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雕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雕酒 原图链接

花雕酒属于黄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据记载,花雕酒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在各地的花雕酒当中,字号最老的当属浙江绍兴的花雕酒。绍兴酒种颇丰,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当中最富特色的。

花雕酒是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中国黄酒中的奇葩。选用上好糯米、优质麦曲,辅以江浙明净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酿制,再贮以时日,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甚至几十年陈等,以陈为贵。总的来说,花雕酒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

简介

【中文名】花雕酒

【类别】中国的传统特产酒

【起源】源于六千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营养功能】营养丰富,内含21种氨基酸,多种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

【调味功能】可去腥,增香使菜肴更加鲜美,具有美容功效

【保健功能】和血、行气、行神、驱寒、壮筋骨

花雕酒又名状元红女儿红,相传古时江浙地区的人都会自家酿黄酒,因为想送人但苦于一般的器皿不够精细,所以就请人烧制一些外面雕有龙凤、花草、鱼鸟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装在此类器皿中的黄酒被尊称为花雕。

来历传说

传说一

来源于绍兴十大民间风情之《花雕嫁女》。

花雕是绍兴酒的代名词,是历代名人墨客为之倾倒的传统名酒。花雕嫁女则是最具绍兴地方特色的传统风俗之一。晋代"竹林七贤"中最为英俊挺拔、刚正不阿的乡贤嵇中散,其侄孙嵇含即是记录花雕的原始圣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详录:"南人有女数岁,既大酿酒,侯冬陵地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其上,瘗陂中。至春潴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意思是说:南方人生下女儿到数岁时,便开始大量酿酒,等到冬天池塘中的水干枯时,将盛酒的坛子封好口,埋于池塘中。哪怕到春天的积水满池塘时,也不挖出来。只有当女儿出嫁时,才将埋在池塘中的酒挖出来,用来招待客人。这种酒称为女酒,它的回味是极好的。嵇含在这里记录的是最能代表绍兴风俗的"花雕嫁女"的史实。此埋于地下的陈年"女酒",由于其储存的包装物为经雕刻绘画过的酒坛,故称"花雕"。酒坛外面为什么要雕花?是父母对女儿美好的祝愿,是父母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祈求,一个希翼。女酒花雕是家中女儿出嫁时宴请之美酒,是家中女儿长大成人的见证。饮花雕之际,乃嫁女之时。此时此事,喜事,美事,福事,乐事也。今日的绍兴,花雕嫁女之风已难觅完整之过程。然而,女儿出嫁之日,用上等好酒,用品质优良的花雕酒,仍然是宴请亲朋好友的必备之物。花雕酒蕴含的仍然是绍兴人对出嫁女儿的一种深情,一种期待,一种心愿。

传说二

“花雕”原名“花凋”,纪念“花之早夭”。

民间有一种古法,就是女儿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埋在地下,直到女儿出嫁的那天再取出请宾客共饮,此谓女儿红也。可能因为黄酒是江南特产的关系,名字也如此地富有诗意。但如若女儿早夭,花已凋谢,酒便不再称作“女儿红”,而是“花凋”,因太过悲切故改称为花雕。

传说三

在江浙一带,对于花雕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更美丽的传说:传说早年绍兴有张姓的裁缝妇人有喜,裁缝望子心切遂在院内埋下一坛黄酒,想等儿子出世后用做三朝招待亲朋用。孰料妇人产下一女,失望之余这深埋院中的酒也被忘却。后来其女长大成人,贤淑善良,嫁与张裁缝最为喜欢的徒弟,成婚之日院内喜气洋洋,裁缝忽想起十八年前深埋院中的老酒,连忙刨出,打开后酒香扑鼻,醉人心脾,女儿红由此而得名。此俗后来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谓之“状元红”。

由上可见对花雕酒的记载,历史和传说不一。总体而言,花雕由来源自器皿的雕花刻图是可信的,虽然“花凋”一说浪漫凄美,但可信度不高。一则从生活常识来看,必由早夭之女才能有的酒,势必难以广传,更不大可能被众多文人名士推崇。二则关于“雕花器皿”之说上自晋朝嵇含《南方草木状》,下至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都有记载,文史资料为证,自然更为可信。

历史发展

  清朝浙江省大臣谢墉平时喜欢喝黄酒,那酒都是嘉善老家送来的。嘉庆皇帝少年时是十五阿哥,曾跟这位谢墉学习近体诗。有时候,老师谢墉一个人躲在书房津津有味地品老酒,少年嘉庆经不住那阵阵香味的诱惑,趁老师出去方便时,便抓起酒壶偷偷地喝上几口。日子长了,十五阿哥也喜欢上了嘉善的黄酒。

  那一年,乾隆帝的一个宗女准备出嫁,那是一个不在宫里长大的“民间格格”。按照旨意,她将被嫁到蒙古草原上,去给那里的一位亲王当儿媳妇。格格出嫁是件大事,宫中需要提前一年采备各种嫁妆和办喜宴用的各类名酒。其中有一种陪嫁用的名酒“花雕酒”,又称“女儿酒”,采备的难度很高。

