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若望·鲍思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若望·鲍思高.jpg
原图链接

圣若望·鲍思高意大利语San Giovanni Melchiorre Bosco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Melchior Bosco,1815年8月16日-1888年1月31日),意大利天主教神父,也是慈幼会的创办人。天主教册封他为青年的主保圣人

生平

若望鲍思高于1815年8月16日,出生在离意大利都灵城约16英哩的小镇碧基。在鲍思高两岁时,他的父亲去世;虽然家境贫穷,但得热心的母亲养育成人。他自幼已关注同辈的信仰生活,他努力练习魔术、杂技等,每次向儿童表演,都会邀请观众祈祷,也会向他们述说在圣堂听到的讲道。家中小孩排序:安多尼,若瑟和若望。

若望家境虽然清贫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5岁时,他便开始召集同志们,教他们要理。那时候,若望已立志做司铎,准备一辈子献给孩子们。

若望读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是相当艰苦的,他一直靠做工作才能完成学业。在这期间,他曾做铁工修鞋匠木工。他从工作中学到的工艺,对他日后创办工艺学校有很大的帮助。

1835年10月25日,鲍思高进了基爱里城的大修院。1841年6月5日,总主教法兰索尼祝圣若望鲍思高为天主的司铎。 为了跟随圣召,多年来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他曾任裁缝、面包师、鞋匠、木匠等。于一八四六年受祝圣为神父。其后,身无分文的鲍神父特别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四出寻找地方让被遗弃的青年相聚、祈祷、学习和游玩;并善用印刷术牧养青年人的信仰生活。

鲍思高在杜林城神学院攻读的时候,目睹许多青年,卷在城市生活的罪恶危机里,青年人没有人照顾,也没有康乐活动;尤其是缺乏道德生活的辅导。鲍思高开始接触那些青年,邀请他们参加主日聚会,家举行祭礼,一起游戏,一起唱歌。1846年的复活节,鲍思高带领他的男孩们,迁入杜林城的华道角区,建立了他们安定的家。这小小的家,在今天已发展成一颗大树----慈幼会的总部。接下来的几年,鲍思高在都灵城又开办了几座青年中心,专供青年的精神需求及康乐活动。后来,又办了一所寄宿学校

1853年,他在修会的场地上开设工场。再加上学术性的课程,这样,鲍思高便创办了他的第一所工艺学校。1859年,鲍思高创立慈幼会,这样他的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今天,慈幼会的事业几乎遍及全球各国。 在当时社会上“反神职”的氛围中,于一八五九年创立专为照顾青年的男修会 ─ 慈幼会,一八七二年创立女修会 ─ 母佑会,一八七五年创立关怀青年的信友团体 ─ 协进会。这些团体继续以“宗教、理智、仁爱”在青年中实践鲍思高神父的“预防教育法”。

1888年1月31日,鲍思高去世。

视频

鲍思高与方济各沙雷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