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艾氏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艾氏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艾氏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8Cl6,有剧毒,在农业上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碍、致癌,作为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它是2001年5月2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决定禁止或限制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可代谢为狄氏剂的艾氏剂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基本信息

化学式:C12H8Cl6

分子量:364.91

CAS号:309-00-2

EINECS号:206-215-8

理化性质

密度:1.73g/cm3

熔点:104℃

沸点:384.9℃

闪点:-12℃

折射率:1.659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溶于乙醇和丙酮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分子结构数据 播报

摩尔折射率:77.74

摩尔体积(cm3/mol):210.7

等张比容(90.2K):754.6

表面张力(dyne/cm):55.3

极化率(10-24cm3):30.81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D50:39 mg/kg(大鼠经口);62 mg/kg(小鼠皮下)。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