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航空母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本信息
行 1: 行 1:
航空母舰
+
''' 航空母舰''' (简称:航舰/航母,被称为“海上霸主”)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航空母舰(简称:航舰/航母,被称为“海上霸主”)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航空母舰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通常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提供空中支援和远程打击能力,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因此在规模作战中,航空母舰是最重要的作战列舰艇之一。
 
 航空母舰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通常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提供空中支援和远程打击能力,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因此在规模作战中,航空母舰是最重要的作战列舰艇之一。
行 11: 行 9:
 
 简称         航母
 
 简称         航母
  
 发明国         英国
+
 发明国       [[ 英国]]
  
 
 地位         综合国力的象征
 
 地位         综合国力的象征
行 27: 行 25:
 
===航母初现===
 
===航母初现===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Eugene Ely)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飞机从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号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起飞,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滩上,这是世界历史上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
+
1910年11月14日,[[ 美国]] 飞行员[[ 尤金·伊利]] (Eugene Ely)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飞机从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号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起飞,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滩上,这是世界历史上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
  
 
1911年1月18日,伊利再次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降落在处于停泊状态的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个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后,他驾驶这架飞机从宾夕法尼亚号上起飞,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试验。
 
1911年1月18日,伊利再次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降落在处于停泊状态的宾夕法尼亚号(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个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后,他驾驶这架飞机从宾夕法尼亚号上起飞,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试验。
行 41: 行 39:
 
1917年6月,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巡洋舰在建造过程中改变原有设计,将舰艏部分上层建筑全部移除,转而铺设69.5米长的甲板供飞机起飞,这使暴怒号成为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船只。不过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只能去陆地的机场着陆。暴怒号1917年6月完工服役。
 
1917年6月,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巡洋舰在建造过程中改变原有设计,将舰艏部分上层建筑全部移除,转而铺设69.5米长的甲板供飞机起飞,这使暴怒号成为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船只。不过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只能去陆地的机场着陆。暴怒号1917年6月完工服役。
  
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暴怒号”海军航空兵指挥官欧内斯特·邓宁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与军舰平行飞行、侧滑着陆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地勤人员抓住了机翼后缘使飞机停了下来。这成为世界上首次飞机在航行中的军舰上降落的尝试。几天之后,邓宁再次试图尝试这个危险的降落方法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以身殉职。
+
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暴怒号”海军航空兵指挥官[[ 欧内斯特·邓宁]] 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与军舰平行飞行、侧滑着陆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地勤人员抓住了机翼后缘使飞机停了下来。这成为世界上首次飞机在航行中的军舰上降落的尝试。几天之后,邓宁再次试图尝试这个危险的降落方法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以身殉职。
  
1917年底至1918年初,英国对 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后部加装了86.6米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尽管如此, 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飞行甲板,飞机降落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
1917年底至1918年初,英国对 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后部加装了86.6米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尽管如此, 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飞行甲板,飞机降落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建的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于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建的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于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行 49: 行 47:
 
===深入发展===
 
===深入发展===
  
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竞技神”号(又译作“赫尔墨斯”号),以纪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竞技神”号。信心满满的英国海军由于拥有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将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然而皇家海军忽视了一个正在日益崛起的对手,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后起之秀”——日本海军。日本海军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善于向先进的海军强国学习,善于跟踪海军建设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准就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他们于1919年开始设计,192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纯种航空母舰——“凤翔”号。在此之前英国海军订购的“竞技神”号航母于1918年1月开始动工,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工期进度明显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终建成。此时日本海军的“凤翔”号由于工期进展迅速,因而抢在1922年年底建成并开始正式服役。日本海军虽然后发但却先制,抢在英国海军之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
+
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竞技神”号(又译作“赫尔墨斯”号),以纪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竞技神”号。信心满满的英国海军由于拥有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将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然而皇家海军忽视了一个正在日益崛起的对手,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后起之秀”——日本海军。日本海军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善于向先进的海军强国学习,善于跟踪海军建设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准就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他们于1919年开始设计,192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纯种航空母舰——“凤翔”号。在此之前英国海军订购的“竞技神”号航母于1918年1月开始动工,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工期进度明显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终建成。此时日本海军的“凤翔”号由于工期进展迅速,因而抢在1922年年底建成并开始正式服役。[[ 日本]] 海军虽然后发但却先制,抢在英国海军之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运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运载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在改装中,“木星”号煤仓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及起重机被全部拆除,从舰首至舰尾架设了13个单位桁架,在上面铺设了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飞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设置了一台飞机升降机。“兰利”号的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仓中的4个被改成飞机库,其余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运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运载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在改装中,“木星”号煤仓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及起重机被全部拆除,从舰首至舰尾架设了13个单位桁架,在上面铺设了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飞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设置了一台飞机升降机。“兰利”号的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仓中的4个被改成飞机库,其余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
行 63: 行 61: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编队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且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此举使美国等海上强国意识到航母时代的来临。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编队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且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此举使美国等海上强国意识到航母时代的来临。
  
 二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
+
 二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 珊瑚]] 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
  
 
===当代航母===
 
===当代航母===
行 77: 行 75:
 
 在看到核动力的优势后,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体积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其蓝本是根据小鹰级航母改建的。
 
 在看到核动力的优势后,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体积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其蓝本是根据小鹰级航母改建的。
  
 美国海军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国新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命名为杰拉德·福特号(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纪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间去世的美国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福特号在2007年开始建造,将于2015年9月交付,以取代服役时间超过50年的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这也是美国进入21世纪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
+
 美国海军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国新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命名为[[ 杰拉德·福特]] 号(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纪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间去世的美国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福特号在2007年开始建造,将于2015年9月交付,以取代服役时间超过50年的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这也是美国进入21世纪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
  
 
 法国在历史上一共拥有过十艘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法国进入自主研制航母阶段。两艘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
 
 法国在历史上一共拥有过十艘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法国进入自主研制航母阶段。两艘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象征。“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
+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的象征。“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 夏尔·戴高乐]]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标志着法国建立起全欧洲国家中最完整的国防工业研发体系,绝大多数关键性武器都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许多方面还足以在美苏两强之外独树一帜。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标志着法国建立起全欧洲国家中最完整的国防工业研发体系,绝大多数关键性武器都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许多方面还足以在美苏两强之外独树一帜。
行 149: 行 147:
 
====滑跃起飞====
 
====滑跃起飞====
  
 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即把甲板的前头部分做成斜坡上翘,舰载机经过滑跑后沿着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斜抛运动,在刚脱离母舰的一段(几十米)距离内继续在空中加速以达到起飞速度。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不如蒸汽弹射起飞,使得舰载机的载油量、载弹量、航程以及作战半径等受到一定的制约。英国、意大利、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由于技术限制,无法研制真正在技术和工艺上过关的蒸汽弹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国航母上采用滑翘甲板。采用滑跃起飞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在载机起飞时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速度逆风航行,以加大载机相对速度帮助舰载机起飞。
+
 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即把甲板的前头部分做成斜坡上翘,舰载机经过滑跑后沿着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斜抛运动,在刚脱离母舰的一段(几十米)距离内继续在空中加速以达到起飞速度。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不如蒸汽弹射起飞,使得舰载机的载油量、载弹量、航程以及作战半径等受到一定的制约。[[ 英国]] [[ 意大利]] [[ 印度]] [[ 中国]] [[ 俄罗斯]] 等国由于技术限制,无法研制真正在技术和工艺上过关的蒸汽弹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国航母上采用滑翘甲板。采用滑跃起飞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在载机起飞时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速度逆风航行,以加大载机相对速度帮助舰载机起飞。
  
 
====垂直起飞====
 
====垂直起飞====
行 165: 行 163:
 
 电磁弹射就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的优点主要是体积减小了很多,操纵人数也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力度可控,可以弹射无人机。缺点是耗电,但对于全电力推动的航母和核动力航母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电磁弹射就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的优点主要是体积减小了很多,操纵人数也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力度可控,可以弹射无人机。缺点是耗电,但对于全电力推动的航母和核动力航母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美国海军从1982年开始进行电磁弹射系统的技术研究,直到2004年秋天电磁弹射器进入成品测试阶段。美国海军测试后选定通用原子能公司作为生产商美国海军技术网站透露,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系统采用线性电磁加速电动机已经在新泽西州赫斯特湖试验中心完成了测试。
+
 美国海军从1982年开始进行电磁弹射系统的技术研究,直到2004年秋天电磁弹射器进入成品测试阶段。美国海军测试后选定通用原子能公司作为生产商美国海军技术网站透露,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系统采用线性电磁加速电动机已经在新泽西州[[ 赫斯特湖]] 试验中心完成了测试。
  
 电磁弹射器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其核心是直线弹射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概念类似磁悬浮列车采用的技术。与磁悬浮列车所不同的是,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是漂浮在空气中,而弹射电动机带有滚轮,带着一个滑块沿弹射器轨道滑行。工作时,电动机得到供电,滑块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拉着飞机沿弹射冲程加速到起飞速度。飞机起飞后,滑块受到反向力的制动,低速回到出发的位置。
+
 电磁弹射器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其核心是直线弹射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的概念类似磁悬浮列车采用的技术。与磁悬浮列车所不同的是,[[ 磁悬浮列车]] 的运动是漂浮在空气中,而弹射电动机带有滚轮,带着一个滑块沿弹射器轨道滑行。工作时,电动机得到供电,滑块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拉着飞机沿弹射冲程加速到起飞速度。飞机起飞后,滑块受到反向力的制动,低速回到出发的位置。
  
