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胸骨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胸骨角
圖片來自搜狗问问

胸骨角(sternal angle),亦称“Louis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微突成角,由软骨连接形成柄胸联合,两侧分别与第2肋软骨形成胸肋关节,交接处的稍微隆起。

标志性意义

1、胸骨角相当于第二前肋水平,故可依次推算出各肋间隙;

2、心脏病学中最重要的骨骼标志之一。在心电图操作中,可根据胸骨角找到右侧第四肋间隙,从而准确地找出放置V1导联电极的位置;

3、是标志支气管分叉处,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

4、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处;

5、主动脉弓和第4胸椎水平的体表标志;

6、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也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

7、该平面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

8、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9、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

10、胸导管在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

11、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10、T2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1][2]

相关临床技术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通常认为T4椎体下缘或T4~T5椎间隙,常用来作为胸椎平面的定位标志。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颈胸交界区CT或MRI检查,或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时,由于胸骨角所对胸椎平面常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变异,并不是确切、恒定的位于T4椎体下缘或T4~T5椎间隙水平,为该区域疾病的准确定位、术式选择带来困难。

有研究结果提示,胸骨角对应胸椎平面随胸椎后凸角增大而降低,与文献已有结果基本一致。胸椎后凸角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骨质疏松、老龄性磨损和椎间盘退变导致椎体变形、不均衡高度丢失,脊柱出现一系列弧弓及形态的适应性调整,力图维持足够的张力和支撑能力,表现为胸椎后凸角逐渐增大,胸骨角对应胸椎平面降低,胸廓入口上方空间增大。此种情况下颈胸交界区或脊柱颈胸段病变的手术可以选择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不作胸骨劈开或仅部分劈开,尽可能避免全胸骨劈开或部分骨质切除,减少对胸骨的损伤,保持胸骨和胸廓的完整性,对于老年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恢复胸前区外观、肩关节和双上肢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胸骨角对应的胸椎位置并非为恒定、确切的一个平面,因此,实际工作中不应以胸骨角作为胸椎的体表定位标志,以避免错误的定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