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荭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荭草

中文学名:荭草

别称: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狗尾巴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石竹亚纲

目:蓼目

科:蓼科

亚科:蓼亚科

荭草原产我国和澳大利亚,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光、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阴湿地成片野生。株高2—3m,茎直立,多分枝,密生长毛。叶大,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基部近圆形,全缘,被毛。花梗长,圆锥花序,长约9cm,顶生或腋生,软而下弯;小花密集,亮粉红或玫瑰红色,花期6—8月。果期8一l0月。播种法繁殖,于春天3—4月进行。荭草枝叶高大,疏散洒脱,是颇富野趣的庭园观赏植物,也可作插花材料。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要求湿润、疏松,可在屋旁和沟边栽培。

分布范围

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培植方法

红蓼用种子进行繁殖。
采种每年于秋季9-10月间,当红蓼的种子成熟时,及时进行采集。将种子去皮,阴干,然后贮存于密闭干燥处。育苗春季3月开始播种育苗。播种前,先深翻地,然后将地平整好。按行、株距为30-35厘米开穴,深约7厘米,每穴播种10粒左右,播种量9-15kg/hm2,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播后施人畜粪水,盖上草木灰或细土约1厘米左右。以后每周喷洒透水1-2次。出苗后及时间苗,保持株距30厘米左右。

栽培技术

当红蓼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应及时匀苗、补苗,每穴有苗2-3株。生长期要中耕除草、追肥1次,至6月再进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若遇干旱,每周浇水1-2次,促使幼苗茁壮生长。

病虫防治

红蓼极少发生虫害,但褐斑病时有发生,为害其生长。
褐斑病为害红蓼叶片形成病斑。病斑生在叶片两面,初为黄褐色小斑点,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3-6毫米。有时1片叶上有数10个病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1-2厘米的病斑,内部淡褐色而周边呈浓淡有差别的同心轮纹病斑,病重时病斑直径可达2-3厘米。病部出现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病原称蓼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为害叶片的两面,该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31℃,最适相对湿度为98%-100%。
防治方法:⒈秋末冬初清除病残体,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及时清除,以减少菌源。⒉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⒊发病初期出现枯斑时,可以选用甲托、三唑酮等常规杀菌剂防治。如果病情很严重,应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阿米西达药剂防治。

主要价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地上部分。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来,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采收和储藏】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1]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播种前,先深挖土地,敲细整平,按行、株距各约33~35cm开穴,深约7cm,每穴播种子约10粒,每1hm2播种量9~15kg,播后施人畜粪水,盖上草木灰或细土约1cm左右。
田间管理 当苗长出2~3片真叶时,匀苗、补苗,每穴有苗2~3株,并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至6月再行中除、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若遇干旱要注意浇水。

参考来源

  1. 《本草图经》_荭草_中医世家, 中医世家, 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