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蒲,汉语一级字, 读作蒲(pú),常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蒲

拼音; pú

部首; 艹

笔画; 13

字级; 一级(2857)

平水韵; 上平七虞·入声十药

仓颉; TEIB

五笔; AIGY(86),AISU(98)

郑码; EVFB

四角; 44127

结构; 上下

电码; 5543

区位; 3849

统一码; 84B2

读音

1、拼音:pú

2、拼音:bó

笔画部首

简体部首:艹

简体部外笔画:10简体总笔画:13

繁体部首:艸

繁体部外笔画:10繁体总笔画:16

五笔86:AIGY

五笔98:AISU

仓颉:TEIB

笔顺编号:1224 4112 51124

四角号码:44127

统一汉字U+84B2

Unicode:CJK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艹浦

汉字部件分解: 艹氵甫

笔顺编号: 1224411251124

笔顺读写: 横竖竖捺捺横横竖折横横竖捺

基本字义

一、拼音:pú

1.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

2.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3.古同"匍",匍伏。

4.姓。蒲姓

二、拼音:bó

见"蒲姑"。亦作"亳姑"、"薄姑"。古国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南。周成王即位时,与武庚和东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灭,作为吕尚的封地,成为齐国的一部分。

方言集汇

粤语:pou4

围头话:pu4

客家话:pu2

[海陆丰腔]pu2

[东莞腔]pu2

[台湾四县腔]pu2

[陆丰腔]pu3

[梅州腔]pu2

[客英字典]pu2

[宝安腔]pu2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蒲 ·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0

《唐韵》薄胡切。水草,可以为席。《礼·玉藻》连用汤履蒲席。《释名》蒲,草也。《周礼·天官·醢人》深蒲。《诗·大雅》维笋及蒲。《后汉·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

又《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陆玑疏》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

又《周礼·春官》男执蒲璧。《注》或以蒲为瑑饰。

又《礼·明堂位》周以蒲勺。《注》蒲谓合蒲,当刻勺为蒲头,其口微开如蒲草。

又《释名》草圆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华阳国志》望帝更名蒲䰞。《高士传》蒲衣,舜时贤人。《淮南子·人闲训》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水经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有蒲山。

又台名。《述异记》东海上有蒲台,秦王至此萦蒲系马。

又姓。《十六国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长,时人异之,谓之蒲家。

又《韵会》通蒱。《马融·樗蒲赋》道德既备,好此樗蒲。

又通匍。《左传·昭十三年》怀锦、奉壶、飮冰,以蒲伏焉。

又《类篇》傍各切。与薄通,蒲姑,地名。《竹书纪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声,蒲萄,果名。《芥隐笔记》乐天诗: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颇五切,音浦。《韵补》《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弦蒲,郑氏读上声,《诗》不流束蒲,叶下戍许。

经籍籑诂

~草也【诗扬之水】不流束~传○~~蒻也【诗韩奕】维笋及~传○~深~也【诗韩奕笺】又【国语吴 语】其民必移就~蠃于东海注○~~柳【诗扬之水笺】○~杨柳【左氏襄十二年传】董泽之~注○~亦柳也【后汉马融传注】○~合~如凫头也【礼记明堂位】周以~勺注○~席也【家语颜回】妾织~注○~以为席【周礼泽虞】共其苇~之事注○~为席所以安人【周礼大宗伯】男执~璧注○~平以~作之其体平也【释名释床帐】○~苇所以为席可卷者也【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苇注○~苏铍也【广雅释器】○草圆屋曰~~敷也总其上而敷下也【释名释宫室】○~车以~裹轮取其安【后汉逸民传注】○~昌亦有盐泽之称也【水经河水注】○~类匈奴中海名【后汉班超传注】○~卢蜾蠃谓土蜂也【礼记中庸】~卢也注○~卢今之细腰蜂也一名蠮螉【礼记中庸】~卢也释文○~卢蜾蠃也谓土蜂也取螟蛉而化子以为子【家语哀公问政】犹~卢也注○~梢良马也【晋书音义上】○~伏即匍匐也【文选七发】~ 0310伏连延注○~或为浦【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弦~司农注○~字或作满【汉书郊祀志上】集注○【左传成十年【立公子州~以为君释文~本作满○【左传昭十三年】奉壶饮冰以~伏焉释文~本又作匍亦作扶○【书序】将迁其君于~姑【史记周本纪】作迁其君薄姑○【左传成十年】晋厉公名州~疏作州满。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2.同本义[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东汉·许慎《说文》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共其苇蒲之事。--《周礼·泽虞》。注:"以为席。"

男执蒲璧。--《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3.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

4.菖蒲[calamus]。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

5.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bigcatkinwillow]

不流束蒲。--《诗·王风·扬之水》

6.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

7.用草盖的圆顶屋[coveringofthatched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樗蒲[dice]。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

9.同今"葡萄"[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古邑名[Puprefecture]

11.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12.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13.姓。如:汉有蒲昌、蒲遵

〈动〉

1.伏地而行[crawl]

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左传·昭公十三年》

2.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常用词组

1.蒲棒,蒲棒儿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spike][口]∶香蒲的花穗,形状像棒子

2.蒲包púbāo

[cattailbag]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3.蒲草púcǎo

[thestemorleafofcattail]香蒲的茎叶,可供编织用

4.蒲墩儿púdūnr

[cattailmat]用香蒲叶、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

5.蒲服púfú

[sitontheground]以跪姿坐于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吕淑湘《语言的演变》

6.蒲公英púgōngyīng

[dandelion]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acummongolicum),全株含白浆,叶丛生,花黄色,果实褐色,上带白色软毛,可顺风飘散,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

7.蒲剑pújiàn

[sword-shapedbagofaromaticherbshungoverdoorstepontheDragonBoatFestival]指菖蒲叶,形似宝剑而得名

8.蒲节Pújié

[DragonBoatFestivalonthefifthdayofthefifthlunarmoon]端午节,因旧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而得名

9.蒲剧pújù

[PuzhouoperaofShanxiProvince]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西省南部地区

10.蒲葵púkuí

[Chinesefanpalm]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明·魏学洢《核舟记》

11.蒲柳púliǔ

[bigcatkinwillow]落叶灌木(Salixgracilistyla),秋天早凋,也叫水杨,用来比喻或自谦身体衰弱

蒲柳常质,望秋先零。--《晋书·顾悦之传》

12.蒲扇púshàn[palm-leaffan]用香蒲叶做成的扇子

13.蒲式耳púshì'ěr[bushel]英美制计量单位,计量干散颗粒物的体积时用,一蒲式耳合8加仑

14.蒲松龄PúSōnglíng

[PuSongling](1640-1715)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家境贫寒,熟悉民间疾苦,留意采集民间传说异闻,呕心沥血数十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等形式,批判社会、政治

15.蒲团pútuán[rushcushion;cattailhassock]一种圆垫子,用香蒲草、麦秸等编成

16.蒲苇púwěi

(1)[cattailandreed]香蒲和芦苇

蒲苇纫如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又妾当作蒲苇。

17.夜蒲晚上出去混了的意思。现在多指夜生活,有疯狂地玩之意思[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