 在技术方面,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之间的差别,就如同蒸汽火车与现代磁悬浮列车之间的差别。这就决定了电磁弹射器在性能上遥遥领先。美国新型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便安装了4部电磁弹射器,将取代现役的“尼米兹”级。
+
 在技术方面,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之间的差别,就如同[[ 蒸汽火车]] 与现代磁悬浮列车之间的差别。这就决定了电磁弹射器在性能上遥遥领先。美国新型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便安装了4部电磁弹射器,将取代现役的“尼米兹”级。
  
 
===降落方式===
 
===降落方式===
行 195: 行 193: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业困难,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两种革命性的辅助降落方式:设置“降落指挥官”与使用拦阻网,前者于甲板上判断降落条件、飞机高度等来挥动旗帜打信号,一般由技术纯熟的飞行员担任。而后此方法传入英国。至于拦阻网则是让降落的飞机免于意外的一项保险,最初当飞机要降落时甲板人员要上前挂住钩索,而后发展成飞机降落时会开动下方的着舰钩来勾住甲板上并排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连入甲板下的液压制动器,吸收飞机剩余的动能,进而让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没有挂到拦阻索,拦阻网可以避免飞机撞上甲板停放的飞机或是摔出飞行甲板,亦不会毁损机体,还可以调整降落位置,因此拦阻网的发明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拦阻网时美国海军最佳的成绩是7分钟降落3架飞机,使用后则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业困难,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两种革命性的辅助降落方式:设置“降落指挥官”与使用拦阻网,前者于甲板上判断降落条件、飞机高度等来挥动旗帜打信号,一般由技术纯熟的飞行员担任。而后此方法传入英国。至于拦阻网则是让降落的飞机免于意外的一项保险,最初当飞机要降落时甲板人员要上前挂住钩索,而后发展成飞机降落时会开动下方的着舰钩来勾住甲板上并排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连入甲板下的液压制动器,吸收飞机剩余的动能,进而让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没有挂到拦阻索,拦阻网可以避免飞机撞上甲板停放的飞机或是摔出飞行甲板,亦不会毁损机体,还可以调整降落位置,因此拦阻网的发明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拦阻网时美国海军最佳的成绩是7分钟降落3架飞机,使用后则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进入喷气舰载机时代后,由于其速度过快、降落指挥官和飞行员皆反应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证安全降落。1950年代时,英国出现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发明的光学助降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灯号装置来协助降落的方式于日本在建造“凤翔号”时就已采用),其以一个凹面镜反射灯光至空中为飞行员提供一个指示降落路线的光柱(与海平面夹角为3.5至4度)。然而此装置仍受制于海面状况造成的舰体摇摆,因而出现了“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彻底解决了前者光柱不稳定的问题,其外型为三种灯号组合而成,虽然会因型号而外观有所差别,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间直条灯号表示飞机位置过高或过低,让驾驶员将飞机调整为横条灯号位置。红色灯亮起表示飞机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装置有着易受天气云雾影响以及作用距离太短,以致于来不及调整误差的缺点。后来于1960年代还出现了自动着舰系统,它是由电脑控制其甲板运动着舰误差修正和飞行高度并结合全天候型的雷达助降系统,其分别装载于舰载机和船舰上,以连动资讯来随时修正、调整为最适当的位置。由于其有着可能受电磁波影响的疑虑,因此现今航母降落装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学装置、雷达助降系统以及降落指挥官,光学装置通常位于左舷,操作其装置的指挥官则在左舷后方。[5]
+
 进入喷气舰载机时代后,由于其速度过快、降落指挥官和飞行员皆反应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证安全降落。1950年代时,英国出现了由[[ 尼可拉斯·古德哈特]] 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发明的光学助降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灯号装置来协助降落的方式于日本在建造“凤翔号”时就已采用),其以一个凹面镜反射灯光至空中为飞行员提供一个指示降落路线的光柱(与海平面夹角为3.5至4度)。然而此装置仍受制于海面状况造成的舰体摇摆,因而出现了“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彻底解决了前者光柱不稳定的问题,其外型为三种灯号组合而成,虽然会因型号而外观有所差别,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间直条灯号表示飞机位置过高或过低,让驾驶员将飞机调整为横条灯号位置。红色灯亮起表示飞机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装置有着易受天气云雾影响以及作用距离太短,以致于来不及调整误差的缺点。后来于1960年代还出现了自动着舰系统,它是由电脑控制其甲板运动着舰误差修正和飞行高度并结合全天候型的雷达助降系统,其分别装载于舰载机和船舰上,以连动资讯来随时修正、调整为最适当的位置。由于其有着可能受电磁波影响的疑虑,因此现今航母降落装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学装置、雷达助降系统以及降落指挥官,光学装置通常位于左舷,操作其装置的指挥官则在左舷后方。[5]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
  
 航空母舰的轮机舱是整艘船的动力中枢,也是决定其重量与体积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主机分为柴油机、燃气涡轮机、蒸气轮机和核反应炉,由于航母属大型水面舰艇,以柴油机为主动力推力不足,而燃气涡轮则燃料耗量大,故现代大型航母多用后两者。小型航母如无敌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级等则使用燃气涡轮机(有些外加柴油机辅助),而中大型传统起降航母则使用蒸气轮机,如戴高乐号、库兹涅佐夫号,这些蒸气可用于推进涡轮、灭火和注入蒸气弹射器,若其蒸气来源为核反应堆则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否则即被称作“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核反应炉也分作“压水式”、“沸水式”以及“游泳池式”,现大部分使用压水式。
+
 航空母舰的轮机舱是整艘船的动力中枢,也是决定其重量与体积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主机分为[[ 柴油机]] [[ 燃气涡轮机]] [[ 蒸气轮机]] [[ 核反应炉]] ,由于航母属大型水面舰艇,以柴油机为主动力推力不足,而燃气涡轮则燃料耗量大,故现代大型航母多用后两者。小型航母如无敌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级等则使用燃气涡轮机(有些外加柴油机辅助),而中大型传统起降航母则使用蒸气轮机,如[[ 戴高乐号]] [[ 库兹涅佐夫号]] ,这些蒸气可用于推进涡轮、灭火和注入蒸气弹射器,若其蒸气来源为核反应堆则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否则即被称作“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核反应炉也分作“压水式”、“沸水式”以及“游泳池式”,现大部分使用压水式。
  
 核动力航母相比传统动力者的优势极为显著,拥有后者难以比拟的航程。以尼米兹级为例,它可连续航行约20年(单以舰上物资来看,自持力则有90天之久),一克的铀可产生两吨重油燃烧出来的热量,能量转换效率极高。核动力航母在其它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它去除了以往设计师需费工夫排设的烟囱与排气道等诸多管线,后者总是占去舰上许多宝贵的空间,除了令舰体本身强度降低外,也让排出的废气腐蚀了设备与伤害了乘员的健康,突出的烟囱也让航母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加,其排出的热流多少也会危及到飞机的降落,且排出的热流也成了红外线制导导弹的目标,同时因为暴露在外的排气道令“三防”(防核子、化学、生物攻击)性能大打折扣。核动力航母可制造大量的淡水和充沛的电能,可用于空调和大量电器品以改善乘员的生活环境,也因为排除了管线和储存油料的舱房等空间而使可装载的物资(如航空燃油、补给品、炸弹)更多、人员起居空间变得更大、自持战斗能力更久。通常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无补给条件下能连续作战12昼夜,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只能连续作战7昼夜。
+
 核动力航母相比传统动力者的优势极为显著,拥有后者难以比拟的航程。以尼米兹级为例,它可连续航行约20年(单以舰上物资来看,自持力则有90天之久),一克的铀可产生两吨重油燃烧出来的热量,能量转换效率极高。核动力航母在其它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它去除了以往设计师需费工夫排设的烟囱与排气道等诸多管线,后者总是占去舰上许多宝贵的空间,除了令舰体本身强度降低外,也让排出的废气腐蚀了设备与伤害了乘员的健康,突出的烟囱也让航母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加,其排出的热流多少也会危及到飞机的降落,且排出的热流也成了红外线制导导弹的目标,同时因为暴露在外的排气道令“三防”(防[[ 核子]] [[ 化学]] [[ 生物]] 攻击)性能大打折扣。核动力航母可制造大量的淡水和充沛的电能,可用于空调和大量电器品以改善乘员的生活环境,也因为排除了管线和储存油料的舱房等空间而使可装载的物资(如航空燃油、补给品、炸弹)更多、人员起居空间变得更大、自持战斗能力更久。通常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无补给条件下能连续作战12昼夜,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只能连续作战7昼夜。
  
 
 缺点:核反应炉造价极高,美军企业号仅八座核反应炉安装费用就要6400万美金,运行三年后换一次炉心要价2000万美金。1976年的“尼米兹”号要价18.81亿美金,“里根”号则要40亿美金。
 
 缺点:核反应炉造价极高,美军企业号仅八座核反应炉安装费用就要6400万美金,运行三年后换一次炉心要价2000万美金。1976年的“尼米兹”号要价18.81亿美金,“里根”号则要40亿美金。
行 242: 行 240:
  
