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脉码调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脉码调制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脉码调制是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PCM。脉码调制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量化、编码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所传输的信号经脉码调制后,变为一系列的等幅脉冲,按照脉冲的出现与否赋予相应的编码,从而把所传输的信号以编码的形式表示出来。

脉冲编码调制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波形编码。它是一种直接、简单地把语音经抽样、A/D转换得到的数字均匀量化后进行编码的方法,是其他编码算法的基础。

历史

Claude E. Shannon于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通信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人员开发了PCM技术,虽然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但今天脉冲编码调制被视为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无损耗编码格式,音频在固定间隔内进行采集并量化为频带值,其它采用这种编码方法的应用包括电话和CD。PCM主要有三种方式:标准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DPCM。在标准PCM中,频带被量化为线性步长的频带,用于存储绝对量值。在DPCM中存储的是前后电流值之差,因而存储量减少了约25%。自适应DPCM改变了DPCM的量化步长,在给定的信噪比(SNR)下可压缩更多的信息。

脉冲编码调制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记录媒体之一的CD,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脉码调制的音频格式也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 脉冲编码调制的比特数,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PCM脉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则越来越来小。只是简单的增加PCM脉码调制比特率和采样率,不能根本的改善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是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任何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系统需要在其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Hz-22.05k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频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为了全面改善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再次联手,共同推出一种称为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的格式,其记录媒体为超级音频CD即SACD,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DSD是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进化版。

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

号后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就是对模拟信号先抽样,再对样值幅度量化,编码的过程。

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抽样速率采用8Kbit/s。

量化,就是把经过抽样得到的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来表示。

一个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得到已量化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它仅为有限个数值。

编码,就是用一组二进制码组来表示每一个有固定电平的量化值。然而,实际上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同时完成的,故编码过程也称为模/数变换,可记作A/D。

脉冲编码调制工作原理:话音信号先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调幅PAM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用“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后转换成二进制码。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抽样值编8位码,即共有28=256个量化值,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s。为解决均匀量化时小信号量化误差大,音质差的问题,在实际中采用不均匀选取量化间隔的非线性量化方法,即量化特性在小信号时分层密,量化间隔小,而在大信号时分层疏,量化间隔大。

在实际中使用的是两种对数形式的压缩特性:A律和U律,A律编码主要用于30/32路一次群系统,U律编码主要用于24路一次群系统。A律PCM用于欧洲和中国,U律PCM用于北美和日本。

编码

脉冲编码调制编码原理与规则:PCM数字接口是G.703标准,通过75Ω同轴电缆或120Ω双绞线进行非对称或对称传输,传输码型为含有定时关系的HDB3码,接收端通过译码可以恢复定时,实现时钟同步。

Fb为帧同步信号,C2为时钟信号,速率为2.048Mbps,数据在时钟下降沿有效,E1接口具有PCM帧结构,一个复帧包括16个帧,一个帧为125μs,分为32个时隙,其中偶帧的零时隙传输同步信息码0011011,奇帧的零时隙传输对告码,16时隙传输信令信息,其它各时隙传输数据,每个时隙传输8比特数据。

5. 标准

各国都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G711、G712和G732)。电话信号的比特率为64千比特/秒,它是标准话路接口比特率。关于量化特性,采用折线近似对数压扩非线性量化,分A律和μ律两种。中国和欧洲采用A律,日本和北美采用μ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