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
图片来自schooland

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St. Stephen's College Preparatory School)乃香港圣士提反书院的属下小学。

历史

圣士提反书院成立于一九零三年,为香港首间寄宿英文中学。及后,校董会筹划设立小学部,以衔接中、小学教育课程。

介绍

一九三八年,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正式投入香港的教育行列。校舍座落赤柱。当时只得一幢校舍,包括课室、宿舍和饭堂,规模属雏型阶段;学生亦只得九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1] 爆发,圣士提反书院被迫停课,校舍旋被日军占据,作为集中营。由于学校接近岸边,方便船只上落,校舍被日军列为台湾部队司令总部,方能在战乱中保存完好。

大战结束后,圣士提反小学于一九四七年重开,校舍分作两座,其一用作礼堂,另一座为课室;设备及规模仍然未臻完善。

步入五零年代,学校新建男生宿舍,延至六零年代,更招收女寄宿生。当时学生人数约为三百人,由六班扩展至九班,学生大多来自富有家庭,所以被列作贵族学校。

一九六七年,香港发生暴乱事件,不少学生家长申请移民,学生人数突然下降,流失量惊人。七十年代初,入学人数激增。校方需要扩班以配合学生人数的增长。每级分为两班。至一九八三年,全校共有十二班。

于千禧年,校方进行教学改革,重新规划课程,加强两文三语训练,著重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此改革受到家长支持、认同,学位需求大增,故校方同年九月开始扩班。二零零五年,班级的数目达至十八班。

二零零八年,原来设有礼堂的建筑被拆卸,并由一座设施更完备的新大楼取而代之。二零一六年,学校再次进行扩建工程。一座集最先进设施的演讲厅、宽敞的图书馆、独特的温室及簇新的教员室于一身的新教学大楼正式落成启用。二零二一年,学校将全面扩至二十四班。

校舍设施

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校园占地甚广,拥有多座不同的校舍及设施。 其主要建筑物有:

  1. 潘政楼(Poon Jing Building)(前称:A座大楼 (Block A)
    • 建于1938年。楼高两层,地下设有校务处及教员室,一楼为电脑室、资讯科技室、印刷室及会议室。
    • A座大楼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2. 何梁洁庭楼(Ho Leung Kit Ting Building)(前身:B座大楼 (Block B)
    • 重建于2006年至2008年间。楼高三层,地下设有礼堂、礼堂后台及有盖操场,一楼为图书馆、视觉艺术室、音乐室及礼堂控制室,二楼有6间课室及天台,地下低层为通往地面的楼梯出口。
  3. C座大楼(Block C)
    • 建于1960年代。楼高五层,最底层为洗衣房及工友宿舍,地下为饭堂及厨房,二楼设有音乐室、12个钢琴室、4个多用途室,三楼为女生宿舍,四楼为男生宿舍。
  4. D座大楼(Block D)
    • 建于1984年。楼高四层,原设有9个课室,2006年把地下的图书馆改建为3个课室。现共有12个课室。
  5. E座大楼(Block E)
    • 建于2006年。楼高一层,为重建B座大楼而兴建,设有6个多用途室。
  6. 何崇鋈教学楼 (Ho Shung Yuk Building) (Block G)
    • 建于2016年。楼高四层,地下为攀石墙,一楼及二楼为课室及图书馆,三楼为教员室及温室,楼内另设礼堂。
  7. 王泽森水运中心(The Wilson Wang Sports Centre)
    • 建于1982。与中学部共用,每年的水运会都在这里的游泳池举行。
  8. 教职员宿舍(Staff Quarters)
    • 楼高三层,共有9间宿舍。
  9. 足球场(Football Field)
    • 分别于2006年及2013年重铺为人造草地。旁边设有跑步径及篮球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