 
 降落辅助系统
 
 降落辅助系统
 +
 
 空勤系统
 
 空勤系统
  
行 304: 行 303: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
  
 航空母舰的作战武器是它装载的各种飞机(也称舰载机),包括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固定翼反潜机、电子战飞机、救援直升机等。航空母舰利用舰载机进行空中截击、对地对海攻击,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千米之外的地方。相较于最大攻击距离仅有40千米的火炮,舰载机有着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航程,还可以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航程,并能在攻击完后回到航母上装载弹药再度起飞攻击,其作战持续性和任务多样性也是舰载机与巡航导弹在海战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
 航空母舰的作战武器是它装载的各种飞机(也称舰载机),包括[[ 战斗机]] [[ 攻击机]] [[ 预警机]] [[ 固定翼反潜机]] [[ 电子战飞机]] [[ 救援直升机]] 等。航空母舰利用舰载机进行空中截击、对地对海攻击,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千米之外的地方。相较于最大攻击距离仅有40千米的火炮,舰载机有着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航程,还可以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航程,并能在攻击完后回到航母上装载弹药再度起飞攻击,其作战持续性和任务多样性也是舰载机与巡航导弹在海战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舰载机按照用途可分为战斗机、反潜机、鱼雷机、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直升机和侦察机。其中以攻击机和战斗机为航母舰载兵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若以布局和起降方式为依据,舰载机还可分作直升机、传统起降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现今大规模战争不再、军费缩减、航母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为节约成本而让单一舰载机功能多样化,专职的水平、俯冲轰炸机并入攻击机,许多的专职战斗机退役,改以战斗轰炸机与攻击战斗机(Strike Fighter)取代之,专职的舰上鱼雷机与侦察机也从航空母舰上消失。
 
 舰载机按照用途可分为战斗机、反潜机、鱼雷机、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直升机和侦察机。其中以攻击机和战斗机为航母舰载兵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若以布局和起降方式为依据,舰载机还可分作直升机、传统起降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现今大规模战争不再、军费缩减、航母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为节约成本而让单一舰载机功能多样化,专职的水平、俯冲轰炸机并入攻击机,许多的专职战斗机退役,改以战斗轰炸机与攻击战斗机(Strike Fighter)取代之,专职的舰上鱼雷机与侦察机也从航空母舰上消失。
行 314: 行 313:
 
F-35联合战斗机,为英美等多国海军预计将使用的新一代舰载机。
 
F-35联合战斗机,为英美等多国海军预计将使用的新一代舰载机。
  
 舰载战斗机、攻击机与战斗攻击机是航空母舰的主力,2011年之际服役中的有美国的F/A-18、F/A-18E/F、法国的阵风M、英国海猎鹰II(意大利、泰国与西班牙也采用该型)、印度的海猎鹰、俄罗斯的Su-25、Su-33和巴西的A-4天鹰。英美与其多个盟国计划装备新一代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该型号在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有着隐身与垂直/短程起降的能力,其C型与B型将分别取代大黄蜂和海猎鹰系列,由于意大利与西班牙亦是潜在买主之一,届时舰载机类型将大幅统一,俄罗斯则预计在未来用米格-29取代Su-33,印度海军也预计采用前者作为新型舰载机。中国海军的歼-15由中国从乌克兰购得的T-10K-3试验机(苏-33原型机)发展而成,将部署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以及未来中国国产航空母舰上。
+
 舰载战斗机、攻击机与战斗攻击机是航空母舰的主力,2011年之际服役中的有美国的F/A-18、F/A-18E/F、法国的阵风M、英国海猎鹰II(意大利、泰国与西班牙也采用该型)、印度的海猎鹰、俄罗斯的Su-25、Su-33和巴西的A-4天鹰。英美与其多个盟国计划装备新一代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该型号在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有着隐身与垂直/短程起降的能力,其C型与B型将分别取代大黄蜂和海猎鹰系列,由于意大利与西班牙亦是潜在买主之一,届时舰载机类型将大幅统一,[[ 俄罗斯]] 则预计在未来用米格-29取代Su-33,[[ 印度]] 海军也预计采用前者作为新型舰载机。[[ 中国]] 海军的歼-15由中国从[[ 乌克兰]] 购得的T-10K-3试验机(苏-33原型机)发展而成,将部署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以及未来中国国产航空母舰上。
  
 
 在上述现役的舰载机中,海猎鹰与海猎鹰II舰载机为垂直起降飞机,其战斗力虽然强于直升机,能进行某种程度的空战、反舰、对地攻击行动,但因为必须以垂直/短程起降,在载重量上受到限制,故能搭载的武器和油料一般比不上传统起降飞机。
 
 在上述现役的舰载机中,海猎鹰与海猎鹰II舰载机为垂直起降飞机,其战斗力虽然强于直升机,能进行某种程度的空战、反舰、对地攻击行动,但因为必须以垂直/短程起降,在载重量上受到限制,故能搭载的武器和油料一般比不上传统起降飞机。
行 358: 行 357:
 
====手势交流====
 
====手势交流====
  
 现代航空母舰是高技术集成的武器,但飞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与飞行员之间的交流却是用原始的“手势语”。这是因为当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起降的时候,飞行甲板上的噪音往往会达到上百分贝。在这种噪音环境下,甲板工作人员都戴着厚厚的耳机,而且无法使用对讲机进行交流,因为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覆盖了甲板上的一切。这时,形象而又直观的手势语就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航母甲板指挥体系不断改进,指挥手势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38种发展到总共有一百多种,其中一些手势在形式上非常复杂,有时甚至像舞蹈步伐一样难以掌握。
+
 现代航空母舰是高技术集成的武器,但[[ 飞行甲板]] 上的工作人员与飞行员之间的交流却是用原始的“手势语”。这是因为当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起降的时候,飞行甲板上的噪音往往会达到上百分贝。在这种噪音环境下,甲板工作人员都戴着厚厚的耳机,而且无法使用对讲机进行交流,因为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覆盖了甲板上的一切。这时,形象而又直观的手势语就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航母甲板指挥体系不断改进,指挥手势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38种发展到总共有一百多种,其中一些手势在形式上非常复杂,有时甚至像舞蹈步伐一样难以掌握。
  
 
====海上生活====
 
====海上生活====
行 370: 行 369:
 
===美国===
 
===美国===
  
 纽波特纽斯船厂是美国最大的非政府拥有的造船厂,隶属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诞生于1886年。该船厂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市,与著名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相距不远,美国所有的核动力航母都是由该厂建造。
+
 纽波特纽斯船厂是美国最大的非政府拥有的造船厂,隶属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诞生于1886年。该船厂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 弗吉尼亚州]] [[ 纽波特纽斯市]] ,与著名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相距不远,美国所有的核动力航母都是由该厂建造。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制造厂,从向美国海军交付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总共建造了两级11艘大型核动力航母,并正在建造第12艘航母。在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纽波特纽斯船厂通过改进设计和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使航母性能不断提高。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制造厂,从向美国海军交付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总共建造了两级11艘大型核动力航母,并正在建造第12艘航母。在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纽波特纽斯船厂通过改进设计和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使航母性能不断提高。
行 376: 行 375:
 
===苏联===
 
===苏联===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又称为黑海造船厂,是苏联第5大造船厂,是苏联时期唯一的航母建造总装厂,苏联时代的几艘航母——“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全部在此建造。之所以将航母生产总装基地选在黑海造船厂,据说原因之一是苏联造船工业部和莫斯科其他与造船有关的重要岗位上有许多乌克兰尼古拉耶夫人,他们在这件事上帮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对于拥有400万人口,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圣彼得堡来说,没有对外开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较为容易,况且这里的劳动力资源也不成问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被划归乌克兰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号航母和刚开工不到两年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由于建造经费中断而被迫停工。该船厂正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没有任何新船订单,需要进行巨大投资才能恢复生产。
+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又称为黑海造船厂,是[[ 苏联]] 第5大造船厂,是苏联时期唯一的航母建造总装厂,苏联时代的几艘航母——“[[ 莫斯科]] ”号、“[[ 列宁格勒]] ”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全部在此建造。之所以将航母生产总装基地选在黑海造船厂,据说原因之一是苏联造船工业部和莫斯科其他与造船有关的重要岗位上有许多乌克兰尼古拉耶夫人,他们在这件事上帮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对于拥有400万人口,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圣彼得堡来说,没有对外开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较为容易,况且这里的劳动力资源也不成问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被划归乌克兰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号航母和刚开工不到两年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由于建造经费中断而被迫停工。该船厂正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没有任何新船订单,需要进行巨大投资才能恢复生产。
  
 
===中国===
 
===中国===
行 404: 行 403: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现代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是用舰载机夺取海战区及近海陆缘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航空母舰通常与其它军舰组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因而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一般来说,航空母舰虽然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其本身的防御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舰艇(包括水面与水下舰艇)提供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分工可以看成是航母执行任务,而其它舰艇保护航空母舰。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由一艘航母、两艘防空巡洋舰、4~6 艘防空反潜驱逐舰和1-2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11]
+
 现代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是用舰载机夺取海战区及近海陆缘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航空母舰通常与其它军舰组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因而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一般来说,航空母舰虽然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其本身的防御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舰艇(包括水面与水下舰艇)提供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分工可以看成是航母执行任务,而其它舰艇保护航空母舰。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由一艘[[ 航母]] 、两艘[[ 防空巡洋舰]] 、4 ——6 艘防空[[ 反潜驱逐舰]] 和1-2艘[[ 攻击型核潜艇]] 组成。[11]
  
 
====功能====
 
====功能====
行 410: 行 409: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有了航母以后,国家的海上力量将出现立体化、体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将一个国家的海上作战范围从近海推向中远海。航空母舰是一个大型海上活动机场,可以在更远的海域活动,与此同时带来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编制体制、指挥体系以及后勤保障的变化,甚至于法规条令、作战理论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国家海空力量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所以它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12]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有了航母以后,国家的海上力量将出现立体化、体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将一个国家的海上作战范围从近海推向中远海。航空母舰是一个大型海上活动机场,可以在更远的海域活动,与此同时带来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编制体制、指挥体系以及后勤保障的变化,甚至于法规条令、作战理论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国家海空力量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所以它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12]
  
