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茎突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目录

名词解释

茎突(styloid process),解剖学用语,常用来指细长、尖锐的突起。例如颞骨茎突,桡骨茎突,尺骨茎突。

一般所说的茎突指颞骨茎突。颞骨茎突是指颞骨下面向前下方突出的细而长的骨性突起,茎突起源于颞骨下面茎乳孔的前方,呈细圆柱状,远端伸向内前下方,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或其远端伸向外下,靠近下颌骨的内侧;偶尔可向后而达颈椎前方。

来源

在胚胎发育中,第二腮弓形成镫骨、茎突、茎舌韧带、舌骨小角和舌骨体上部。

颞骨茎突

颞骨茎突起于茎乳孔的前内方,呈细长圆锥状,其上附着肌肉和韧带;茎突可向内、向前、向下方延伸,靠近下颌骨的内侧,偶尔向后可延伸至颈椎横突前方。 正常成人的茎突长度:欧美人平均为27.50 mm;中国人平均为25.20 mm,多数学者认为大于30 mm为异常。成人茎突与颅底平面垂直线的正常倾角,一般向前、向内各偏斜25左右。

桡骨茎突

桡骨茎突位于“解剖学鼻烟壶”的三角形凹陷近侧界,在桡骨下端前面平坦处有旋前方肌附着于其上,背面则为隆凸,尤以桡骨背侧结节最为突出,形成三条纵沟通向肌腱,沟间纵嵴有腕背侧韧带附着。其外侧末端较为突出,为桡骨茎突,该茎突比尺骨茎突长1. 5cm。

尺骨茎突

尺骨的下端称为尺骨头,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其尖端有腕关节尺侧副韧带附着,内侧有关节盘附着,发生于此部位的骨折为尺骨茎突骨折。

局部结构关系

茎突根部被鼓板部分包裹,自上而下有三块肌肉和两条韧带附着。

(1)茎突舌骨肌(受面神经支配)起于上端后方,止于舌骨大角基部,收缩时牵拉舌骨向后上方;茎突咽肌(受舌咽神经支配),起于茎突根部内侧,止于咽壁,功能为提咽。

(2)茎突咽肌(受舌咽神经支配)起于茎突根部内侧,止于咽壁,功能为提咽。

(3)茎突舌肌(受舌下神经支配)起于茎突下端前方,止于舌,牵拉舌向后上方。

茎突根部后方有面神经及茎乳动脉,茎突内侧自后向前是颈内静脉、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颈内动脉以及交感神经。在茎突咽肌下方,舌咽神经与茎突直接相邻,茎突尖内侧是咽上缩肌,茎突尖外侧正好是颈外动脉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的分支处。

茎突舌骨韧带从茎突尖延至舌骨小角,宽3~ 4mm,厚1mm,舌咽神经正好在其内侧。若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时,该韧带可增厚达lcm或以上。

茎突下颌韧带是腮腺筋膜的增厚,从鼓板的鞘突至下颌角,该韧带很少发生异常。从茎突的上述局部解剖学关系可以看出,茎突周围有很多十分重要的脑神经与之相毗邻,这些神经很多直接分布到咽喉部,故当茎突及其韧带发生故障时,会产生咽喉部的各种病变或不适感。

注:该目录下内容所指茎突为颞骨茎突。

相关病症

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 styloid process syndrome)又称茎突过长综合征,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茎突过长或倾斜角度过大引起的颅面部或颈部疼痛不适,包括咽喉部疼痛、耳痈、咽部异物感,甚至可引起大脑缺血性症状。引起茎突综合征的原因除了茎突过长外,茎突的倾斜角度也有重要作用。

茎突过长的原因,认为可能与茎突韧带骨化有关。茎突过长也见于扁桃体切除以后的病人。

桡骨茎突骨折

桡骨茎突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损伤,临床较为多见。多数为腕部骨折脱位的并发症,单发者也较多。桡骨茎突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损伤,跌倒时腕过度桡偏位掌心着地,由于舟骨的冲击,致使桡骨茎突骨折。骨折片较大者,骨折线累及关节面,骨折块移向桡侧。若为腕部扭伤,可致撕脱性骨折,骨折片较小且易移位。直接暴力损伤较少见。

尺骨茎突骨折

较少见,腕关节强力尺偏和桡侧副韧带强力牵拉,造成桡骨茎突撕脱骨折。往往合并有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三角软骨损伤,后期易残留腕痛及腕部无力等后遗症,应注意。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并可触到骨摩擦音。皮下瘀血,重者腕关节内积血,腕关节活动受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