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旧十字型大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旧十字型大厦
图片来自xuite

旧十字型大厦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楼宇之一,可见于1980年至1984年间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楼宇。

介绍

旧十字型大厦是香港房屋委员会(简称“房委会”)首款标准型设计的居屋大厦,在1976年发表[1]。全港首批落成的旧十字型大厦是位于新界沙田区沙田围愉城苑,于1980年落成;而最后一批落成的旧十字型大厦就是位于新界屯门的兆山苑柳景、榆景及桃景阁,于1984年落成。

旧十字型大厦的设计,在每层单位共有8个,标准层数为20层或以下,大部份楼宇均互相相连;而每层单位都光线充足,并没有外墙深入的壁凹及内部天井[1]。标准单位设计只有三款,全部为两房间隔,实用面积介乎492呎至563呎。

值得一提,大部份旧十字型居屋屋苑均为原本发展作公共屋邨出租之用,及至1979年政府见第一期居屋反应热烈才决定抽出改作居屋出售,仅有新田围邨裕围楼因伙数太少而保留作公屋出租,及因居屋反应热烈而加建的怡阁苑第二期大厦为例外。

拥有旧十字型大厦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

所属地区 屋邨名称 数量 楼宇名称
以"、"分隔者属相连建筑,但两者大厦内部并不相通
落成年份 备注 原定规划用途[2]
东区 茵翠苑 2 茵荣阁
茵华阁
1983 唯一两座没有相连的旧十字型大厦 原属环翠邨第二期[3]
深水埗区 怡阁苑 7 怡乐阁、怡美阁、怡建阁、怡泰阁 1981 原属丽阁邨第一期乙楼宇[4]
怡康阁、怡欣阁、怡秀阁 1983 -
观塘区 启泰苑 4 启邦阁、启安阁 1981 原为启业邨启邦楼[5]及启安楼[5] 原属启业邨楼宇
启康阁、启勋阁 原为启业邨启康楼[5]及启勋楼[5]
沙田区 愉城苑 城欣阁、城荣阁、城昌阁、城康阁 1980 原属沙角邨第二期
新田围邨 1 裕围楼 1981 唯一没有转作居屋发售的旧十字型楼宇
唯一一座单栋式发展的旧十字型大厦
-
大埔区 汀雅苑 3 雅贤阁、雅文阁、雅群阁 原为大元邨泰熹楼
北区 旭埔苑 8 清湖阁、明湖阁、唐湖阁、汉湖阁 1982 原为彩园邨彩景楼[6]及彩琼楼[7] 原属彩园邨第二期楼宇[7]
晋湖阁、周湖阁、商湖阁、秦湖阁 原为彩园邨彩霞楼
屯门区 兆安苑 10 定乐阁、定祐阁、定禧阁 原属安定邨第三期乙楼宇[8]
定邦阁、定民阁 1981
定志阁、定贤阁
定安阁、定基阁、定海阁
兆山苑 12 棉景阁、樟景阁、柏景阁 1983 原属蝴蝶邨第五期
葵景阁、桦景阁、杏景阁
杨景阁、椰景阁、楗景阁
柳景阁、榆景阁、桃景阁 1984

参见

参考文献

  1. 1.0 1.1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6-1977年度香港房屋委员会工作报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7年: 第23页. 
  2.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公屋资料分享] 愉城苑及汀雅苑本是出租公屋 (附旧剪报). hkitalk.net.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3. 《大公报》及《工商日报》,1981年2月17日
  4. 《华侨日报》及《工商日报》,1979年7月10日
  5. 5.0 5.1 5.2 5.3 《华侨日报》及《工商晚报》,1980年12月15日
  6. 《华侨日报》,1981年6月22日。
  7. 7.0 7.1 “居屋”计划向北区发展 上水彩园邨两邨大厦 将来用作居屋用途,《华侨日报》,1982年2月16日。
  8. 屯门安定邨打桩工程 房屋委会今招标承投,《工商晚报》,1978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