 航空母舰通常采用编队作战,编队中一般有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核动力攻击潜艇、快速支援舰或者是其它的综合保障舰艇,所以说航母战斗群的反潜能力、反舰能力和防空能力都是好几层的,想要突破这严密的防御网绝非易事,因此我们通常说航母的攻防能力很强。此外,它可以担负多种多样的海上任务,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在和平时期,航母通常用于海洋搜救、防海盗、打击恐怖活动等。
+
 航空母舰通常采用编队作战,编队中一般有[[ 巡洋舰]] [[ 护卫舰]] [[ 驱逐舰]] [[ 核动力攻击潜艇]] [[ 快速支援舰]] 或者是其它的[[ 综合保障舰艇]] ,所以说航母战斗群的反潜能力、反舰能力和防空能力都是好几层的,想要突破这严密的防御网绝非易事,因此我们通常说航母的攻防能力很强。此外,它可以担负多种多样的海上任务,包括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在和平时期,航母通常用于海洋搜救、防海盗、打击恐怖活动等。
  
 
 但航空母舰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缺点,如自身目标大因而造成雷达反射截面大,电磁信号、红外信号、音频信号等特征非常明显,很容易被对方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被发现后的航母将要面对敌人多方向、多批次的袭扰和攻击。除此之外,航空母舰的弹射器、拦阻索、雷达和水下推进器等部件容易被攻击而暂时失去功能;停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容易被摧毁,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这时,航母更容易被连续攻击、重创,甚至被击沉。
 
 但航空母舰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缺点,如自身目标大因而造成雷达反射截面大,电磁信号、红外信号、音频信号等特征非常明显,很容易被对方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被发现后的航母将要面对敌人多方向、多批次的袭扰和攻击。除此之外,航空母舰的弹射器、拦阻索、雷达和水下推进器等部件容易被攻击而暂时失去功能;停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容易被摧毁,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这时,航母更容易被连续攻击、重创,甚至被击沉。
  
 最后,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受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尽管航母本身可以经受较强的风浪,在12级风浪的海况下也能够航行,但航母上的飞机易受到海浪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风、浪、能见度等都会限制飞机起降。美海军规定,航空母舰必须在风力6级以下才能起降飞机,一旦风力达到8级或海浪达6~7 级,大部分飞机便难以起飞,即使有弹射器也受气象条件的严重制约。
+
 最后,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受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尽管航母本身可以经受较强的风浪,在12级风浪的海况下也能够航行,但航母上的飞机易受到海浪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风、浪、能见度等都会限制飞机起降。美海军规定,航空母舰必须在风力6级以下才能起降飞机,一旦风力达到8级或海浪达6 ——7 级,大部分飞机便难以起飞,即使有弹射器也受气象条件的严重制约。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於 2019年11月21日 (四) 21:15 的修訂

航空母艦(簡稱:航艦/航母,被稱為「海上霸主」)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統平台,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航空母艦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因此在規模作戰中,航空母艦是最重要的作戰列艦艇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航空母艦

簡稱 航母

發明國 英國

地位 綜合國力的象徵

外文名稱 Aircraft Carrier

出現時間 1917年7月

別名 海上霸主

現役最多 美國(11艘)

發展沿革

航母初現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 Ely)駕駛一架寇蒂斯雙翼飛機從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號巡洋艦(USS Birmingham CS-2)起飛,飛行了一段距離後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灘上,這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

1911年1月18日,伊利再次駕駛一架雙翼飛機成功降落在處於停泊狀態的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ACR-4)上的一個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製改裝滑行台上。稍作休整後,他駕駛這架飛機從賓夕法尼亞號上起飛,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起降試驗。

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駕駛着一架「肖特」S.27雙翼飛機從以10.5節的航速行駛的豪伊伯尼亞號戰列艦上起飛,從而創造了飛機從航行中的軍艦上起飛的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上飛機首先被用於海上偵察。各國海軍都喜歡使用這種飛機,它能在水面上進行起飛和降落。但是水上飛機的裝載和運輸是一個大問題,早期的水上飛機只能被置於船後,由船隻來牽引。一但遇上惡劣天氣,缺少保護的水上飛機就有進水、發生傾覆的危險。

1912年,英國海軍把一艘老舊的巡洋艦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納飛機的船隻。後來,英國海軍徵用了3艘在英吉利海峽營運的渡輪,並把它們全部改裝成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種船隻後來被稱為「水上飛機母艦」,它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一戰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是唯一擁有艦載水上飛機的參戰方。英國軍方提出將水上飛機用於作戰,並要搭配保護它的戰鬥機。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沒有飛行甲板、無法供空戰能力更強的戰鬥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必須重新設計另一種新軍艦,這即是後來的航空母艦。

1917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暴怒號巡洋艦在建造過程中改變原有設計,將艦艏部分上層建築全部移除,轉而鋪設69.5米長的甲板供飛機起飛,這使暴怒號成為第一艘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船隻。不過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只能去陸地的機場着陸。暴怒號1917年6月完工服役。

1917年8月2日,英國海軍少校、「暴怒號」海軍航空兵指揮官歐內斯特·鄧寧駕駛「幼犬」戰鬥機用與軍艦平行飛行、側滑着陸的方式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地勤人員抓住了機翼後緣使飛機停了下來。這成為世界上首次飛機在航行中的軍艦上降落的嘗試。幾天之後,鄧寧再次試圖嘗試這個危險的降落方法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以身殉職。

1917年底至1918年初,英國對「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將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後部加裝了86.6米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于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于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儘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飛行甲板,飛機降落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改建的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於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

深入發展

1917年7月,英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並將其命名為「競技神」號(又譯作「赫爾墨斯」號),以紀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競技神」號。信心滿滿的英國海軍由於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們將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然而皇家海軍忽視了一個正在日益崛起的對手,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後起之秀」——日本海軍。日本海軍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發展速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善於向先進的海軍強國學習,善於跟蹤海軍建設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準就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他們於1919年開始設計,1920年開始建造本國第一艘純種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此之前英國海軍訂購的「競技神」號航母於1918年1月開始動工,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其工期進度明顯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終建成。此時日本海軍的「鳳翔」號由於工期進展迅速,因而搶在1922年年底建成並開始正式服役。日本海軍雖然後發但卻先制,搶在英國海軍之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啟用的蘭利號(USS Langley CV-1)。蘭利號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號運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AC-3)。美國海軍看上它運載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在改裝中,「木星」號煤倉上甲板的上層建築及起重機被全部拆除,從艦首至艦尾架設了13個單位桁架,在上面鋪設了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飛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設置了一台飛機升降機。「蘭利」號的機艙設置在軍艦的尾部,原有的6個煤倉中的4個被改成飛機庫,其餘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庫、彈藥庫和升降機械室。

一戰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2艘戰列艦改建為排水量3.3萬噸的航空母艦。當時,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為43200噸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對這一舉動非常敏感。所以在條約簽署時,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美國放棄這6艘戰列艦。經過反覆討價還價,美國被迫做出讓步,暫停這幾艘戰列艦的建造,但作為交換條件,日本也必須放棄其在建的兩艘排水量41000噸的「天城」級戰列艦。此次談判導致了兩國第一代大型攻擊航母的誕生——「赤城」級和「列克星敦」級。此時的英國由於受到美、日兩國的影響也開始不甘寂寞,打算建造航空母艦。但英國在一戰中大傷元氣,所以最終選擇了兩艘大型巡洋艦「勇敢」號和「光榮」號作為被改裝成航母的軍艦。這時,美國的「列克星敦」級的2艘航母(CV-2「列克星敦」號和CV-3「薩拉托加」號)、日本的「天城」級的「赤城」號、「加賀」級的「加賀」號兩艘航母,以及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並稱為世界7大航母。[1]

1930年,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英國的「光輝級」航空母艦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二戰時期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首度被廣泛運用。它是一座浮動的機場,攜帶戰鬥機以及轟炸機遠離國土執行攻擊敵人目標的任務。這使得航空母艦可以由空中來攻擊陸地以及海上目標,尤其是那些遠遠超過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標。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的作戰半徑一直在改變海軍的戰鬥理論,敵對雙方必須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互相進行遠距離的戰鬥。這徹底終結了戰列艦為海上最強軍艦的優勢地位。

航空母艦在戰爭中初建功勳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出動魚雷轟炸機編隊攻擊了塔蘭托港內的意大利海軍並且擊沉一艘、擊傷三艘戰列艦。此舉使美國等海上強國意識到航母時代的來臨。

二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從此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

當代航母

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注重於發展適合本國的航空母艦,以維護本國海上利益。美國在戰後對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的項目包括增加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和助降設備,提高了艦載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的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並且航空母艦的排水量越來越大。

英國在二戰後發展了「無敵」級航空母艦,採用滑躍甲板和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1982年英、阿福克蘭群島爭端中,英國依靠它在遠離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勝利。蘇聯採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稱為「載機巡洋艦」)安裝有遠程導彈,而後建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採用滑躍甲板避免了安裝複雜的彈射裝置。[2]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第一級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美國在使用這一級航空母艦時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建造下一級航空母艦時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升級,這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它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美國在建造小鷹級航母時,於1958年開工建造了CVN-65企業號航空母艦,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於1961年服役,只建造了一艘。採用核動力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備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囪對飛行作業的影響。

在看到核動力的優勢後,美國海軍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體積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其藍本是根據小鷹級航母改建的。

美國海軍於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國新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傑拉德·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紀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間去世的美國前總統傑拉德·福特。福特號在2007年開始建造,將於2015年9月交付,以取代服役時間超過50年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這也是美國進入21世紀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

