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原文名 Philip Showalter Hench
出生 (1896-02-28)1896年2月28日
美国匹兹堡
逝世 1965年3月30日(1965-03-30)(69岁)
国籍 美国
职业 医生
知名于 195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Philip Showalter Hench,1896年2月28日-1965年3月30日), 美国医生,1920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医学博士。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个人生平

  • 1896年2月28日出生于 美国匹兹堡。
  • 1916年毕业于拉斐特医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陆军军医团,编入预备役,继续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医学。
  • 192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和医院工作六年后,到德国留学。
  • 1928年起任梅欧财团的大学医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中校军医,1946年退伍后任陆军军医团专门顾问,仍回梅欧财团医院任职,进行医药研究工作。
  • 1958年从梅欧财团退职,任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 1965年3月30日在牙买加的奥乔里奥斯逝世,终年69岁。

个人成就

亨奇在梅欧财团医院,着重研究风湿病。他发现黄疽病人或孕妇原先患的风湿性关节炎都会减轻,就断定黄疸病或妊娠期妇女休里一定存在一种能抑制风湿病的物质被释放出来。由此他确认风湿病是可以治愈的,于是他就集中精力研究这个问题。起初他作了许多试验,如给风湿关节病患者注射黄疸病人的胆汁、注射性激素或输孕妇的血等,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从肯德尔博士那里看到关于“可的松”的论文,受到启发,决定进行试验,1948年到1949年他和肯德尔一起用可的松给风湿关节炎病患者作临床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以后对可的松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治疗一般风湿病以至其他疑难病症的治疗与枪救。他在美国创立了风湿病学会,使风湿病研究逐步成为全世界医学界重视的问题,他成了全世界风湿病的权威。

由于发现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的作用及其结构,1950年他和美国生化学家肯德尔瑞士化学家赖西斯泰因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