  说起这种酒颇有点来历。在民间,浙江省花雕酒一般在女儿出世那年酿制。酿成后,将它灌装在有彩绘图案和花纹的坛子里。这坛子俗称“花雕”,这酒就是“花雕酒”了。江南酿制花雕酒的历史悠久。清代笔记《浪迹续谈》上,便有“最佳著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的记载。

  皇宫内,娶嫁的规矩有的地方与民间的婚俗有点相似,“民间格格”从小生活在江浙一带,乾隆帝有旨,格格远嫁他乡得按江浙地区的婚娶习俗办。“民间格格”芳龄十五,按民间风俗习惯,得采备八千坛十五年陈的花雕酒作陪嫁之用。乾隆帝特地吩咐,要十五阿哥亲自操持筹办工作。

  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首饰佩件等嫁妆很快置办好了,唯有十五年陈的花雕一时难办到。因为花雕酒的原产地在江浙两省,且都是大户人家自家酿制备用的。尽管少数有实力的酒作坊也贮藏一部分,但都是按年份每期年贮存一定数量,而格格陪嫁用的酒,不但数量巨大,而必须是同一个批次的。也就是说,必须是在同一个作坊内酿造,且贮藏在同一酒窖的。绝对不能分别在几个地方采备,然后将其数量相加的,这是皇宫采备的规矩。

  负责采备的官员早已与产地联系,但各地反馈情况并不乐观,苏州府、松江府和绍兴府都已如实禀报,“民间格格”嫁妆所需的花雕酒不是数量不够,就是酿造和下窖的年份不对。看来,一下子要弄八千坛十五年陈的花雕酒,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五阿哥为此非常着急。忽然他想到了正在四库馆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的谢墉。老师不但办事认真,而且熟悉江浙一带酒类酿造事务,便传旨让他亲自出马南下采备。

  谢墉熟悉江南一带的黄酒作坊,了解黄酒产地的风俗和习惯。他接旨后,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找到了枫泾镇(当时枫泾镇南北分治,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现属上海金山区。)陆家。陆氏为浙西巨富,在西塘镇设有四个酿酒的作坊。其黄酒产量以及黄酒的贮藏量在江浙交界地区首屈一指。谢墉与陆家几个弟兄都有交情,采备花雕酒的事务很快敲定。谢墉在老家嘉善搞到八千坛十五年陈的花雕酒,消息传到紫禁城乾隆帝和太子都十分高兴。从此,嘉善出产的花雕酒名播四方,而十五年陈的花雕酒更是名满天下,谢墉也因此为朝廷立了一功。十五阿哥永琰给西塘陆氏题字“嘉善贡酒”,陆氏把嘉庆帝的御书做了酒庄的门额,1861年,太平军占领西塘,禁止民间酿酒,遂关闭了陆氏酒庄,后来重新开办,规模已经大不如前。

  在民国时期一些学者对黄酒生产技术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写出过一些著作。并用西方的酿酒理论加以阐述。但是生产技术并没能什么改动。新中国成立后,黄酒生产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最主要的特征是黄酒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黄酒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四省一市(浙江、江苏、上海、江西、福建),此外,在其它地方也有少量发展。由于其它酒类的发展及历史原因全国黄酒的年产量均不足百万吨。但近些年,黄酒的产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饮用方法

1、冬天的喝法:加入切成细丝的姜、枸杞子加温至45度左右饮用。也可将鸡蛋打入酒中,烧热时成蛋花状,倒入杯中酒香扑鼻,暖人心肠,细品慢酌、其乐融融,具有养身健体的功效。

2、夏天的喝法:在花雕里放入几颗话梅(不要放姜和枸杞子,夏天均宜少食),用电热壶(最好是用小砂锅)加热微开后再煮10分钟左右,待降至室温即可入冰箱冰镇,以10—15℃为佳,加冰块饮用亦可。不宜似啤酒之牛饮,小口小口地慢饮方可觉其真味。

功效作用

花雕酒有保健功能:

1. 具有活血、行气、醒神、驱寒、壮筋骨等诸多保健功能,常饮能使人精神旺盛、体力充沛。

2. 有营养功能,营养丰富,内含21种氨基酸,含多种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

3. 有调味的功能,可以去腥、去膻、增香,使菜肴更加鲜美,具有美容的功效。

4. 花雕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富含的蛋白质为酒中之最,每升酒的蛋白质为16克,是啤酒的四倍。而且花雕酒中的蛋白质,经过微生物酶降解,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都能在花雕酒中找到。

其次花雕酒中还有丰富的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人体内的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而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花雕酒中检测出的无机盐有十八种之多,其中包括钙、镁、钾、磷等多种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可以补充人体硒的需要量,同时锌的含量也比较丰富。*[1]

参考资料

  1. 孙明丽. 花雕酒的功效与作用. 2018-11-18 [16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