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荊岳長江公路大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荊岳長江公路大橋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全長    4,512.5公尺(14,804.79英尺)

跨越    長江

地點    監利市、岳陽市

開通日   2010年12月9日

荊岳長江公路大橋,橋址北岸位於湖北省監利白螺鎮,南岸為湖南省岳陽市雲溪區道仁磯鎮,是湖北省「六縱五橫一環」骨架公路網中隨州至岳陽高速公路跨越長江的特大型橋樑工程,上距荊州長江公路大橋256公里,下距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189公里。該橋橋型為雙塔鋼箱梁斜拉橋,是首座連接湖北、湖南兩省的長江大橋。

此橋是超大跨度不對稱混合梁斜拉橋,是高低塔斜拉橋世界第一大跨度。南、北主塔塔高分別為224.5米和265.5米[1] ,宛如八九十層高的摩天大廈高聳入雲。荊岳長江大橋將有效改善長江中遊的過江交通條件,促進武漢城市圈與長株潭城市群的經濟交流,促進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資源整合,結束兩岸民眾千百年隔江相望的歷史。

主要技术

1、钢混凝土混合主梁及其结合段、超宽度分离式边箱砼主梁、最大索力8900千牛最大长度443米的斜拉索及其减震技术、267米高主塔及主塔钢锚梁、北塔基础直径33m的双钢围堰施工,南塔基础在揉皱破碎的地基上。

2、北滩桥主跨154米联长97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抗裂和耐久性技术。

3、高地震烈度区特大型主桥和北滩桥的抗震技术。

4、钢桥环氧沥青砼桥面铺装技术。

5、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桥位河段的水文分析和对水域内桥梁施工的影响。

主橋設計

荊岳長江公路大橋為雙塔不對稱斜拉橋,二個索塔分布湘、鄂二省境內,位於湘省境內的南塔高224.5米,位於鄂省境內的北塔高265.5米。主橋採用半飄浮結構體系,在索塔、輔助墩、過渡墩處設置堅向活動支座,共7對;索塔處設4組縱向黏滯陰尼器。北邊輔助墩、過渡墩頂鋼箱梁內設置鐵砂混凝土壓重塊,克服支座負反力。主跨長816米[2] ,主橋北邊跨長398米,設1個輔助墩和1個過渡墩;南邊跨長230米,設2個輔助墩和1個過渡墩。

意義價值

荆岳大桥被当地民众誉为“利弥两湖、惠及八方”的德政工程。它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新的纽带,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长江中游的过江交通条件,完善鄂湘两省公路交通网络,方便陕、甘、晋、蒙、新、京、冀、豫等西北地区车辆南下,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资源优势有效整合,结束大桥两岸民众百年隔江相望的历史,有效改善长江中游的过江交通条件,对促进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江城市群的经济交流,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资源优势有效整合等,具有极为重要意义[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