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英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林镇是福建省晋江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北与龙湖镇比邻,东与金井镇、龙湖镇相接,西邻永和镇东石镇、南与金门隔海相望。 英林镇属低山丘陵,多为旱地。境内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989.6毫米。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

英林镇地处晋江市南部沿海,北与龙湖比邻,东与金井、龙湖相接,西邻永和、东石、南与金门隔海相望,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万亩。属低山丘陵,多为旱地。境内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989.6毫米。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排名全国第53位,福建省第五位。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993公顷,常住人口102070人 。[1]

建制沿革

英林镇以驻地英林村得名。据传,明末郑成功部属洪天福据此山林抗清,故名英林。又因其地小山丘状若摇篮,方言俗称"乌篮"。

宋时属安仁乡幼善里,

元至清属十四都,

1942年为英林乡。解放初成立十一区,后改为十八区,区址设于英林村,

1956年撤区归入金井第八区。

1958年上半年恢复英林村,下辖8个村,乡址位于后头(后设于埭边)。

1958撤乡,归入龙湖公社。

1961年从东石、金井、龙湖三公社划出部份大队,组成英林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英林乡。

1991年改为镇建制。

镇名由来

英林镇以驻地英林村得名。

(1)正确权威的"英林"得名传说:

再传,斯时英林四周山多林密,郁郁苍苍。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属洪天福带兵至此,见山势险要,是兵争之地,便据山林抗清,一时英雄云集,勇士林立。为纪念举义之地,后人将其字义紧缩为[英林]二字,借代地名。-----来源[《英林洪氏族谱》 ]

第一则传说内容记载,事发地点环境描写具体,详情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故事场面描述,并阐明"英林"得名的原由----"为纪念举义之地,后人将其字义紧缩为[英林]二字,借代地名。"客观比较上则,本则传说整个故事交代完整,具备全面系统完整性,又是最民间、最原始,原由是出自《英林洪氏族谱》,这也是最权威的,同时,也是安全的,可靠的,有一定依据并最早文献记载的。(2)错误失真的"英林"得名传说:

又传明末郑成功都将洪于福据此地山林抗清,人称洪天福为英雄,并以英林之名纪念他。传说仅录考。-----来源[晋江档案信息网《晋江镇名小考》]

第二则传说内容记载,来自晋江文化丛书《泉南掌故札记》,1998年出版,作者李灿煌。传说内容记载并未明确具体阐明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只点明了起因与结果,粗枝大叶,事情经过情节删略,便形成了虎头牛尾。

传说的主题思想内涵扭曲、变态失真度明显,严重腐化。缺乏全面系统完整性,托离了传说的主题思想。严谨治学态度的老先生也许也感到了"不对头",便备注了"传说仅录存考",存考是作者记录的内容,而非传说,因为传说是没有真假与否的,只有存在或不存在之说。先生李灿煌不愧是泉州知名作家和文化人。

人口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镇常住人口90016,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53 %。2002年底,全镇常住人口44700,均为汉族,主要以洪姓为主。是闽南地区洪姓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外来人员近3万人,旅居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约3万多人,是晋江市的主要侨乡之一,也是东南亚各国众多侨胞的祖籍故土。[2]

经济发展

英林镇的支柱产业为服装业,著名的柒牌、劲霸均为该地区厂家。

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侨乡优势,加上党开放改革的好政策,使英林这个昔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穷镇,发展成为璀璨的"闽南服装名镇"。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3亿元,财政总收入1.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分别是1978年的743倍、772倍、767倍、140倍。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乡镇第9位,实现宽裕型小康镇目标。

泉州虹星经纪演岀公司成为英林最大演岀公司: (港,台明星大陆联络处) 承办:港台大陆知名艺人演出,婚庆 /喜宴 /庙会庆典 /策划演出

服装纺织业和矿产业是英林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全镇现有服装加工、纺织化纤以及其他服装产业相关企业1100多家,成为晋江市乃至全省的主要服装加工基地和原辅料集散地。全镇形成了西装、西裤、T恤、茄克等十多个中、高档服装系列产品。全镇共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5家。劲霸公司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证书》,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该认证的服装品牌。

全镇涌现出"柒牌"、"劲霸"两个省著名商标。规模化企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2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6家,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产值超过全镇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柒牌、劲霸公司被列入全国5000家重点工业企业,锦福化纤公司被确定为省九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99年至2002年,全镇共新批外资企业77家,办理增资24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 2.26亿美元。2002年,三资企业总产值25.22亿元,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3%。全镇花岗岩矿产总储量300万立方米,石材加工厂(场)50 多家,荒料石、地铺石、石板材以及其他建筑石材热销国内外,2002年矿业开发利用总产值近亿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镇区拥有英华酒店、振英大酒店、捷龙酒店、捷龙超市、鑫龙购物中心等大型餐馆(商贸)企业。各类特许专卖店不断增加,信息咨询、物流等服务行业迅速发展,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对周边乡镇形成较大的辐射作用。

2012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企业产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10.8%;财税收入8.06亿元,比增32%;农民人均收入13535元,比增8.4%;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比增27.7%;自营出口达1.29亿美元,比增67.9%;用电量8.69亿度,比增21.6%。

