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之圣母大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之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则把佛罗伦萨译作“翡冷翠”,所以花之圣母大教堂似乎更贴一些。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

简介

花之圣母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496年才最后完工。这里曾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宗教中心。是一座由白色,粉红,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美丽的大教堂。这座教堂大圆顶是继罗马万神庙之后的又一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

圣乔凡尼洗礼堂位于大教堂西边数米,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的模样。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第三扇为吉伯提(Ghiberti)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

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吉奥陀)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吉奥陀钟楼)”。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

大教堂于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1367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大教堂于1436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

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

中殿北墙上有乌切洛(Paolo Uccello)所绘《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200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1465年)。

建筑特点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主座教堂(Duomo),鲜艳的大理石块拼成几何图形,即为显眼而壮观;它的大圆顶及由文艺复兴大师乔托设计的钟塔,更为巍峨的教堂带来更多的气势。 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母百花教堂,有着一个橘红色巨大的圆顶,所以很好认,远远的就会看见它,这也几乎成了佛罗伦萨的重要地标。

漂亮的圆顶是1463年完成的,设计这座圆顶的布鲁内雷斯基(Brunelleschi)在建造的当时,不使用鹰架,技巧仿自罗马万神殿的圆顶,神乎奇技是最好的形容词。

此外,圆顶的内部有美术史学家兼画家的瓦萨利(Vasari)所绘的湿壁画“最后的审判”,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杰作。不过,这个壁画后来是由另一位画家祝卡利(Zuccari)完成的。而高达91公尺的圆顶,内部有阶梯共463级,可以爬上圆顶欣赏佛罗伦萨全景。

除了圆顶,主座教堂重要的建筑还包括了钟楼(Campanile de Giotto)和洗礼堂(Bi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圣母百花教堂完成的时间先后不一,洗礼堂是最古老的一栋,再来是钟楼,教堂圆顶则是比较晚完成的部分。

面对著主座教堂的小广场是圣乔凡尼广场(Piazza di San Giovanni),圣乔凡尼是佛罗伦萨的守护者,这里通常是观光客集合的地方。

另外,在教堂右手边也有一块广场,称为主座教堂广场(Piazza di Duomo),有一些贩卖纪念品的小贩和帮观光客作画的画摊。主座教堂的四周美术馆、购物市场丰富,是佛罗伦萨的精华区。

历史意义

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16世纪的传记作家、建筑师瓦萨里热情地说,这个穹顶同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闪电轰击它,但它屹立无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