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一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一川 ( 1910.4.16 - )原名胡以撰,福建永定人,胡一川是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

胡一川
出生 1910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胡白夫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第二代画家、鲁迅版画运动的早期成员之一、他的油画作品印象派的痕迹比较重
知名作品 《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 [1]

有《胡一川画选》。

胡一川是早期画家中少有的没有留学经历的画家,按照他的艺术学习履历,他应该属于第二代画家。

他是中国早期投身木刻版画的艺术家,响应鲁迅版画运动的早期成员之一。

他的油画作品受到了早期回国画家的影响很深,印象派的痕迹比较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胡一川

外文名称:Huyichuan

别名:胡白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永定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2000年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杭州国立艺专

主要成就::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代表作品:《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

生平

福建永定人。原名胡以撰,后改今名(见1938《新华日报》,1939《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化名胡白夫。版画家。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建国后,1925年从印尼回国,1926年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

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在校期间曾与同学组织“一八艺社”,参加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以目睹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的经历刻成闸北风景,并以《失业工人》、《恐惧》、《到前线去》参加春地美术研究所举办的木刻展览会。

1933年编印《工人画报》和秘密为中国自济会刻制小册子。此外,还参加野风画会和MK木刻研究会活动,同年7月被捕入狱。

1936年出狱后在厦门《星光日报》当木刻记者,并任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木刻教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曾参加一八艺社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7年去延安,1938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木刻研究班主任 。

1937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木刻工作团团长,天津美术工作队队长。曾率领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敌后开展宣传工作,并创办木刻工厂,大量印制木版年画和宣传画。

1939年冬试制水印套色新年画,受到敌后根据地群众欢迎,之后创办木刻工场,创作《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作品,并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敌后方木刻》。1942年,创作了《不让敌人通过》 、《胜利归来》 、 《牛犋变工》 (见彩图[《牛犋变工》(中国现代)])、《攻城》等套色木刻,画风粗犷厚重而古朴,色彩浓郁,个性鲜明。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到华北解放区,曾任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副主任。

1948年冬,跟随部队进驻天津,任天津美术工作队队长。

1949年华大三部美术科与国立北平艺专合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美干班主任。

1953年南下武昌,筹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

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改称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已经搁笔多年的油画艺术的实践,创作了革命历史画《开镣》、《前夜》、《挖地道》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真实、情感真挚和质朴著称。出国访问时,画过《列宁墓》、《列宁住过的草棚》、《格但斯克造船厂》等作品。离休以后,到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写生作画。画有《汕头风光》、《开平码头》、《冶春园》、《海上油井》等,尽力表现国家建设新成就的美。他的画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构图简洁粗犷,笔触厚重质朴,色彩丰富强烈。

绘画特点

粗狂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不加细腻的雕琢,没有过分的强调物象的造型,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一种稚拙的意趣,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胡一川油画风格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简、粗、重、拙、辣、力。

简,就是单纯,他的画面结构单纯大气,难得在于单纯但不简单空洞,单纯中有非常充实的内涵;粗,就是粗犷,特别是用笔十分大胆、果断,一气呵成,并善于用短而粗的笔触抒发胸中块垒;重,就是用笔用色浓重,造型有很强的体量感、重量感;拙,就是造型和用笔稚拙天真,没有丝毫油滑习气;辣就是色彩浓烈、用笔有生涩之美,没有那种奶油腔;力,就是力度。他说:“当音乐变为大家的吼声时它能产生出伟大的力量。”他的版画是大众的吼声,他的油画犹如夯歌,都不是阿哥阿妹的“卡拉OK”。

他很早就抓住了个性,抓住了就死死不放,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批评,始终坚持。

胡一川有一句很有名的口头语:“做人要老实,作画要调皮”。

革命文艺不是不要艺术家个人的真性情,不是不要创造和想象的自由,关键在于是不是一个革命者,正像鲁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总是血。“调皮”的目的是达到自由、达到真性情,在真、假之间不能“调皮”。在真与假之间的选择上,胡一川一点也不马虎、一点也不“调皮”。

在鲁艺木刻工作团我们有好几年的交往,他在那个年代创作的木刻作品所以能留传下来,就是因为那些作品是血、是肉、是生命、是生活、是艺术。所以他的艺术才那么感人。

四“风格即人”。真实、真诚、质朴,胡一川不仅对艺术如此,他的为人处事也是如此。他的人品、画品是一致的。 [2]

成就

1931年,作品参加上海“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并刊载于左联机关报《文艺新闻》,这是我国见于展览和报刊的最早木刻版画。

曾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 。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协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院顾问。

1984年在北京举行“胡一川从事革命美术五十五周年纪念会”,画展在十多个城市巡回展出。2003年广州举办“胡一川艺术特展”,以纪念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曾出版有《胡一川油画风景选》、 <胡一川画集> 等,美术学报曾刊出《胡一川艺术研究专辑》。胡一川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以饱满的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版画以及油画作品,艺术风格单纯、浑厚、粗犷而富于力度,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出版

《胡一川油画风景选》《到前线去》 [3]

作品

木刻:《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创作《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作品,并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敌后方木刻》。1942年,创作了《不让敌人通过》 、《胜利归来》 、《牛犋变工》(中国现代)])、《攻城》等套色木刻。

油画:《开镣》、《红军长征走过的偏桥》、《前夜》、《挖地道》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真实、情感真挚和质朴著称。出国访问时,画过《列宁墓》、《列宁住过的草棚》、《格但斯克造船厂》等作品。离休以后,到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写生作画。画有《汕头风光》、《开平码头》、《冶春园》、《海上油井》等,尽力表现国家建设新成就的美。他的画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构图简洁粗犷,笔触厚重质朴,色彩丰富强烈。现已出版有《胡一川油画风景选》。

文章:《回忆鲁迅与一八艺社》等

荣誉

199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新兴版画60周年,邮电部特发行纪念邮资信封,20分邮资图案即是胡一川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胡一川先生因而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此前,他还荣获日本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版画贡献金奖”。韩国奥运会国际美术大展金奖。《到前线去》被公认为是抗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成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评价

胡一川的版画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其中融入了北方民间年画、民间剪纸、中国书法的神韵;而他的油画更被艺术家誉为“中国式的油画”,既掺入了中国版画的艺术元素,又吸引了德国表现主义、西欧野兽派的表现符号,在百年油画史中独树一帜。

2002年10月1日,胡一川画展首次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玛斯金格姆学院路易•帕墨画廊隆重举行,画展展出了其富有时代精神与强烈个人风格的四十余幅油画与十几幅版画、艺术生涯图片等,数百位元艺术家、教授、学者等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佳评如潮。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朱丽娅•安德斯教授作了《中国的当代美术革命:胡一川和他的时代》专题讲座。她说:“我长期研究中国美术史,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显示,胡一川是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美术作品,同时他在领导二十世纪中国美术运动上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占有非常重要的领导地位。胡一川是我们认识中国当代美术的一个视窗……”

作品欣赏

相关视频

《胡一川专题》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广东美术百年21大家】胡一川,广东美术馆,2017-09-24
  2. 画家胡一川:做人要老实,作画要调皮,搜狐网,2019-11-20
  3. 胡一川作品欣赏,人民美术网,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