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肖楚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萧楚女,1891年生于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鹦鹉洲,曾用名树烈、朝富。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哲学家理论家中国青年运动领导者。《中国青年》杂志创始人。曾任中共广州农民讲习所讲师。一生组织过多次学生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骨干。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正是他的真实写照。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萧楚女(1891-1927年4月22日),汉族,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1927年4月22日在南京石头城监狱被杀害。

人物生平

萧楚女,出生于湖北汉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1911年武昌起义时,萧楚女投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后,他进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经常用“楚女”为笔名发表文章,从此开始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纵横驰骋在舆论阵地上,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真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

萧楚女先后在湖北、安徽、四川、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初,他参加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1923年6月,在重庆担任《新蜀报》主笔,撰写了大量的政论、社论。同时,他经常给《向导》《中国青年》撰稿。

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战斗性强,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萧楚女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1924年8月萧楚女任中共中央驻四川特派员,领导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四川的革命斗争,10月组织四川平民学社,出版刊物《爝光》。1925年6月戴季陶主义出笼后,他专门写成《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批驳戴季陶对共产党的攻击和污蔑。他还撰文开展了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1926年1月后,萧楚女到广州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1927年4月,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4月22日被杀害于狱中,年仅34岁。[1]

早年经历

萧楚女生于清朝末年普通商贩家庭,童年在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十岁时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同年家宅又遭水灾吞没,家业破产,一贫如洗。为求生计,幼年萧楚女只能外出当木工学徒。后又辗转江南各省,颠肺流离。然而一心好学的萧楚女竟在这极端困难情况下靠个人努力自学全部中学课程。 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萧楚女受民主共和浪潮的感召,毅然投身行伍,后考入武昌实业学校,毕业后任《大汉报》等多家报社专栏编辑。发表过大量批抨击时政、唤醒民智的文章。

亭亭“楚女”竟是男儿身

1922年,萧楚女因发动学生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遭教育界反动人士告密,被迫辞去《大汉报》主编一职。辗转来到四川,任当时的地方进步刊物《新报》主编。并长时间以笔名“楚女”发表文章社论。令当时不少四川男读者幻想其是一位知性有才的女子。每天都会从省内各地送来情书向他倾诉爱意。萧楚女为避免类似误会继续发生,只好将一则公告登于报刊,说明“楚女”是男儿身,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也。此事流传颇广,在上世纪20年代的进步知识分子界成为一段让人不禁莞尔的佳话。[2]

投身青年运动——奋起何其雄

1925年,五卅运动全面爆发。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之职前往一线领导运动,兼任《人权日报》主笔。用手中笔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关注革命,成立多个反帝、反封建团体,其中就包括我党早期青年组织“河南青年协社”。 后因遭军阀当局通缉,迁往广州,任国民党宣传部门干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与他同一部门共事的代理部长正是青年毛泽东。萧楚女与毛泽东相见恨晚,两人一拍即合,遵照毛泽东的主张制定教学计划。此后,萧楚女更是多次走到青年学生之间,领导学生运动、抗议军阀统治。为我党早期宣传运动做出长足贡献。

英勇就义——慷慨长啸几度秋

1927年,国民党白色恐怖进一步扩大,大量进步爱国人士遭到无端指控、逮捕和屠杀。萧楚女以凌厉之唇枪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罪行。为报社工作日夜操劳,后因积劳成疾,健康一再恶化,入院接受治疗。同年四月在医院内遭国民党反动派军警逮捕。1927年4月22日被执行枪决。 1927年的南京,寒风萧瑟。萧楚女同志站立刑场前,与同狱40多名政治犯昂然高唱《国际歌》。遭到在场行刑人员喝止后,他厉声大喊:“共产党人不怕死!”、“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即壮烈牺牲。 2010年,萧楚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3]

生平逸事

带病工作

1926年5月,毛泽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萧楚女被聘为教员。一次,萧楚女在农讲所讲课时,因工作繁重、生活紧张,突然吐血。学生们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坚持讲课。学生们搬来一张藤椅请他坐下,给他递上一杯热开水。萧楚女稍事休息后,对学生说:"你们劝我休息,谢谢同学们的关怀,可是我不能休息,不上一小时课,就要浪费你们许多时间啊!"他停一会继续说:"你们想一想,蜡烛不是燃烧了才能放光明吗?我们要像蜡烛一样,要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我们都要有这种精神!"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咯出了殷红的鲜血。他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将咯出的血吐在手帕里,学生们见此忍不住流泪。

楚女启事

1922年,中共派萧楚女去四川工作。他应邀担任《新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不少男青年猜测他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似雪片地飞到了编辑部。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萧楚女只好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