法國在歷史上一共擁有過十艘航空母艦。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法國進入自主研製航母階段。兩艘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開始服役。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是法國海軍的象徵。「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誌着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的「瓦良格號」。19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率為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並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使用。

航母分類

一般來說,航空母艦主要有以下類型:按擔負的任務,可分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護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艦載機種類,可分為固定翼飛機航母和直升機航母;按噸位,可分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

任務分類,根據執行任務類型分為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反潛航空母艦載有反潛直升機。多用途航空母艦既載有直升機,又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各國裝備的航母多為多用途航空母艦。

排水量分類,超級航母(滿載排水量8萬噸及以上);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萬噸至8萬噸);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至6萬噸)和小型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

艦載機分類,有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短距起降航空母艦及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一般噸位在4萬噸以上,現有美、俄、英、中國、印度裝備。而中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飛機,噸位較小,一般是4萬噸至2萬噸的中小型航空母艦,大多為西方歐洲等國家裝備。後者噸位最小,只能攜帶一定的直升機以及少量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動力裝置分類,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航空母艦以核反應堆為動力裝置。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以蒸汽輪機為基本動力。常規動力航母的缺點是有一個極大的煙囪,非常礙事且容易暴露目標。而核動力航母就沒有煙囪。而且核動力航母的續航力比常規動力航母要強大得多,如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核燃料可以以35節的最高速度行駛10萬海里(赤道周長為3萬海里)。

其他,一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這種兩棲登陸艦好似被縮小的航母,用途也很廣泛,主要是作為搶灘登陸的運輸工具。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島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將上層建築集中在飛行甲板的右側,稱為「艦島」。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甲板上空無一物是最理想的,但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空母艦都是將這些上層建築設計得很緊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

現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簡潔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但其中技術非常複雜,已實現了上層建築的「集結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封閉桅杆(AME/S)、電磁輻射系統(MERS)和多功能射頻系統(AMRFS)。

飛行甲板

飛行甲板是航空母艦上供飛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按照任務需求可將其劃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和停放區。飛行甲板下設有廊形夾層、水密隔艙、機庫、武器庫和船員住艙,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達6層之多,而甲板側邊則有兩到四座升降機用於將飛機運到甲板或機庫。船頭採用封閉設計,從飛行甲板到船頭皆為一體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通常比船體寬得多,從正面看去,飛行甲板向船體兩舷張出,形狀十分怪異。由于飛行甲板要承受飛機降落時的強烈衝擊載荷,因此需用高強度金屬製成。[3]

斜角甲板

觀察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可以發現,航母上有兩條跑道,一條直的與一條斜的,斜的那條就是斜角飛行甲板。設置這兩條跑道的目的是為了可以讓航母同時進行起飛和降落作業,如果只有一條直通甲板的話,飛機起飛時只得讓停放的飛機擠在飛行甲板後半部,而將前半部用作起飛的跑道。然而,這樣做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滑跑距離,還必須等飛機起飛騰出跑道,空中的飛機才可以降落,並且稍有不慎,後降落的飛機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飛機。斜角甲板由英國人在1952年2月發明成功。斜角甲板又叫斜、直兩段甲板,位于飛機甲板的左側,與艦艇艏艉中心線呈6~13度夾角。有了這個角度,飛機降落就可與停駐的飛機和起飛作業區分流,同時還可實現彈射和回收作業同時進行。回收區的角度相當重要。角度愈大,對駕駛員着艦的難度就愈大。此外,斜角甲板的設計還可使降落區免遭左舷前彈從噴氣火焰擋板引出的熱氣流,從而降低空氣紊流的干擾。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裝有供飛機降落用的阻攔索,然而極少數航空母艦的斜角甲板上也裝有一兩座彈射器,其目的在於在沒有飛機降落時供飛機起飛之用。

導流板

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在準備起飛時就已將噴氣發動機全速運轉,此時它會向後噴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後方的飛機和工作人員危害很大。這時,彈射器的後方會升起導流板,使飛機噴出的燃氣流向上偏轉,避免影響到後方的飛機。為了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導流板後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4]

機庫

機庫為儲存和整備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地方,又分成「開放」和「封閉」兩種。採用開放結構的航母艦體為機庫,甲板上方再額外建造機庫牆壁、甲板支撐柱等結構,再加上飛行甲板。開放機庫的優點為通風良好、傷害管制佳,炸彈若擊入機庫中爆炸造成的衝擊波會釋放到外面;結構較輕、容納飛機多以及可依艦載機尺寸作修正。航母自啟蒙時期一直到二戰中期多為開放結構。封閉機庫則為機庫與船體結構整個一體成形,飛行甲板為封閉強化結構,這種機庫的優點有防禦力強、結構堅固、核生化防護佳等。由於封閉機庫容易累積易揮發的氣體、受到攻擊或者是意外而着火的艦載機不能直接丟入海中等問題,一度很難被船艦設計師所接受。然而當艦載機噴氣化後航空燃料變得相當安全,加上後來發展的消防滅火與監控裝置協助,封閉機庫因而成為了主流。機庫內除了航空飛行聯隊的維修人員外,還有隸屬於航母的「飛機中期維修部門」(AIMD),可負責進行較大工程的維修作業並分作「引擎部門」(維修艦載機的引擎)、「綜合部門」(修補破損的機體結構或機翼)、「電子零件部門」(整備精密電子設備,如雷達、感應器)和「救難裝備部門」(維修飛機駕駛員的安全設備),若是美國海軍的航母還可在機庫內進行引擎噴氣的試驗。

升降機

升降機是將艦載機自機庫運輸至飛行甲板的裝置,早期配置於全通飛行甲板的艦身中線的前中或後方,通常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如果升降機故障或是遭到破壞會導致飛機無法起降,進而喪失戰鬥力。此外,炸彈也可能被擊穿升降機,升降機又與堆積彈藥與燃料的隔艙接近,一旦引爆將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自胡蜂號航母起開始將升降機位置調整到艦側,這除了不妨礙起降作業以及安全外,還有着飛機翼展超過升降機寬度時亦能使用的優點。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級航母的「福萊斯特級」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設置一個升降機,目的是要讓飛機降落後立刻收入機庫,然而後來發現這樣的機會其實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時潑上來的浪會波及到艦載機,故自小鷹級起又將該處升降機位置調整至艦舷側。現代大型航母的升降機寬20多米、深達15米、可負重100噸,升降速度約為一分鐘自機庫搬上一架飛機至甲板。

武器庫

武器庫是用來儲備各種炸彈、魚雷、導彈與火箭的區域,位於船艦底部、水線之下,為船頭尾各一處,中間則為機庫,這些武器多以半組裝方式收納。為了將其送至甲板,武器庫有着比飛機升降機更小的專用升降機(以尼米茲級為例,共有九個武器升降機,其外型如一個從甲板向上開啟的門,若為不需用到的情況則可蓋起來成為甲板的一部份),將武器從庫中升到上一層甲板,由各層作業員進行階段性的組裝,再由該甲板的其他升降機往上送(部分通到機庫),以防止彈藥意外誘爆的情況。另外還有連結到艦島右側後方的一個武器集中區域,此處被稱作「武器牧場」。若彈藥爆炸可利用艦島作遮掩,以降低對甲板上飛機的損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航母還需要另外設計與區隔存放與組裝核子武器的彈藥庫,被稱為「特殊飛機維護儲存區」(Special Aircraft Services Stores,簡稱「SASS」)。冷戰時期基於核子武器的機密和敏感性,這些彈藥庫的使用、人員進出管制與保安都有特別的處理和操作程序,沒有受到相關訓練驗證或者是無關的人員一概不得靠近。第一款安裝SASS的航母是透過《27A改裝案》來加裝相關設備與空間的埃塞克斯級,在設計階段就將SASS融入艦身結構的則是福萊斯特級。

起飛方式

蒸汽彈射

使用一個平的飛行甲板作為飛機跑道,起飛時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帶動飛機在兩秒鐘內達到起飛速度。只有美國具備生產這種蒸汽彈射器的成熟技術。在工作原理上,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滑塊,把與之相連的艦載機彈射出去的。它體積龐大,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淡水浪費嚴重,只有約6%的蒸汽被利用。為製造和輸送蒸汽,航母要備有海水淡化裝置、大型鍋爐和無數管線,工作維護量驚人。它的最大缺陷在於因為彈射力度太大而無法彈射無人機——現役的無人機因為重量輕,在彈射時會被加速度扯碎。蒸汽彈射有兩種彈射方式:前輪牽引彈射和拖索彈射。

前輪牽引彈射由美國海軍在1964年試驗成功,採用這種方式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杆,前輪就直接掛在了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着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個甲板人員掛拖索和撿拖索了,因而彈射時間縮短,且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但這種艦載機的前輪要專門設計。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都採用了這種起飛方式。

拖索彈射就是用鋼質拖索牽引飛機加速起飛。這種彈射方式比較少見,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只有法國的「克萊蒙梭」級航母使用。拖索彈射時,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掛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杆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後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杆上的定力拉斷栓,牽着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拋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準備下一次工作。

滑躍起飛

有些航空母艦在其甲板前端有一個「跳台」幫助飛機起飛,即把甲板的前頭部分做成斜坡上翹,艦載機經過滑跑後沿着上翹的斜坡衝出甲板,形成斜拋運動,在剛脫離母艦的一段(幾十米)距離內繼續在空中加速以達到起飛速度。這種起飛方式不需要複雜的彈射裝置,但是飛機起飛時的重量不如蒸汽彈射起飛,使得艦載機的載油量、載彈量、航程以及作戰半徑等受到一定的制約。英國意大利印度中國俄羅斯等國由於技術限制,無法研製真正在技術和工藝上過關的蒸汽彈射器,所以只能在本國航母上採用滑翹甲板。採用滑躍起飛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在載機起飛時都必須以20節(36公里/小時)以上速度逆風航行,以加大載機相對速度幫助艦載機起飛。

