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荔枝角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荔枝角大桥
图片来自wordpress

荔枝角大桥英语:Lai Chi Kok Bridge),简称荔桥,是香港首条跨海大桥{{cite book|author=周家建|title=凡,显不平凡:张佩菱流泛轻舟看人生|isbn=9789888463459|date=2017-04-19|url=[1],亦曾是香港最大的跨海行车大桥,不过大桥已经因为多年来的填海工程而成为陆上天桥。大桥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连接葵涌道的新界段和荔枝角道,属于葵涌道及香港5号干线的一部份。大桥为一条80英尺(24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宽、全长2,600英尺(790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的三线双程分隔行车道路引用错误:没有找到与</ref>对应的<ref>标签 [2] [3]

此外,运输署虽然把它称作荔枝角大桥,但在部分政府的来源中也被称为葵涌道天桥,惟这个名称泛指于葵涌道北段介乎新葵兴花园至的葵福路天桥一段行车天桥,也可指葵涌道北面尽头连接昌荣路的一段行车天桥。

历史介绍

荔枝角大桥当初是连接九龙以及由荃湾葵涌所发展的荃湾新市镇,纾缓当时二十世纪初启用的青山公路-葵涌段负荷而建的。大桥于1966年9月开始动工建造,造价约港币13.5亿。在1968年10月29日,此大桥由时任代理总督祁济时宣布正式通车[4]。沿海岸线西部的葵涌道亦在同期建造,以便完成往返葵涌和九龙的新公路,同样于1968年10月29日通车[5]。大桥通车后,第一代九龙巴士16线第一代九龙巴士33线九龙巴士40线成为首批使用大桥的巴士路线。[6]

参考文献

  1.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page=155}}
  2. [1]
  3. [2]
  4. 署理港督祁济时主持荔枝角大桥启用礼 联接荃湾对工业发展有大贡献. 工商日报. 1968-10-30: 5. 
  5. 葵涌道下周二开放 荔枝角桥亦定当日启用. 大公报. 1968-10-26. 
  6. 九龙巴士乘客宜知 三线明晨改道 配合新桥新路开用. 华侨日报. 1968-10-2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