演讲窘事

1926年,萧楚女应邀来到黄埔军校演讲,来听课的人特别多,校方临时决定将会场改在大操场。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萧楚女几乎是边喊边讲。"再大点儿声!"后面的学生仍在大喊。萧楚女略停了片刻,吸口气,运足了劲,把声音提到最大限度……突然,"嘣"的一声,他只觉腰间陡然一松,裤带崩断了,他忙按住裤子。台下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窘迫。萧楚女就这样一手叉腰,一手挥臂,讲了整整90分钟。事后,他对朋友说:"此为平生第一窘事。"此后,他再也不用腰带,而改用保险系数更大的背带了。[4]

革命工作

1922夏季,萧楚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萧楚女到四川泸州师范学校任教,因四川政局发生变化,旋即离开泸州转往重庆,在联合中学任国文课教员。军阀刘成勋和川东道尹徐考上台后,撤换了联合中学的进步校长,萧楚女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他联合其他教职员发表了《本校教职员宣言》,以离职行动抗议军阀政客开除进步教师、学生的反动措施。

1922年11月,萧楚女与熊禹治等人为解决被开除学生的读书问题,开办了以"选士育才"为宗旨的重庆公学,并且他担任该校行政委员会委员。但重庆公学因不"依附政客军人势力"遭到禁办。于是,他以这个反动禁令作为"最后一课"的内容,揭露反动派的罪行,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开展农村教育,寻找新的道路。

1923年初,萧楚女到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发动学生进行抵制日货,迫使政府封闭专卖日货的"万申祥"百货商店。1923年4月,驻鄂的川军师长杨森,打着"拯救全川父老兄弟姐妹"的旗号,由鄂回川,要聘萧楚女作秘书。萧楚女为利用这一机会开展革命活动,担任了这一职务。但是,杨森夺取了四川政治大权后,违背向人民许下的诺言,萧楚女为表抗议愤而辞职。

1923年6月,萧楚女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兼任《新蜀报》的主笔,负责撰写社论和时评。萧楚女利用《新蜀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他还曾撰文揭露造谣惑众的"统一六教"罪行,教主唐焕章扬言要"刺杀编辑"。但萧楚女不怕恐吓,在《新蜀报》上特辟《社会黑幕》专栏,使广大群众认识唐焕章的丑行,迫使重庆警察厅取缔了"统一六教"。

1924年1月,萧楚女因母重病重离开重庆回到武汉。萧楚女母亲逝世之后,他到了湖北襄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团中央调萧楚女到上海工作。他在襄阳短暂停留后,于5月前往上海,途经吴江、松江和江阴等地时,调查了该地区的青年团和国民党活动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报告了团中央。到达上海后,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学生杂志》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他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批驳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宣扬的阶级调和及阶级斗争熄灭论,捍卫马克思主义。

1924年9月1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任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青年团组织,并以重庆团组织为重点。

1925年,萧楚女在四川的活动"四川青年团组织的整顿和共产党组织"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使军阀、官僚深为痛恨,萧楚女便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移交给杨暗公,并于1925年5月,离开重庆,乘船东下去上海。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萧楚女到上海工作。1925年6月,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身份到南京指导青年运动,担任《人权日报》主笔,发动群众组织"南京国民外交后援会"、"反帝大同盟"等团体,号召各团体联合起来,组织"一条国民革命的坚固的联合战线"。1925年8月间,萧楚女到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宣传部长,主编党的机关报《中州评论》。并且,他和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等一起工作,帮助各界青年组织了"河南青年协社"等进步团体。后因被反动军阀李纪才通缉,返回上海。

1926年1月初,萧楚女到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览室主任,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1926年2月,被聘为全国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5月,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任教员,遵照所长毛泽东的意见,制定教学计划。1926年11月农讲所结束,萧楚女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兼任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的政治顾问,参加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被称为杰出政治教官。

被捕被杀

1927年春季,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萧楚女夜以继日地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因过度劳累,肺病恶化,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1927年4月15日,萧楚女被反动军警从病房拖走关进监狱。1927年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萧楚女秘密处决。

1927年4月22日南京石头城监狱内,一排士兵站在刑场上,萧楚女、刘尔嵩、熊锐、李森等4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高唱着《国际歌》,从不同的牢房走上刑场。行刑官走到萧楚女的面前说:"萧教官,你不是常把自己比喻为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吗?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高声地说:"你们杀吧!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接着,他和同志们一起高呼"打倒国民党!"、"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人物评价

1964年6月8日,毛泽东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书,主要靠他。"[7] 1927年6月25日的《中国青年》对萧楚女评价:"谁不知有个大麻子萧楚女,他是本刊的创始者之一,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自从少年以至于死,他一直以革命为生命,一直在颠沛流离、贫困捕逃的情形之下。他的死,是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使我们更加透彻认识了敌人;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 萧楚女被杀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 "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有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是他的名言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后世纪念

萧楚女在1920年和1924年曾两次在安徽省立二师

(现襄樊昭明小学)任教,省立二师留下了他曾住过的一间瓦房,2008年这座瓦房被改为"萧楚女生平展厅",并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