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肖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肖口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西部15公里处,紧邻界首市任寨乡,全镇土地总面积57平方公里,5.5万人口。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该镇不仅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具有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自1992年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实现“两个提高”,推进“三化”进程为目标,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生猪、养鸡、林业“三项”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全镇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

行政区划

镇辖9个村委会,130个自然村,60200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是太和县唯一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

全镇共有17个党支部,1个教育党总支。其中村支部9个、镇直支部5个,“两新组织”党支部(非公有制企业支部)3个。共有党员1290名。

下辖村:新王村 陈庙村 邢小街村 马寨村 钱庄村 田庄村 毛庄村 肖口村 王寨村

农业

农业欣欣向荣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大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购、繁、育、引”四轮驱动,多方协调建站、购畜资金,生猪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全镇生猪养殖户占到了总户数70%,年生猪饲养头数达5.79万头,占全县生猪总头数的1/10,户均10头多。仅生猪生产一项,2003年人均实现增收1300多元,生猪生产占据了全镇农户增收的半壁江山。2003年,该镇克服禽流感带来的危害,在做好疫病防治的同时,新增养鸡户200户,现在全镇已有存栏鸡5000万只,养鸡户520户,初步形成了“养殖业唱主角,畜牧业挑大梁”的格局。[2]

生态建设

成效彰显。该镇大力实施国家退耕还林项目,2002年以来,全镇已累计完成退耕10050亩,宜林“三荒”治理2230亩,完成治理面积10880亩。

2003年7008亩退还工程设计已全部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

坡耕地种树优于种粮,退耕地全部种植意杨,户均0.6亩,为发展舍饲养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调整建设模式,生态林、经济林和林草建设比例更趋合理,后续产业的培植扎实有效;

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为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水利事业

突飞猛进。以兴水治旱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重点,新修配套机井8眼,新增灌溉农田1000多亩,累计灌溉面积3万亩,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大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新增自来水厂2座,全镇自来水用户已达1900多户,占到了总户数的60%以上。

工业

工业生机勃勃铅业加工是肖口镇的主导产品,生产厂家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年产各种粗铅10-12万吨,产值7到8亿元。年利税达3600多万元的宏达铅业公司是肖口镇的龙头企业。

铅业的加工在肖口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被称为“集全国之废品,炼全国之精品”的全国四大铅业集散地之一。

全镇从事铅业回收、加工的就有5000余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铅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650元。

肖口镇党委、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环保建设,近年来,共投入环保资金5000万元,用于炼铅加工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得到了省、市环保部门的认可。[3]

招商引资

硕果累累。2004年,肖口镇成功引进外资1.2亿元,全镇建成或在建二、三产业项目达30多个。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其中江苏省宜兴市民营企业投资1000万元,与肖口镇宏达铅业有限公司合资办厂,为宏达公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借助外资加速农畜产品加工开发、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大农业生产、扩大生态建设规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四大经济发展新气象。

小城镇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配合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两网一同价”,新建35KVA供电所一座,大大改善了工业用电不足的状况。同时,创新完善了道路建设、管护机制,累计兴修道路近100公里,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为加强通讯信息建设,全镇19个村委会全部安上程控电话,全镇程控电话业务已覆盖99%的村户。移动、联通分别建设了基站,覆盖村达95%。[4]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