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肠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肠瘘是大量肠内容物通过瘘口外溢,造成体液和营养物质丢失,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引发营养代谢失代偿,并致瘘口处组织水肿、糜烂坏死,创口不易愈合,危及患者生命,肠瘘通常与创伤、手术损伤、严重腹腔感染、慢性肠道炎症及肿瘤等因素有关。根据瘘口所在部位、经痿口流出的肠液量、肠道瘘口的数目、肠道是否存在连续性以及引起肠瘘的病变性质等有关,可将肠瘘分为高位瘘与低位瘘、高流量瘘与低流量痿、单个瘘与多发瘘、端瘘与侧瘘以及良性瘘与恶性痿等。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普外科、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是

英文名称:intestinal fistula

是否常见:否

是否遗传:否

并发疾病:腹腔感染、脓毒血症、低蛋白血症

治疗周期:1~2个月

临床症状:疼痛、瘘口

好发人群:手术史者、创伤史者、恶性肿瘤史者

常用药物:洛索洛芬、头孢氨苄片

常用检查:腹部X线摄片、消化道造影

病因

肠瘘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器官或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多由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

临床表现

1.瘘口

腹壁出现一个或多个瘘口,有大量腐蚀性消化液通过瘘口外溢,致使瘘口处组织水肿、糜烂坏死,创口不易愈合。

2.高热

肠瘘发展期,可出现腹腔脓肿、肠袢间脓肿、瘘口周围脓肿等,引发白细胞计数增加,从而引起发热。

3.营养不良

造成体液和营养物质丢失,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引发营养失衡病症,肠瘘病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有低蛋白血症、水肿、消瘦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4.腹痛

疼痛发生时间及差异程度较大,小肠瘘早期即可发生疼痛,大肠瘘疼痛发生较晚。

5.恶心、呕吐

肠壁损伤和肠内容物刺激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

6.其他症状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大量的消化酶和电解质从瘘口流出,溢出的液体中含有的消化酶会对瘘口周围的皮肤造成损伤,导致局部出现糜烂的情况,可以表现多样,常见的是低钾、低钠、代谢性酸中毒等。


诊断

1.患者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腹壁可见一个或多个瘘口,瘘口处有粪便、食物、肠液等物质流出。

2.不同程度的腹腔感染、脓肿,甚至弥漫性腹膜炎。

3.低钾、低钠、代谢性酸中毒等电解质紊乱。

4.瘘管造影、窦道造影可较为直接观察肠瘘具体情况,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消化道穿孔:可突发剧烈的腹痛,腹部透视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具有腹膜炎的体征。

2.肠道炎性疾病:肠道炎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结肠镜检查可以鉴别。

3.结肠癌:两病的好发年龄相近,偶可同时存在,临床表现部分重叠,都可出现肠梗阻、出血、穿孔及瘘管形成等并发症。钡剂灌肠有助于鉴别,黏膜不规则,肠腔充盈缺损系结肠癌的放射学征象,结肠镜检查及黏膜活检对于结肠癌有诊断意义。

4.结肠克罗恩病:结肠克罗恩病有腹痛、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表现,瘘管形成是其特征,这些症状、体征与憩室炎相似。内镜和X线检查可发现铺路石样改变的黏膜,较深的溃疡,病灶呈"跳跃"样分布有助于鉴别,内镜下黏膜活检如发现非干醉性肉芽肿则有诊断价值。

5.溃疡性结肠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血便,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充血、水肿。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糜烂、溃疡、假性息肉,溃疡之间残存黏膜萎缩,晚期有肠腔变窄,结肠袋消失等表现,病检可见杯状细胞减少及隐窝脓肿等改变,由此可以鉴别。

6.缺血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可与结肠憩室病同时发生。临床表现多为剧烈腹痛后解黑大便。钡剂灌肠检查见到特征性的拇指纹征象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有助于诊断本病。

治疗

1.药物治疗

术前术后可对症使用抗炎止痛药物辅助治疗,口服洛索洛芬、头孢羟氨苄片、布洛芬等。

2.手术治疗

肠瘘患者发病早期给予其手术治疗,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

术前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处理,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腹部正中旁右侧开切口,长度控制在8~10cm。开切口后,向外小幅度拉伸患者的腹直肌,进入腹部后,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吸出患者腹腔内的脓液,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彻底清除患者的坏死组织,切除的范围以病变组织近端及远端3~5cm处肠管为宜。

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冲洗,液体清亮后停止冲洗。

手术完成后,再次冲洗腹腔并留置引流管,常规缝合手术切口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3.营养治疗

肠瘘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情况,不利于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而且还会损害肠道功能,虽然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效果更佳,但该疾病患者由于肠瘘只能选择肠外营养。

在术后3天内,每日输注深静脉营养液、白蛋白。

监测患者血糖,根据血糖结果随时调整营养液中胰岛素的用量。

术后7天流质饮食。

患者白蛋白指标恢复正常,营养指标基本正常。

并发症

1.腹腔感染

肠瘘患者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可引发腹腔大肠杆菌等的感染,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br

2.脓毒血症[1]

肠内容物流出到肠腔引起的感染,会导致脓毒血症,出现全身多处脓肿,躯干、四肢、口腔有瘀点样的皮疹,全身大关节有红、肿、热、痛等。

3.低蛋白血症[2]

肠瘘患者体液和营养物质丢失,出现双下肢、面部以及眼睑的水肿,胸水及腹水,合并有消瘦、进食差、恶心、呕吐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视频


小肠磁共振检查报告单上显示“肠瘘”是怎么回事?


发了肠瘘的视频以后,很多医生朋友问腹腔冲洗双套管怎么做,做一回手工博主,分享自制双套管的方法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