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蔡柏春
蔡柏春 (1913~1987年), 男, 字庆云,中国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人。蔡氏女科第七世传人。自幼受业于耆宿赵蕴辉。随父临诊,得祖传流派要旨。16岁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第一届中医师考试。1928年在虹口区悬壶开业,医术精湛,声誉日臻,业务鼎盛,继而在黄浦区北京西路开设分诊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邀集中西医同道组织创设提篮桥区第二联合诊所。1958年进入虹口区中心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曾任虹口区政协委员。研制出清肝调经方、十全大补加减方等经验验方。[1]
家庭背景
医学世家。蔡氏女科第七世传人。
人物履历
1913年出生于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自幼受业于耆宿赵蕴辉。随父临诊,得祖传流派要旨。
16岁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第一届中医师考试。
1928年在虹口区悬壶开业,医术精湛,声誉日臻,业务鼎盛,继而在黄浦区北京西路开设分诊所。
1949年建国后,邀集中西医同道组织创设提篮桥区第二联合诊所。
1958年进入虹口区中心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社会职务
1956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58年起任提篮桥区第一届、虹口区第二、三、四、五届区委副主委,1959年起任提篮桥区第二届、虹口区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
医疗特长
妇科经、带、胎、产。
用药特点
用药深谙药性,注重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温补类,常佐龙牡芍药镇逆收敛,以防其真阳不守。处方亦常用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助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治学思想
蔡氏女科主张“审证求因,贵乎精详;立法用方,须知权变。宗古而不囿古,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学术内容
蔡氏女科主张“审证求因,贵乎精详;立法用方,须知权变。宗古而不囿古,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故能宗世医之论,汇百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滋阴宗尚朱丹溪,理血首推薛立斋,调气尤崇汪石山。治病用药,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温而不指。急症须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标本兼顾,不求速痊立效。蔡氏尝曰:“治病应立足于治本,以观后效,切莫贪近时之功,而贻后患。”经病当以调理气血为主,经闭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兴(啬) 。 用药深谙药性,注重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温补类,常佐龙牡芍药镇逆收敛,以防其真阳不守。处方亦常用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助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蔡氏谓:“湿化则气血流畅,脾运恢复,疾疴自蠲。”诊察脉候,颇具匠心。蔡氏认为:“脉者,气血之先,阴阳之兆,妇人女子尺脉常盛,而右脉略大,皆其常也。凡瘦小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肥盛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北方之人每多强实,南方之人每见柔弱,少壮脉多大,老年脉多虚,寡居之人脉濡弱,孕胎尺脉滑数大。”
主要领域
女科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科研成果
一、调经候、主气血、辨寒热虚实
二、治崩漏、重肝脾,须标本兼顾
三、治带多、宜清化、分湿热虚损
四、消症瘕、祛瘀滞、攻伐不伤正
五、促排卵、先调经、注重肝脾肾
六、消体征、祛病理、尤重郁、痰、瘀
七、育种、健黄体、通补相兼施
八、安胎漏、忌温补、须顺气固胞
医学贡献
60年代研制出中药调经活血片、治带净片,临床使用疗效明显。1985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和子宫内膜移位,打破了输卵管完全阻塞为绝对不孕症的论断。蔡柏春的学术成就被选入1980年出版的《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历代名医百家方技集成》。带教出进修医生和学徒百人以上。
经验验方
一、清肝调经方
二、十全大补加减方
三、傅青主温胞饮合附桂八味加减方
四、苍附导痰加减方
五、瑞金散合逍遥散加减方
六、固阴煎加减方
相关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