凝心聚力抓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召开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暨纳税贡献大户表彰大会,落实党政领导挂钩规上企业制度,有为应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兑现19家企业奖励扶持资金5600万元,新增恒联机械、豪鑫家具等"三上"企业5家,正麒高纤被晋江市评为技改提升先进企业;办理企业"两证" 10宗,土地报批350亩,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成立私营企业协会英林分会,搭建银企沟通桥梁,为会员企业提供信贷额度10亿元。引导锦兴集团产销分离,成立锦兴贸易公司,新增第三产业产值22.4亿元,比增451%。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督查,有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实年考评位列全市第三名。 46个"五大战役"项目,完成投资1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9.4%,正麒年产20万吨差别化纤维、柒牌时尚中华产业园项目顺利投产;9个"三产跃升年"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2.3%;34个"项目落实年"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31.4%;19个"深化城市建设年"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3.7%。有序引导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整体退出转型,兑现退出补助资金768万元,今已成功转型 4家。稳步推进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用海征迁扫尾工作。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创新思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采用类似BT模式,公开招投标,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有效打造园区发展平台。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实施"回归工程",劲霸品牌工业园签订入驻意向协议,投资总额15亿元;东区招商选资实现突破,确定17家入驻企业,总投资11亿元。

千方百计增投入,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构建城镇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统筹城镇发展建设。镇级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新增"交通"、"给排水"等 6个专项规划,完成10个村庄规划修编。

加快道路建设步伐。成建制包干、快节奏推进征迁工作,20天完成龙狮公路英林连接线、金东公路拓改工程动迁任务;创建无障碍施工环境,龙狮公路、金东公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分别完成30%、40%工程量。启动交通安保工程,完成镇区 5条主干道路减速带铺设。

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投入850万元,完成自来水二期扩容工程建设,日供水量从1.5万吨提高到4.5万吨;启动龙湖至英林水厂第二供水管道工程铺设;基本建成110千伏英林北变电站,架设草马路侨联至自来水厂路段路灯,迁移长存公园路口电力线杆;实施镇区环岛改造,监控系统顺利投用;启动英伍路两侧景观整治,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制定《英林镇制止"两违"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工作流程,开展"制违"统一行动17次,拆除违建31宗、7290多平方米。持续抓好镇区交通整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惩处违章行为,规范交通秩序。加大乱倒建筑垃圾、石粉石渣以及乱设摊、乱张贴等专项整治力度。

创先争优夯基础,农村农业焕发新活力

农业产业巩固提升。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组织调运玉米良种9100斤,发放惠农资金60多万元。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个,落实奖补资金103万元,申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5个,落实补助资金38.5万元。投入430万元实施埭边溪小流域治理、东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防灾抗灾能力。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

美丽乡村迅速启动。继续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累计投入2800多万元,完成平整土地1.4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1公里,修筑排水沟4.5公里,新建公厕7座,安装路灯290支。开展"全民动员、绿化晋江"活动,投入200多万元,完成造林绿化 332亩。推进村级公园、休闲绿地建设,新建东埔、西埔、嘉排3个村级公园,新增公园绿地2.1万平方米。嘉排、东埔被列为晋江市首批美丽乡村重点培育村,柯坑、高湖被列为2013年晋江市美丽乡村重点培育村。[3]

社会事业

教育

全镇现有中学2所、小学18所。首批通过教育强镇验收。英林中学建成园林式校园,2002年9月被确认为省三级达标中学,2006年2月又被确认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校;拥有英林中心小学、达德小学、西塔小学、陈山小学共4所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英林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泉州市一级达标幼儿园;英林中心小学、嘉排中心小学、达德小学、西塔小学顺利通过晋江市素质教育一级达标评估验收;各中学均设立了计算机室,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校校通"。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顺利通过了泉州市小学"十配套" 建设达标验收。三年累计投入教育3500万元(含侨捐)

文体

拥有长存公园、南湾公园、沿海地区革命斗争陈列馆、英林影剧院、嘉排体育中心等一批设施完善的文体设施。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第五届全民健身节活动中获得泉州市先进单位称号,嘉排排球队、钞井门球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殊荣。

卫生

全镇拥有中心卫生院、卫生分院各1个。中心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评,被评为晋江市医疗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农村甲级卫生所达到41家,农村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连续四年完成无偿献血任务,获得省级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

计划生育:按计生年度统计,2002年全镇出生344人,出生率7.69%,计划生育率98.26%,计生合格村(含基本合格村率)100%,其中锦江村连续5年实现合格村。

广播电视

有线电视实现与全市光纤联网,入户率达63%。有线广播"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精神文明:英林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拥有英林邮政分局、电信分局、农行等10多个市、省(部)国家级文明单位,英林镇还赢得了省级"文明乡镇"荣誉。

铁观音茶业在英林蓬勃发展,镇政府旁祥和小区竞霸茶业已成为在英林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最喜欢去的休闲聊天场所之一。

基础设施

交通建设: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距泉州晋江机场24公里,厦门机场100公里,深沪码头15公里。金井围头码头10公里,沿海大通道、英伍公路、草马公路、金东公路贯穿全境,全镇通车里程近百公里,90年代初即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现有万时红至镇区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引水程。镇区自来水厂一期工程(1.4万吨/日供)即将建成通水。

供电工程:全镇拥有英林、锦江2个110KV变电站。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邮电通信:全镇有程控模块局1座(装机容量1.6万门)、移动电话发射基站4个,各类电话用户35000户,户均2.8部。邮编362256。

城镇建设

英林镇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确定嘉排村为镇域次中心,镇域内形成"镇区一片区中心村--- 一般村"的等级结构。镇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东南片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几十家,园区集聚作用初显。

东南片工业园二期(760亩)即将全面启动,西北片石材加工区(300亩)、南片工业区(500亩)正在规划论证中。镇区旧区一期改造工程(农贸市场)8000平方米全部完成,二期改造工程(影剧院至卫生院)计划拆迁改造面积6.24公顷即将动工,英林现代社区已进入征地、规划设计阶段。[4]

著名人物

柯贤溪被誉为"闽南四大名丑"的高甲戏丑角演员,柯贤溪为英林镇沪厝埯村人。

姚建年,英林镇下伍堡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