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中林氏宗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中林氏宗祠,又称台湾林氏宗庙、尚亲堂、林禄公祠、林祖厝,当地人俗称林祖厝,为台中市定古迹。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林氏祠堂,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初名“林禄公祠”,建于内新庄(即今台中市大里区内新里)。后经数次迁移,终于日治时期昭和5年(西元1930年)于现址竣工。 林氏宗祠建筑构造基本上以闽南传统建筑的营建方式为范畴,其中木构架部分,因系由漳籍名匠陈应彬师传亲自督造,力求造型美学与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致成为林氏宗祠最具代表者。 [1]  

历史脉络

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初名“林禄公祠”,建于内新庄今台中市大里区内新里;台湾日治时期昭和5年(1930年)迁于现址(台中市南区长荣里国光路55号)。

  • 林氏宗祠年表
年份 事迹
1919年(大正8年) 选定台中市老松町(现址),正式动工
1922年(大正11年) 三川殿动工
1924年(大正13年) 三川殿完工,增建西室下山五间
1928年(昭和3年) 增建东室九间、西室顶山四间
1930年(昭和5年) 全部竣工,占地约0.287公顷
1985年 经中华民国内政部评定为三级古迹
2001年 精省后改为市定古迹

建筑特色

建筑以为闽南式传统建筑,为二进双龙的合院式配置,屋面造形有硬山、歇山、卷棚及“升庵假四垂”等式样。前后座落山门及正殿,而两侧则以过水连接护龙。宗祠只有祭祀功能,故未建后殿,改以横向面九开间(五开间的山门及左右过水与护龙)的立面效果。除外埕广场,林氏宗祠二进双护龙的格局中借由过水的空间安排,形成七个院落(内埕、天井)。从其建筑平面中,可看见为顺应风水观念而形成前窄后宽的“畚箕厝”特殊造型。

木构架由漳籍名匠陈应彬打造,装饰以雕刻、彩绘、文字、剪黏与泥塑为主。以木雕为重,其中山门及正殿的木构架为主要的表演场所,其精巧雕饰的巧工不可多见。石构由辛阿救打造。

正殿:奉祀林姓开山祖师比干和林姓祖宗牌位,配祀建庙有功人员的长生禄位

左护龙:供奉湄洲妈祖

右护龙:管理办公室[2]

详细资讯

  • 文化资产所在地:台中市南区民主里国光路55号
  • 所有归属:财团法人台湾台中林氏宗庙
  • 连络电话:(04)2224-6928
  • 开放时间:

周一至五 上午9:00至下午5:00

每月第一、三、五周六 上午9:00至中午12:00

  • 交通资讯:台中客运33、60、102、10路;仁友客运89、125、636、666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