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联合航空232号班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联合航空232号班机(UA/UAL232)是联合航空一个定期自科罗拉多州丹佛飞往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班机。在1989年7月19日,一架飞行此班次的道格拉斯DC-10-10三引擎广体客机之二号引擎(位于垂直尾翼基部)因为扇叶材料的瑕疵,叶片断裂且断裂后射出的碎片损坏了机上为数共三套的液压系统,导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无舵面工作的情况下,机组人员在原本坐在后舱中的一位非值勤飞行员丹尼斯·费齐(Dennis E. Fitch)之协力下,靠着控制仅存的2具引擎调整飞行方向,尝试让班机在爱荷华州苏城紧急迫降。

虽然班机在迫降时还是不幸发生失控翻覆的情况,造成285名乘客及11名乘务人员中有111人罹难[1],但若不是机组人员的处理得当,原本伤亡应更加惨重。由于当时地面上的人员早就知道该班机可能会在迫降时失事,因此电视台摄影师早已在机场边等候记录飞机迫降的过程,使得它成为航空史上记录最完整的空难之一。 机组员被迫使用远高于标准的空速进场,降落时客机时速甚至一度超过航天飞机的降落时速。受损的DC-10在着陆前原本还保持大致正确的姿态与航向,但在触地前的最后一刻却向右偏滚,机组人员全力修正无效后右机翼触地,在高速下的撞击导致机身翻滚并解体。

事件后续

在本次事件中,生还者之一的机长艾尔弗德·C·海恩斯(Alfred C. Haynes)在多年后的2003年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一场航空安全相关的研讨会担任演讲者。而当时参加研讨会的另一位机长,正好就是2003年DHL货机巴格达遇袭事件中的机长艾瑞克·甘诺特(Eric Gennotte,比利时人)。由于该事件在研讨会结束之后不久就发生,戏剧性的巧合之下甘诺特利用了研讨会中获得的相关资讯将事件化险为夷,进而成为世界首宗大型航机在无液压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引擎的出力大小以达到调整飞行姿态的方式,进而安然降落的案例。而机长艾尔弗德·C·海恩斯(Alfred C. Haynes)于2019年8月25日在家乡西雅图医院中过世,享年87岁。

从事金属钯催化研究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约翰·肯尼斯·施蒂尔教授不幸于此次事件中丧生。2010年另外三位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事件中身为乘客,在危急之际协助机组人员控制住飞机的飞行员丹尼斯·费齐,于2012年5月7日因脑癌于伊利诺伊州圣查尔斯的自宅中过世,享年69岁。

相关作品

苏城空难的故事在1992年时被拍成电视影片《空难最前线》[2](A Thousand Heroes,又名Crash Landing: The Rescue of Flight 232),该片曾获得包含艾美奖在内的数个奖项与其他提名。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灾难调查节目《重返危机现场》曾就苏城空难及其后的调查工作制作了一档节目。

空中浩劫》第11季第13集收录了联航232号班机的事件,单元名称为<不可能的降落>(Impossible Landing)。

视频

联合航空232号班机 相关视频

空中浩劫:联合航空232号班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