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脊中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11日 (一) 20:46 由 Jm18235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建条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脊中穴】 Jì zhōng(DU6),經穴名。出《素問.玉機真藏論》。屬督脈。別名:神宗穴,脊俞穴。脊中穴的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中醫認為刺激脊中穴有壯陽益氣、舒筋活絡、治療腰腿疼痛、腹脹等作用。

穴位含義

脊骨中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液在此急速氣化。
1.脊中穴。「脊」,穴內氣血來自脊骨也。「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水液外出體表後急速氣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為人體重力場在背部體表的中心位置,穴內氣血為脊骨內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液,水液出體表後急速氣化為天部陽氣,故名脊中穴。脊俞名意與脊中同,俞同輸。
2.神宗穴。「神」,與鬼相對,指天部陽氣也。「宗」,祖宗也,氣之源頭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內的天部陽氣為來自脊骨中的高溫高壓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概況

【取 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散熱後循督脈傳於中樞穴懸樞穴。 【功能作用】壯陽益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健脾利濕、寧神鎮靜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脾胃及腰脊疾患:如急性胃腸炎,腹脹,腹瀉,嘔吐,胃潰瘍,胃神經痛,小兒痢下赤白,黃疸,肝炎,腰脊強痛,小兒疳積,風癇癲邪,精神分裂症,泄瀉,癲癇,脫肛,腰脊強痛,胃痛,不嗜食,反胃,吐血,痢疾,便血,痔瘡,不得俯仰,腹滿,感冒,增生性脊椎炎,胃腸功能紊亂等。
【配伍應用】
脊中穴配湧泉穴治癲癇。
脊中穴配中樞穴、足三里穴、懸樞穴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脊中穴配足三里穴,有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眼暗,頭昏。
脊中穴配腎俞穴、命門穴、中膂俞穴、腰俞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腰閃挫疼痛。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向上斜刺0.5~1.0寸。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脹感,深刺時有觸電感向兩下肢放散。注意:脊中穴不宜針刺過深
【灸法】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用拇指指腹常按揉脊中穴,可治腹脹腹瀉、痔瘡、脫肛、便血等腸腑病症

視頻

消化不好? 可能是脾胃虛弱, 教你刺激脊中穴, 補益脾胃

參考文獻

  1. 脊中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