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肢体瘫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肢体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肢体瘫痪是上、下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及周围神经病变所致.[1]

类型

肢体肌力的减退或丧失称瘫痪。根据瘫痪的性质可分四大类,即上运动神经元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和肌源性;按其程度可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按瘫痪时的分布形式可分为偏瘫单瘫截瘫四肢瘫交叉性瘫等。[2]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指自大脑皮层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核前的一段损害。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指自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核至神经肌肉交接处的一段损害。新生儿运动并非由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所以新生儿的运动皮质及锥体束当受损足以产生偏瘫时,出生后数月内肢体运动仍可相当完好,以后才出现中枢性偏瘫的表现。

单瘫

指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运动区皮质的病变,偶可见于皮质下或仅影响支配单一肢体的运动神经病变。此型少见,有些单肢瘫若经仔细观察检查,能发现同侧的另一肢体也同时受累。

偏瘫

同侧上、下肢瘫。多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从皮质运动区以下至颈以上一侧锥体束损害均出现偏瘫。在延髓交叉以上一侧病变,对侧肢体出现偏瘫,高位颈髓病变,偏瘫位于同侧。通常上肢的情况重于下肢的情况,几乎所有病例均属于痉挛型。

截瘫

见于高位颈髓和脑干病变,也可见于双侧内囊及周围神经病变。

四肢瘫

运动障碍往往不对称地累及两侧肢体形成四肢瘫。一般来说,两侧上肢的情况重于下肢的情况。几乎所有的手足徐动型病儿均为四肢瘫,部分痉挛型也属四肢瘫。[3]

交叉性瘫

病变侧下运动神经元性颅神经瘫,病变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见于脑干病变。

双侧瘫

运动障碍不对称地累及两侧肢体可导致双侧瘫,但下肢的情况重于上肢情况。

根据障碍程度分类

  1. 轻度,几乎没有行动受限;
  2. 中度,有中等程度的行动限制;
  3. 中度,有重度程度的行动限制;
  4. 极重度。完全不能行动。

重复偏瘫为四肢瘫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一侧上,下肢障碍重于一侧上,下肢。

双重瘫

是四肢瘫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双侧上肢障碍重于双下肢体的瘫痪,这种常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

护理要点

对病人须加强护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向病人做思想工作。因瘫痪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须鼓励病人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既来之,则安之",要求其克服困难,艰苦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4]
  2.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切;肘关节微屈,上胶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关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胶外旋,在外侧部可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
  3. 活动瘫痪肢体:可防肢体挛缩、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坐起、站立、步行锻炼。
  4. 预防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在翻身时座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人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饭前给l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有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如用番泻叶冲水饮用,仍然不能解决排便时,应予灌肠。有尿潞留或尿失禁而又须保持会阴部清洁时,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灭菌术,预防泌尿系感染。
  5. 生活自理和职业训练:瘫痪有好转时,应逐步锻炼日常生活技能,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共同给予正确指导和热情帮助,鼓励患者凡是个人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完成,如脱穿衣服、洗脸、吃饭等;对有可能做病前的工作者,可逐步进行适应性锻炼.

视频

肢体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