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菁寮圣十字架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菁寮天主堂
图片来自台南旅游网

菁寮圣十字架天主堂位于台湾台南市后壁区天主教教堂,“后菁寮圣十字架堂”,座落于后壁乡菁寮国小斜对面,隶属“圣方济各教会”一系,民国五十五年(1956)以“十字圣号”在本地传教。

天主教菁寮人文关怀与建筑艺术协会是以支持菁寮天主堂推动及发展各项人文关怀与建筑艺术为宗旨,希望能发挥正面力量,带领台湾社会攀向真、善、美、圣的高峰。

缘起

建于1955-1960年,最初为方济会管理,在1991年后转交管理。教堂建物由德国建筑师哥特佛莱德·波姆所设计。[1] 在波姆于1986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该教堂在台湾的建筑价值与时代意义更加受到重视。而在2001年的历史建筑百景征选活动中,该建筑被票选为第23名。该教堂主保为圣鲁德克主教。圣堂左侧的壁龛为朝拜圣体堂,内有镶有极小片真十字架纤维的十字架以及圣玛利亚·葛莱蒂的圣髑。

于1955年,圣方济各会的德国藉神父杨森(Eric Jansen)被派到台南县后壁乡创立菁寮教区。神父透过新营教区德国神父的引荐,由出身德国南部的建筑世家,其家族以设计教堂闻名。哥特佛莱德‧波姆(Gottfried Bohm)的建筑师。在1955年底完成设计图,教堂则在1960年完工启用。

1986年普立兹克建筑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德国建筑师"哥特弗莱德 ̇波姆(Gottfried Böhm) "设计,国际级建筑设计师,1986年荣获建筑最高荣誉的桂冠——普立兹奖,普立兹奖被喻为建筑的诺贝尔奖,波姆第一件国外作品,落在台南县纯朴的后壁乡后菁寮,也是在亚洲唯一的作品。夙负“天国的倒影”、“台湾建筑史地标”的盛名,深受台湾建筑学界、业界与爱好文化艺术人士所关心注意的建筑圣地。

建筑特色

十字架堂的建筑1960年,由德国建筑师哥特佛莱德‧波姆(Gottfried Boehm)所设计的“台南后壁菁寮圣十字架天主堂”[2] ,有四个角锥尖顶组成,分别为“钟楼”、“圣洗堂”、“圣殿”、“圣体小堂”,其最大特征是其外观均为包覆铝皮角锥尖顶,圆锥顶上各有不同的基督信仰标记,分别为公鸡鸽子十字架王冠,特殊的锥尖建筑设计,呈现当代礼仪空间意涵与信仰标记,也代表著“天主居住在人间的帐幕”。状似秋收之后田间稻草堆的四个尖锥建物,也形似帐幕,意指“天主居住在人间的帐幕”。教堂深红色木质门窗与不规则纹样的花玻璃,均使得这座建筑与当地传统红墙红瓦建筑形成强烈对比,并成为当地的著名地标。

资讯

地址:台南县后壁乡菁墨林村294-1号

电话:(06)662-2975

影片

台南尖顶教堂 小教堂里的法国佬 TVBS一步一脚印 20161030
走访现代主义建筑系列-台南市后壁区菁寮圣十字架堂
 

参考文献

  1. 整修菁寮教堂 找到95岁德国原建筑师,自由时报电子报,2015-12-04
  2. 教堂,变!变!变!,籁论辨月刊,200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