为由,聂绀弩被转押到[[山西省]],在山西省运城地区[[稷山县]]看守所羁押5年。1972年6月,公安机关将聂绀弩 起诉到法院审理。1972年12月,北京市中 人民法院进行了一次审讯。1974年5月8日,北京市中 人民法院以“现行反革命罪”,一审判处他无期徒刑。聂绀弩当庭多次提出不上诉。1974年5月24日,聂绀弩交出了一份上诉书,提出上诉。同日,稷山县看守所将聂绀弩的上诉书寄给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974年10月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派员到稷山县看守所审讯,经过思想教育,聂绀弩当天撤回了上诉。1974年10月1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准予聂绀弩撤销上诉。此后,1974年10月末,他被移送[[临汾]]的山西省第三监狱服刑。<ref name=zhishi/>
得知聂绀弩被判处无期徒刑后,1975年5月至10月,周颖先后给[[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王震]]副总理写信申诉,后又致信[[胡乔木]]申诉。1975年10月11日,胡乔木将申诉信批转给主管政法工作的[[华国锋]]。1975年11月2日,华国锋批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派人查问情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乃商议决定,将聂绀弩的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准其监外就医。此意见报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但因[[反击右倾翻 风]]及[[周恩来]]逝世,这个改判的判决书迟迟未发出。直至1977年4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才决定到山西宣布改判的判决书,但却得知聂绀弩已在1976年9月获释,此事乃作罢。<ref name=zhishi/>
===释放平反===
1975年,[[中共中央]]决定释放在押的和刑满留场就业的原[[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1976年5月,法院、公安、统战部门联合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地继续清理安置遗漏的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1976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这份继续清理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的通知,将聂绀弩列为“国民党军警特人员”,裁定予以释放。1976年9月25日聂绀弩获得释放。1976年11月1日回到北京后,由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知,自1977年1月起每月在街道居民委员会领取生活费18元。<ref name=zhishi/>
返回北京后,正逢中央指示复查文革中的冤假错 ,聂绀弩1977年10月17日致函[[邓小平]],并致函[[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胡耀邦]]、[[陈野苹]],提出申诉。邓小平批示:“请[[中央统战部]]复查,提出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也函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聂绀弩 予以复议。同时,1978年11月11日,[[民革]]中央的[[朱蕴山]]致信[[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提出请北京市法院“迅即将聂绀弩的冤 平反,取消原判。”林乎加批示:“老作家,抓紧查处。”1979年3月1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对聂绀弩的再审判决,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同日,到聂绀弩的住地宣布并送达判决书。1979年4月7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出关于聂绀弩“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恢复名誉,恢复聂绀弩原文艺二级工资级别,任命聂绀弩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ref name=zhishi/><ref name=nianpu/>
1979年冬,聂绀弩到北京[[西苑饭店]]参加了第四届文代会,但因严重的肺气肿,实际是在西苑饭店躺了19天,在床前会晤了新老朋友。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自此次会后,聂绀弩再未离开过床。1980年,被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深秋,病重但拒绝住院,在家写完《贾宝玉论》。1985年11月,写下两首怀念[[冯雪峰]]的诗,交给雪峰逝世十周年纪念会,这是他的绝笔。<ref name=nianpu/>
1986年3月26日,聂绀弩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ref name=guan/><ref name=nianpu/>1986年4月7日,聂绀弩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ref name=nianpu/>
== 作==
1935年到1986年,共出版语言文字、古典小说论文集、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新旧体诗歌集31种。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邂逅》、《两条路》、《夜戏》、《绀弩小说集》
==家庭==
*妻:[[周颖 (政治人物)|周 ]]。其姊[[周之廉]]在[[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邓颖超]]在天津共同组织“[[觉悟社]]”。<ref name=zhishi/>
*女:聂海燕,1976年8月自杀身亡。<ref name=nianpu/>
**女婿:方志训。聂海燕的丈夫。聂海燕死后一周,自杀身亡。<ref name=nianpu/>
*养女:吴丹丹。聂绀弩的朋友[[吴奚如]]之女。<ref name=zhishi/>
== 文献资料=={{reflist}} ==延伸阅读==*[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a936 聂弩绀诗选]{{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http://www.infzm.com/content/25588 章诒和: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 {{中国近现代文学}}{{DEFAULTSORT:Nie聂}}[[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小說家]][[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散文家]][[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詩人]][[Category:中華民國作家]][[Category:中華民國編輯]][[Category:文革受难者]][[Category:中国文学理论家]][[Category: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Category: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4年入党)]][[Category:前中國國民黨黨員]][[Category:莫斯科中山大學校友]][[Category:黄埔军校第二期]][[Category:右派分子]][[Category:京山人]][[Category:聶姓|G]]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