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舒群

移除 9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舒群
| 圖像 = [[File:舒群.jpg|缩略图| 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644509125&di=eaaefb54aabf172bb7778f0a25ac3b62&imgtype=0&src=http%3A%2F%2Fe.hiphotos.baidu.com%2Fzhidao%2Fpic%2Fitem%2F9a504fc2d562853551ac2ba697ef76c6a6ef63ed.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1379759585845428.html 来自 百度知道 的图片]]]
}}
'''舒群'''
({{bd|1913年|9月20日|1989年|8月2日}})原名[[ ''' 李书堂]] ''' ,又名李旭东,李春阳,李村哲,笔名舒群,黑人等等,[[满族]],祖籍[[山东省]][[青州府]],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ref name=zgzjw>[http://www.chinawriter.com.cn/xdzj/375.shtml 舒群 (1913.9.20—1989.8.2),中国作家网,于2015-03-18查阅]</ref><ref name=zgxww/><ref name=benxiwang/> 1932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1935年参加上海左联,后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 [[ 中国作家协会 ]] 秘书长,一度在鞍钢、本钢任职,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杂志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没有祖国的孩子》(短篇小说集)、《老兵》(中篇小说)、《秘密的故事》(中篇小说)、《崔毅》(短篇小说集)、《我的女教师》(短篇小说集)、《这一代人》(长篇小说)、《舒群文集(1—4)》、《舒群小说选》、《毛泽东故事》(短篇小说集)等。
==生平==
===抗战初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党组织将上海左翼文化人组成两队撤退。舒群起初随一队赴[[重庆]],后因工作需要,改为与二队周扬、[[艾思奇]]等人赴延安。1937年秋,途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时,又受[[林伯渠]]委派,与周立波以随军记者名义到[[山西]][[八路军]]总部工作,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在八路军总部,舒群曾给[[朱德]]总司令做过四个月临时秘书。<ref name=wangbin/><ref name=maoshu>[http://old.jfdaily.com/gb/jfxww/xlbk/jiefang/node3489/node3496/userobject1ai1425053.html 毛泽东与舒群,解放日报,2006-08-28]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65122/http://old.jfdaily.com/gb/jfxww/xlbk/jiefang/node3489/node3496/userobject1ai1425053.html |date=2015-04-02 }}</ref><ref name=zgzjw/><ref name=ifeng/>在抗日前线,舒群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战斗,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一起进行战地采访。舒群写出了《写在太行线上》、《记史沫特莱》、《记[[贺子珍]]》等16篇作品,于1938年6月由上海出版为战地丛书第六册《西线随征记》。<ref name=benxiwang/><ref name=ifeng/>
1938年初春,舒群抵达[[延安]],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处,舒群结识了[[朱光 (官员)|朱光]]。朱光曾参与上海[[南国社]]活动,舒群曾在哈尔滨《晨报》工作,两人都是陈凝秋([[塞克]])的老友,于是一见如故。这天饭后,朱光领着舒群来到延安城内西北角凤凰山的[[毛泽东]]住处,舒群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舒群并不是[[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员,但曾作为记者到西北战地服务团采访。<ref name=lihu/><ref name=zhao/>1938年2月,[[任弼时]]派舒群去[[武汉]]。<ref name=sina/>1938年,丁玲、舒群主编的文艺刊物《战地》在[[汉口]]出版,当时丁玲在西北而并不在武汉。<ref name=lihu>李华盛、胡光凡,《战地》不是以“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创办的,新文学史料1981年01期</ref><ref>[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30929/ctdsb2163830.html 图文:“布衣参事”陈勇收藏大量抗战书刊 ] ,楚天都市报,2013-09-29]{{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1938年七八月间,舒群从武汉撤至[[桂林]]时,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负责人[[李克农]]委派,为驻七星岩的[[朝鲜义勇队]]做联络工作,并帮助朝鲜义勇队演出了[[金昌满]]编写的话剧《朝鲜的女儿》。<ref name=sina/>
===文艺座谈===
1940年6月14日,受中共党组织调派,舒群第二次到延安,被分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1年7月17日、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报]]》连续刊登[[周扬]]写的长篇文章《文学与生活漫谈》,其中说:“我不赞成作家把自己看得比别人特殊,那实在是很要不得的心理。”文中还不点名批评了一些在延安没写出作品的作家。1941年7月20日,由[[萧军]]发起,几位作家聚在一起漫谈,由萧军执笔写成《〈文学与生活漫谈〉读后漫谈集录并商榷于周扬同志》,萧军、舒群、[[艾青]]、[[罗烽]]、[[白朗 (作家)|白朗]]依次署名。文章送《解放日报》,但《解放日报》拒绝刊登并退回。萧军跑到毛泽东处发脾气,并表示若解决不了,他就离开延安回[[重庆]]帮[[胡风]]编《七月》。8月11日傍晚,毛泽东探访“文抗”作家们居住的“后沟”,恰巧舒群、罗烽、白朗都到鲁艺去了,仅见到萧军、艾青两人。毛泽东在归途中遇到舒群、罗烽等人上山,便聊了几句匆匆分手。8月12日晨,毛泽东派通讯员给萧军送去一封信。当天,五位作家,以及萧军夫人王德芬,艾青夫人韦嫈,共七人来到杨家岭前沟的毛泽东窑洞,与毛泽东叙谈。此后在延安期间,舒群曾与毛泽东见面叙谈过数十次。<ref name=maoshu/>
1942年4月1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凯丰]]代理部长)批准,舒群接替丁玲任《解放日报》四版(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副刊)主编。工作直接受毛泽东指导。舒群多次随社长[[博古]]等人到枣园的毛泽东住处。<ref name=maoshu/><ref name=sina/>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多次同舒群交流文艺界情况,委托舒群搜集各方面意见,并通过舒群召集艺术家到毛泽东住处谈话。1942年4月27日,受毛泽东委托,舒群与周扬等人草拟了一份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人员名单。1942年5月,中共中央举办延安文艺座谈会,舒群作为正式代表与会。1943年10月19日,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ref name=gmw>[http://news.gmw.cn/2013-10/20/content_9227002.htm 与舒群先生结缘,光明网,2013-10-20]</ref>
舒群创作的《少年Chen女》获得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舒群还写出系列纪实小说集《[[毛泽东]]故事》,这些故事30年前就已动笔,经过长期修改终于完成。他还研究中国古代的话本,搜集了许多资料,以编纂《中国话本书目》,但生前未能出版。<ref name=zgzjw/><ref name=benxiwang/>
1988年6月16日,舒群突发脑血栓,住进[[北京协和医院]]。1989年8月2日,舒群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76岁。<ref name=zgzjw/>1990年8月6日,舒群的部分骨灰从家里送到[[福田公墓]]安葬。<ref>刘毅峰,悲思绵长祭英灵——纪念满族作家舒群辞世一周年,民族文学1990年10期</ref>
2013年9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舒群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致辞。<ref name=zgxww>[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9-20/5302964.shtml 中国作协在京举办舒群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中国新闻网,2013-09-20]</ref>
*史建国,舒群年谱,作家出版社,2013年
{{中国近现代文学}}{{DEFAULTSORT:Li李}}[[Category: 李姓]][[Category:青州人]][[Category:哈尔滨人作家]][[Category: 满族人编辑]][[Category:中 华民 作家]][[Category:中华 民共和国作家]][[Category: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Category: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Category: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Category:葬于北京市福田公墓]]
98,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