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图片来自collections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简称殖产局,是设置于台湾总督府内部部局,负责调查及开发台湾的物产,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渔业、林业和矿业等。殖产局的组织经多次调整,从殖产部、殖产课发展至殖产局,之后再改组为米谷局、农商局和矿工局;并管理多个物产检查所、养成所和试验场等单位。[1]

概要

台湾总督府于1895年(明治28年)5月成立时,在民政局下设置殖产部,为殖产局的前身。1897年(明治30年)11月废除殖产部,改为民政局殖产课。1901年(明治34年)11月设置民政部殖产局。1919年废止民政部,成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殖产局在战时经多次改组,殖产局米谷课和米谷检查所于1939年(昭和14年)7月独立为米谷局(1942年改称食粮局)。殖产局于1943年(昭和18年)12月改组为农商局矿工局,而食粮局改编至农商局下的食粮部

沿革

  • 1895年(明治28年)
    • 05月 - 台湾总督府民政局下成立殖产部。设置农务课、商工课。
  • 1896年(明治29年) - 设置农商课、拓殖课、林务课、矿务课。
  • 1897年(明治30年)11月 - 殖产部废止,改为民政局殖产课。
  • 1898年(明治31年)06月 - 民政局改为民政部
  • 1901年(明治34年)11月11日 - 民政部下成立殖产局。设置农商课、拓殖课、权度课。
  • 1902年(明治35年)6月17日- 台湾总督府下设置临时台湾糖务局
  • 1905年(明治38年) - 局下有农商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共四课。
  • 1908年(明治41年)7月19日 - 局下有农务课、商工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共五课。
  • 1910年(明治43年)
    • 5月22日 - 新增三课,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商工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林野调查课、移民课,共八课。
  • 1911年(明治44年)
    • 10月16日 - 废止临时台湾糖务局、设置殖产局“糖务课”,局下共九课。
  • 1915年(大正4年) - 林野调查课改称为“林野整理课”。
  • 1919年(大正8年)4月1日 - 废除移民课,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林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林野整理课,共八课。
    • 08月20日 - 废止民政部,成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共六课。
  • 1920年(大正09年)09月1日 - 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林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共七课。执掌“营林所”。
  • 1921年(大正10年)08月5日 - 执掌度量衡所。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25日 - 糖务课改为“特产课”,废除庶务课、矿务课和水产课, 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共四课。
  • 1926年(大正15年)10月12日 - 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矿务课、水产课,共六课。
  • 1939年(昭和14年)07月1日 - 部分农务课与商工课独立为米谷局
  • 1941年(昭和16年) - 新增“物价调整课”,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矿务课、水产课、物价调整课,共七课。
  • 1942年(昭和17年)11月 - 局下有总务课、农务课、商政课、山林课、矿务课、水产课,共六课。营林所改称为“山林事务所”。
  • 1943年(昭和18年)12月 - 殖产局改编、设置农商局(农务课、水产课、山林课、商政课)、矿工局(总务课、工业课、劳政课、矿务课、电力课、土木课)。食粮局改编为农商局下的食粮部(经理课、米谷课、食品课、食粮部事务所)。
  • 1944年(昭和19年)05月 - 于矿工局设置地质调查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