垂直起飛

垂直起降技術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着陸的技術,它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一項航空技術。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機動靈活,具有常規飛機無可比擬的優點。首先,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飛機不需要專門的機場和跑道,降低了使用成本。其次,垂直起降飛機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起飛和着陸,所以在戰爭中飛機可以分散配置,便於偽裝,不易被敵方發現,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戰場生存率。最後,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即使在被毀壞的機場跑道上或者是前線的簡易機場上也可以升空作戰,所以出勤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對敵方的打擊具有很高的突然性。

但使用垂直起降技術的飛機也有許多缺點,首先是航程短。由於要實現垂直起降,飛機的起飛重量只能是發動機推力的83%-85%,這就使飛機的有效載荷大大受到限制,影響了飛機的載油量和航程。同時,飛機垂直起飛時發動機工作在最大狀態,耗油量極大也限制了飛機的作戰半徑。例如「鷂」式飛機的載重量為1060千克時,作戰半徑只有92公里,所以在實際使用中「鷂」式飛機儘量使用短距起飛的方式以延長飛機的航程。因此垂直起降飛機又稱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另外由於垂直起降飛機在實戰中經常需要分散在野外,所以它的維護也非常的困難。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是海軍青睞的型號,因為艦船上的飛行甲板的長度總是有限的,垂直/短距起落技術就顯得尤為實用。裝備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的「海鷂」就是「鷂」式的海軍型。「海鷂」使用了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起降方式,通過航母前部的滑躍甲板,可以讓飛機滑躍起飛,再利用推力轉向,使飛機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仍能在空中穩定加速。垂直起降飛機雖然存在載重量小、作戰半徑不足等缺點,但隨着航空科技的發展,垂直起降技術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電磁彈射

除此以外,電磁彈射器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彈射裝置,與傳統的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具有容積小、對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好處。

電磁彈射就是採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被彈射的物體向外運動,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的優點主要是體積減小了很多,操縱人數也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電磁彈射器的彈射力度可控,可以彈射無人機。缺點是耗電,但對於全電力推動的航母和核動力航母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美國海軍從1982年開始進行電磁彈射系統的技術研究,直到2004年秋天電磁彈射器進入成品測試階段。美國海軍測試後選定通用原子能公司作為生產商美國海軍技術網站透露,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系統採用線性電磁加速電動機已經在新澤西州赫斯特湖試驗中心完成了測試。

電磁彈射器是一個複雜的集成系統,其核心是直線彈射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的概念類似磁懸浮列車採用的技術。與磁懸浮列車所不同的是,磁懸浮列車的運動是漂浮在空氣中,而彈射電動機帶有滾輪,帶着一個滑塊沿彈射器軌道滑行。工作時,電動機得到供電,滑塊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拉着飛機沿彈射衝程加速到起飛速度。飛機起飛後,滑塊受到反向力的制動,低速回到出發的位置。

在技術方面,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之間的差別,就如同蒸汽火車與現代磁懸浮列車之間的差別。這就決定了電磁彈射器在性能上遙遙領先。美國新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便安裝了4部電磁彈射器,將取代現役的「尼米茲」級。

降落方式

滑跑-攔阻降落

固定翼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滑跑降落,尤其是在夜間或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是最困難的飛行技巧了。

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降落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回歸的飛機要進入環繞母艦的環型航線以降低飛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時候可能還需要脫離等待中的降落航線去進行空中加油。在降落時飛機的速度要降低到幾乎失速的地步。飛行員放下起落架、襟翼與空氣減速板,將着艦尾鈎伸出,維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空母艦上的降落官指揮飛機降落,他不斷地告訴飛行員離最佳情況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艦上的降落指示燈提示飛行員下降時的角度是否正確。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後部有四道攔阻索(尼米茲級航母的CVN76「里根」號只有三道),飛行員必須讓降落的飛機在着艦的瞬間用攔阻鈎掛上其中一條攔阻索。在最佳情況下他應該掛上第三條,假如他掛上前兩條,那麼說明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掛上最後一條則是他的下降角度太陡。在着陸時飛行員必須將飛機完全壓低,這樣他可以保證鈎住一條攔阻索。同時,在着艦的瞬間他必須將發動機開到最大,這樣假如他沒有掛上攔阻索的話,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加速復飛以避免落入海中並重新回到降落航線。攔阻索是由液壓制動的,它在掛住飛機後可以在兩秒鐘和50米內使飛機停下來,飛行員會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員的指示將發動機的推力降低到慢車並且離開降落區。在緊急情況下比如飛機的尾鈎出現故障,無法使用攔阻索降落時,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攔阻網來協助飛機迫降。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不用攔阻索降落,而是將飛機速度降到足夠低以後直接在甲板上降落並靠剎車停穩。

攔阻網

阻攔網是在飛機處於危急狀態下着艦使用的應急裝置。如果飛機着艦時沒有鈎上阻攔索,飛機可增大發動機推力沿飛行甲板再次起飛,在空中低空飛行後重新着艦。而一旦飛機因尾鈎放不下或尾鈎損傷、燃油不多導致無法復飛及其他原因時,就需採用迫降的方法使飛機降落。

阻攔網平時並不設置,而放在跑道左舷邊。跑道兩側各有一根可懸阻攔網的支柱,放倒在槽內,與飛行甲板齊平,一旦着艦需要,甲板人員在兩分鐘內即可支起阻攔網。

阻攔網一般設在第三根阻攔索處,高約4.5米,寬略大於阻攔索,尼龍帶寬約76毫米,厚6.5毫米,只有豎向,間隔為900毫米,可承受的衝力大於阻攔索。

飛機衝進阻攔網後,沿機翼兩邊均勻受阻,此時飛機的動能被攔阻網吸收。飛機撞上攔阻網後一般連同攔阻網衝出四五十米後停下來。

助降設備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業困難,經常發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軍航母「蘭利號」上出現了兩種革命性的輔助降落方式:設置「降落指揮官」與使用攔阻網,前者於甲板上判斷降落條件、飛機高度等來揮動旗幟打信號,一般由技術純熟的飛行員擔任。而後此方法傳入英國。至於攔阻網則是讓降落的飛機免於意外的一項保險,最初當飛機要降落時甲板人員要上前掛住鈎索,而後發展成飛機降落時會開動下方的着艦鈎來勾住甲板上並排的「攔阻索」,攔阻索兩端連入甲板下的液壓制動器,吸收飛機剩餘的動能,進而讓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沒有掛到攔阻索,攔阻網可以避免飛機撞上甲板停放的飛機或是摔出飛行甲板,亦不會毀損機體,還可以調整降落位置,因此攔阻網的發明大幅提升了飛機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攔阻網時美國海軍最佳的成績是7分鐘降落3架飛機,使用後則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進入噴氣艦載機時代後,由於其速度過快、降落指揮官和飛行員皆反應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證安全降落。1950年代時,英國出現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發明的光學助降裝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燈號裝置來協助降落的方式於日本在建造「鳳翔號」時就已採用),其以一個凹面鏡反射燈光至空中為飛行員提供一個指示降落路線的光柱(與海平面夾角為3.5至4度)。然而此裝置仍受制于海面狀況造成的艦體搖擺,因而出現了「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菲涅耳」光學助降裝置徹底解決了前者光柱不穩定的問題,其外型為三種燈號組合而成,雖然會因型號而外觀有所差別,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間直條燈號表示飛機位置過高或過低,讓駕駛員將飛機調整為橫條燈號位置。紅色燈亮起表示飛機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裝置有着易受天氣雲霧影響以及作用距離太短,以致於來不及調整誤差的缺點。後來於1960年代還出現了自動着艦系統,它是由電腦控制其甲板運動着艦誤差修正和飛行高度並結合全天候型的雷達助降系統,其分別裝載於艦載機和船艦上,以連動資訊來隨時修正、調整為最適當的位置。由於其有着可能受電磁波影響的疑慮,因此現今航母降落裝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學裝置、雷達助降系統以及降落指揮官,光學裝置通常位於左舷,操作其裝置的指揮官則在左舷後方。[5]

動力系統

航空母艦的輪機艙是整艘船的動力中樞,也是決定其重量與體積的關鍵之一。一般來說主機分為柴油機燃氣渦輪機蒸氣輪機核反應爐,由於航母屬大型水面艦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推力不足,而燃氣渦輪則燃料耗量大,故現代大型航母多用後兩者。小型航母如無敵級、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級等則使用燃氣渦輪機(有些外加柴油機輔助),而中大型傳統起降航母則使用蒸氣輪機,如戴高樂號庫茲涅佐夫號,這些蒸氣可用於推進渦輪、滅火和注入蒸氣彈射器,若其蒸氣來源為核反應堆則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否則即被稱作「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核反應爐也分作「壓水式」、「沸水式」以及「游泳池式」,現大部分使用壓水式。

