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范作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范作舟 范作舟(1898年-1972年),出生于大清光绪24年,山西省洪洞县南秦村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出身于武术世家,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

人物生平

范作舟七岁习武,勤学苦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一身通背拳、铁沙掌绝技并将洪洞通背拳四大名手、二十四手、三十六肘、二十四腿秘招、秘路、一百单八式等技击用法习完,成为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

洪洞通背拳传自郭永福、贺怀壁、贺毓英、卫虚实、范成功、范世雄、到范作舟已是七代。在洪洞通背拳几百年来的历史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几大流派。洪洞通背拳与陈氏太极拳有密不可分的血源关系。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程永泉、徐凤山、樊汉武、秦根基等名师和陈氏太极十九代传人陈小旺名师属平辈人。在范作舟时期,洪洞通背拳在范家世承已三代。范作舟在抗日战争中积极鼓励其子范效文参加八路军,范效文不负洪洞父老的嘱托在晋南、上党、吕梁、同蒲、西北等战役、战斗中中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建国后离休在京(地师级待遇),年86岁。

人物轶事

洪洞通背拳是中华武林中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相传在乾隆年间,由皇帝封为“神拳”的一代宗师郭永福所传。洪洞通背拳几百年来各代都涌现出过众多高手名师,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品德高尚,樊一魁是洪洞第六代传人中的著名代表人物,著有《忠义拳谱》,因此洪洞通背拳亦称忠义拳。据史料记载,在民国初期洪洞城里来了一位摆擂的拳师。据说他带着二十多个徒弟摆擂十余县未逢对手,他在洪洞县城关爷楼前设擂台三天。第一天有十几位拳师先后攻擂均被擂主打败,此擂主膀大腰圆,拳脚凶猛,围观的许多人见其相貌未免胆怯。第二天此擂主得意忘形,竟然在擂台上挂出横幅:“拳打洪赵二县,脚踢汾河两岸!”引起了洪洞 、赵城围观百姓的愤怒和不满。看到第二天败下阵来受伤的拳师后,有几位老拳师果断力举当时的河东名师范作舟第三天攻擂......第三天范作舟被迫与擂主签订了《生死文书》,文书中明确规定:“互相打残、致死互不承担责任!”第三天一早范作舟攻擂的消息传遍了洪洞城,引来了上千的围观者。擂主蔑视范作舟说到:“接打吧!”话音未落一招黑虎掏心直逼胸前;范作舟侧身上前,以进为守连续化解对方数招凶狠的快拳后,趁虚而入,翻身进肘反逼擂主。擂主凭借身强力大跟本没有把文质彬彬的范作舟放在眼里,由于擂主求胜心切,竟使出全身的力量大砍、大切直扑过去;只见范作舟借力使力,一招顺水推舟,对方下盘不稳,趁机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起一脚击中对方只听得:啪啪!范作舟脚踢连环已重重地将擂主踢倒在擂台下!围观的人群沸腾了。

人物评价

范作舟晚年武学修养达到洪洞通背拳的最高层境界,武功在全身练化。中国武协副秘书长李天骥生 前称赞:“洪洞通背拳大师范作舟擅长实战技击,民国时期武功超人,名扬三晋!”的确范作舟一生身居简出,精通拳理、易学、乐理、棋术。待人慈善,胸襟开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范作舟与我国武学泰斗常振芳、李天骥、云南沙国政、山西宋铁麟、王锦泉等是生前武学好友。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洪洞通背拳泰斗、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秦根基、名师张百锁(张乃头)等是他的武学弟子。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