核動力航母相比傳統動力者的優勢極為顯著,擁有後者難以比擬的航程。以尼米茲級為例,它可連續航行約20年(單以艦上物資來看,自持力則有90天之久),一克的鈾可產生兩噸重油燃燒出來的熱量,能量轉換效率極高。核動力航母在其它方面也有許多優勢,它去除了以往設計師需費工夫排設的煙囪與排氣道等諸多管線,後者總是占去艦上許多寶貴的空間,除了令艦體本身強度降低外,也讓排出的廢氣腐蝕了設備與傷害了乘員的健康,突出的煙囪也讓航母雷達反射截面積增加,其排出的熱流多少也會危及到飛機的降落,且排出的熱流也成了紅外線制導導彈的目標,同時因為暴露在外的排氣道令「三防」(防核子化學生物攻擊)性能大打折扣。核動力航母可製造大量的淡水和充沛的電能,可用於空調和大量電器品以改善乘員的生活環境,也因為排除了管線和儲存油料的艙房等空間而使可裝載的物資(如航空燃油、補給品、炸彈)更多、人員起居空間變得更大、自持戰鬥能力更久。通常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無補給條件下能連續作戰12晝夜,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隻能連續作戰7晝夜。

缺點:核反應爐造價極高,美軍企業號僅八座核反應爐安裝費用就要6400萬美金,運行三年後換一次爐心要價2000萬美金。1976年的「尼米茲」號要價18.81億美金,「里根」號則要40億美金。

內部系統

航海系統

推進系統

導航系統

通訊系統

運送系統

海上探測系統

損傷控制系統

燃料儲存系統

自衛系統

航空系統

彈射系統

攔阻系統

運送系統

作戰人員準備系統

飛機升降機系統

人員操作系統

機庫系統

降落輔助系統

空勤系統

救援系統

燃油系統

供氣系統

空中探測系統

停泊控制系統

降落操作系統

甲板控制系統

機庫控制系統

車輛操作系統

支持系統

停泊系統

人員工作系統

攝影處理系統

通風系統

貨物操作系統

清潔系統

人員指揮系統

被動保護系統

彈藥系統

電氣系統

醫療系統

生活服務系統

人員訓練系統

淡水生產系統

空調系統

人員編制系統

事故傷亡控制系統

潤滑系統

天象觀測系統

武器裝備

航空母艦的作戰武器是它裝載的各種飛機(也稱艦載機),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固定翼反潛機電子戰飛機救援直升機等。航空母艦利用艦載機進行空中截擊、對地對海攻擊,直接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千米之外的地方。相較於最大攻擊距離僅有40千米的火炮,艦載機有着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航程,還可以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後回到航母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其作戰持續性和任務多樣性也是艦載機與巡航導彈在海戰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艦載機按照用途可分為戰鬥機、反潛機、魚雷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直升機和偵察機。其中以攻擊機和戰鬥機為航母艦載兵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若以布局和起降方式為依據,艦載機還可分作直升機、傳統起降飛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現今大規模戰爭不再、軍費縮減、航母空間有限的背景下為節約成本而讓單一艦載機功能多樣化,專職的水平、俯衝轟炸機併入攻擊機,許多的專職戰鬥機退役,改以戰鬥轟炸機與攻擊戰鬥機(Strike Fighter)取代之,專職的艦上魚雷機與偵察機也從航空母艦上消失。

艦載機由於其特殊而嚴苛的作戰環境,在諸多設計上與陸基飛機截然不同。例如在機身材料選擇上,由於要考慮機體長期置於具有腐蝕性鹽霧、污染物和高溫輻射等條件複雜的環境,材料必須慎選;在結構上,艦載機由於長期使用着艦鈎降落、彈射起飛時極大的縱向過載,其整體強度必須要比陸基飛機更優秀;還有氣動技術上必須嚴格要求低進場速度、高升力、失速控制和迎角飛行能力等等。在航母駛往遠方戰場進行獨立作戰時,艦載機兵力難以補充,這些直接影響其存活率的因素格外重要。

艦載戰鬥機、攻擊機

F-35聯合戰鬥機,為英美等多國海軍預計將使用的新一代艦載機。

艦載戰鬥機、攻擊機與戰鬥攻擊機是航空母艦的主力,2011年之際服役中的有美國的F/A-18、F/A-18E/F、法國的陣風M、英國海獵鷹II(意大利、泰國與西班牙也採用該型)、印度的海獵鷹、俄羅斯的Su-25、Su-33和巴西的A-4天鷹。英美與其多個盟國計劃裝備新一代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該型號在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有着隱身與垂直/短程起降的能力,其C型與B型將分別取代大黃蜂和海獵鷹系列,由於意大利與西班牙亦是潛在買主之一,屆時艦載機類型將大幅統一,俄羅斯則預計在未來用米格-29取代Su-33,印度海軍也預計採用前者作為新型艦載機。中國海軍的殲-15由中國從烏克蘭購得的T-10K-3試驗機(蘇-33原型機)發展而成,將部署到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以及未來中國國產航空母艦上。

在上述現役的艦載機中,海獵鷹與海獵鷹II艦載機為垂直起降飛機,其戰鬥力雖然強於直升機,能進行某種程度的空戰、反艦、對地攻擊行動,但因為必須以垂直/短程起降,在載重量上受到限制,故能搭載的武器和油料一般比不上傳統起降飛機。

艦載預警機、直升機、反潛機

服役中的艦載預警機僅有美國的E-2「鷹眼」,在美國與法國的航母上使用,英國與俄羅斯則為反潛直升機或是垂直起降的獵鷹系列改裝型,前者計劃裝備V-22「魚鷹」傾轉旋翼機的預警型。一般來說,艦載直升機負責反潛、搜索、中程制導、運輸和救援等任務,但不足以肩負對敵軍戰鬥機或導彈的攔截行動,遠程打擊能力也不足,作為預警機的能力也不如固定翼飛機。與陸基直升機相比,艦載直升機為了更方便地收納至機庫,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旋翼與尾梁皆為摺疊設計等特點,有些艦載直升機甚至能於水面起降。世界各國航母現役的艦載直升機有美國海軍的「SH-60海鷹」、「SH-3海王」和俄羅斯「卡-27」等。美國海軍也有使用S-3維京反潛機,但由於冷戰結束、任務需求量大減,多被用於其他任務,如偵察和空中加油。

其他

大部分現代航母的武裝除了艦載機就只有保護自身最低限度的武器,包括各種防空導彈、近程防禦武器系統以及電子戰武器設施。之所以發展至如此,其肇因於航母角色的轉換與雷達設備的進步。啟蒙時期時,航母艦載機的對艦打擊能力還在不明了的狀態,定位為海上為戰列艦偵查的工具。這樣一來就無須太在乎甲板設計會影響到艦載機數量的問題。另外,由於當時艦載雷達尚未出現,航母會在無意間進入敵艦射程範圍內,為了進行反擊,航母上會配裝艦炮。二戰期間,艦載雷達蓬勃發展,航母可有效避開敵艦的突襲,加上艦載機的攻擊能力已得到了證明,航空母艦本身就不需要防空火炮以外的武器,中大口徑艦炮隨即消失。爾後飛機進入噴氣超音速時代後,傳統防空炮根本無法應付,因此美國曾計劃將防空任務全交由艦載機負責。

艦載機是航空母艦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從理論上說,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範圍能超過預警機,沒有一種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能超過戰鬥機的航程,沒有任何一種艦載反潛設備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機或反潛直升機。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以在航母的整體控制指揮下,對數百公里外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攻擊,所以無需再安裝其它進攻性武器。

航空母艦上也裝備自衛武器,有導彈、火炮等。蘇聯的航母還裝備有遠程反艦導彈,從這一點來說蘇聯的航母是「航母與巡洋艦的混合體」,它的武器裝備還有對空、對艦甚至反潛導彈,自衛武器毫不含糊,對自身的防禦起了很大作用。

到了1980年代,由於蘇聯海軍強化了反艦導彈打擊能力,發展了自潛艇、飛機與水面艦等多平台發射大量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性攻擊,這種戰法極可能突破由艦載戰鬥機與護衛艦艇組成的空中防護網,因此航母本身還是配備了防空導彈、近戰武器以及電子戰武器來確保自身的安全,若是傳統動力航母還可發射熱焰彈來閃避紅外線制導的導彈。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即裝有射程約50千米的進化海麻雀導彈(RIM-162 ESSM)、射程26千米的海麻雀導彈、射程9.6千米的RIM-116滾體導彈、射程4.5千米的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還有干擾敵人雷達的反電戰裝置(ECM,例如SRBOC干擾絲髮射系統)。蘇聯與俄羅斯航母算是個例外,由於其海軍艦隊防空網強度不足以及該國重視單艦作戰能力,「基輔」級與「庫茲涅佐夫」級艦本身火力比西方各國航母強上許多,包括反潛火箭、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以及近迫防禦武器。意大利的「加里波底」號也有類似的武裝,後者也是唯一一種可以發射魚雷的航空母艦。另外,該國的「加富爾」號、法國的「戴高樂」號還有着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反應時間比「尼米茲」級者更短。

除了各類武器,航母上亦有完善的消防系統,使用了許多防火、防沉設計,並以甲板和機庫為重點防禦部位,大大提高了航母在作戰條件下的生存力。

編制組成

一艘現代化的航空母艦通常編有上千名乘員(美國的尼米茲級更是達到了5680人),包括軍官、航海部門人員、航空部門人員、飛行員和其它生活保障人員。在這裡,數千名男女船員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使龐大的航空母艦得以運轉。[6]

顏色標識

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多達千餘人,為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便於組織,他們主要以所穿的工作服和所戴的頭盔顏色作為區別標誌,工作服和救生背心上還要標上各自的職銜和編號,通常按照司職分為七大類。下面是飛行甲板工作人員的服飾特徵及他們的職責:以美國航空母艦為例,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多達千餘人,為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便於組織,他們主要以所穿的工作服和所戴的頭盔顏色作為區別標誌,工作服和救生背心上還要標上各自的職銜和編號,通常按照司職分為七大類。下面是飛行甲板工作人員的服飾特徵及他們的職責:

黃:飛機準備升空時,航空母艦便轉向宜于飛機起飛的航向上。這時引導飛機向前移動的是身穿黃色工作服的飛機起飛指示人員,他們的任務是將飛機準確地放置在蒸汽彈射器上。

綠:隨後你會看到,身穿標有「C」字綠色工作服的彈射器操縱員通過前起落架牽引系統和夾緊裝置,將飛機的前起落架與彈射器滑塊緊密相連。準備就緒後,飛行員即按照穿黃色工作服、戴黃帽的指示人員給定的信號鬆開剎車、加大發動機推力。隨後穿黃服、戴綠帽的飛機彈射官以手勢發出起飛信號。航母上採用阻攔索以保證飛機減速降落,它能使飛機在100米內停住。攔阻索的管理工作由身穿綠衣、戴綠頭盔的阻攔索操作員承擔。

紅:穿紅色服裝的地勤人員通常承擔極具危險性的工作。如飛機失事救護員、爆炸物處理員、消防員和飛機軍械員,都身穿紅色工作服、戴紅頭盔。

棕:直升機器材檢查員穿棕色工作服、戴紅帽,外場機械員則為棕服綠帽。

白:美國航空母艦上穿白色服裝的人數比較多。飛機降落指揮官身着標「LSO」的白色工作服,不戴頭盔。他們指揮的位置位於航母左後部的一個平台。LSO需要詳細了解降落飛機的特性、氣象情況、飛行員情況,並隨時與飛行員聯繫,及時準確操縱燈光信號,確保飛機安全着艦。中隊飛機檢查員穿白服、頭戴綠盔,工作服上塗有黑白交叉排列圖案及中隊符號。白服上標有「LOX」符號、戴白頭盔的為液氧員。標有「SAFETY」符號的是安全員。醫務人員則是白衣白盔且胸背均標有紅十字。

藍:在航母上工作最簡單的就是那些穿藍裝的地勤人員了。身着藍色工作服、頭戴白色頭盔的升降機操作員會根據指示將飛機從機庫升至飛行甲板。如果遭受意外攻擊,他們會立即將飛機封藏在機庫里。飛機輪擋員穿藍服、戴藍盔,他們負責抽除和墊上輪擋。穿藍服、戴藍盔且工作服上印有「T」字符號的為傳令兵,而穿藍服、戴藍盔、工作服胸背印有牽引機符號的則是牽引車司機。

紫:航空燃料員一般是紫服紫帽,工作服上還印有「F」標誌。

手勢交流

現代航空母艦是高技術集成的武器,但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與飛行員之間的交流卻是用原始的「手勢語」。這是因為當飛機在飛行甲板上起降的時候,飛行甲板上的噪音往往會達到上百分貝。在這種噪音環境下,甲板工作人員都戴着厚厚的耳機,而且無法使用對講機進行交流,因為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覆蓋了甲板上的一切。這時,形象而又直觀的手勢語就發揮了很大作用。隨着技術的發展,航母甲板指揮體系不斷改進,指揮手勢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38種發展到總共有一百多種,其中一些手勢在形式上非常複雜,有時甚至像舞蹈步伐一樣難以掌握。

海上生活

航空母艦是一座「海上城市」,各種生活設施如餐廳、便利店等一應俱全。事實上,衣食住行也是決定航母戰鬥力的關鍵因素,美國人就認為「一份可口的熱餐可以鼓舞士氣,並使士兵們以良好的態度去努力工作」。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為例,其上的餐廳一天營業23小時,只關閉1小時用來打掃衛生。寬敞明亮的餐廳擺放着各種菜餚:炸雞腿、肉排、時令蔬菜,並提供各類新鮮水果和甜點。此外,航母上每周都要改善生活,供應大龍蝦、螃蟹、烤牛排等。在沒有作戰任務時,美國人還會選擇好天氣在甲板上舉辦露天燒烤聚會。[7]由於船員眾多,所以航母上的食物消耗量十分驚人,美軍的企業號航母上的船員每個月就要吃掉8000磅培根、60000個土豆、24000磅漢堡包、44000磅熱狗、3000磅魚、8000磅牛排,此外大兵們還要喝掉1800加侖牛奶和4000加侖橙汁。

除了飲食,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航母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給船員們增添樂趣以排遣長期在海上航行帶來的心理不適,美軍會經常在航母上舉辦籃球賽、拔河比賽、演唱會、表演秀等不同類型的文娛活動,以使船員們在工作之餘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身體上的放鬆。

建造工廠

美國

紐波特紐斯船廠是美國最大的非政府擁有的造船廠,隸屬於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誕生於1886年。該船廠位於美國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與著名的諾福克海軍基地相距不遠,美國所有的核動力航母都是由該廠建造。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製造廠,從向美國海軍交付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總共建造了兩級11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並正在建造第12艘航母。在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的時間裡,紐波特紐斯船廠通過改進設計和提高製造工藝水平,使航母性能不斷提高。

蘇聯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又稱為黑海造船廠,是蘇聯第5大造船廠,是蘇聯時期唯一的航母建造總裝廠,蘇聯時代的幾艘航母——「莫斯科」號、「列寧格勒」號、「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戈爾什科夫」號、「庫茲涅佐夫」號,全部在此建造。之所以將航母生產總裝基地選在黑海造船廠,據說原因之一是蘇聯造船工業部和莫斯科其他與造船有關的重要崗位上有許多烏克蘭尼古拉耶夫人,他們在這件事上幫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對於擁有400萬人口,對外國遊客開放的聖彼得堡來說,沒有對外開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較為容易,況且這裡的勞動力資源也不成問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被劃歸烏克蘭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號航母和剛開工不到兩年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由於建造經費中斷而被迫停工。該船廠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沒有任何新船訂單,需要進行巨大投資才能恢復生產。

中國

大連造船廠即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前身為「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始建於1898年6月10日。曾建造改進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航空母艦(原蘇聯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於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上午9時在大連正式下水。[9]

總體評價

主要功能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作為支持海空立體作戰的平台,具備如下主要功能:

1:運作、維護和支持作戰飛機,在航空母艦服役期間允許飛機型號更新,提供基本指揮和控制功能

2: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

3:擁有有效的起降作戰飛機的能力

4:擁有同時起飛和降落飛機的能力

5:擁有快速空中警戒出擊能力

6:允許長周期連續執行空中任務

7:允許在動力輸出下降的情況下執行空中任務。[10]

主要任務

現代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用艦載機奪取海戰區及近海陸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航空母艦通常與其它軍艦組成航空母艦戰鬥群,整個航母編隊可以在航空母艦的整體控制下,對數百公里範圍內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和攻擊,因而能開闢獨立的海戰場,真正做到全天候、大範圍、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戰鬥,實現中遠海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一般來說,航空母艦雖然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其本身的防禦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艦艇(包括水面與水下艦艇)提供保護。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分工可以看成是航母執行任務,而其它艦艇保護航空母艦。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一般由一艘航母、兩艘防空巡洋艦、4——6艘防空反潛驅逐艦和1-2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11]

功能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有了航母以後,國家的海上力量將出現立體化、體系化、綜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將一個國家的海上作戰範圍從近海推向中遠海。航空母艦是一個大型海上活動機場,可以在更遠的海域活動,與此同時帶來整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編制體制、指揮體系以及後勤保障的變化,甚至於法規條令、作戰理論等一系列變化,從而使國家海空力量出現結構性的調整和變化,所以它帶來的意義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12]

航空母艦通常採用編隊作戰,編隊中一般有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核動力攻擊潛艇快速支援艦或者是其它的綜合保障艦艇,所以說航母戰鬥群的反潛能力、反艦能力和防空能力都是好幾層的,想要突破這嚴密的防禦網絕非易事,因此我們通常說航母的攻防能力很強。此外,它可以擔負多種多樣的海上任務,包括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在和平時期,航母通常用于海洋搜救、防海盜、打擊恐怖活動等。

但航空母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無法迴避的缺點,如自身目標大因而造成雷達反射截面大,電磁信號、紅外信號、音頻信號等特徵非常明顯,很容易被對方各種探測設備發現。被發現後的航母將要面對敵人多方向、多批次的襲擾和攻擊。除此之外,航空母艦的彈射器、攔阻索、雷達和水下推進器等部件容易被攻擊而暫時失去功能;停在飛行甲板上的飛機容易被摧毀,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這時,航母更容易被連續攻擊、重創,甚至被擊沉。

最後,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受氣象變化的影響較大。儘管航母本身可以經受較強的風浪,在12級風浪的海況下也能夠航行,但航母上的飛機易受到海浪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風、浪、能見度等都會限制飛機起降。美海軍規定,航空母艦必須在風力6級以下才能起降飛機,一旦風力達到8級或海浪達6——7級,大部分飛機便難以起飛,即使有彈射器也受氣象條件的嚴重製約。

參考資料

1.航母誕生記:一戰前笨拙起航 改變世界海權格局

2.組圖:英國皇家海軍卓越號航母退役

3.航空母艦——航母問答(一)

4.航空母艦——航母問答(二)

5.遼寧艦「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曝光

6.解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上的衣食住行

7.解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上的衣食住行

8.美媒稱中國第3艘航母將用電磁彈射 已在上海建造3年

9.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大連建造

10.美國十大現役航空母艦一覽

11.俄計劃建造十萬噸核動力航母 搭載T-50海軍版艦載機

12.The Former Spanish Navy Flagship Vessel Is A Victim of Bugetary C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