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薄昭

於 2019年10月20日 (日) 11:10 由 Gml201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添加{{copyedit}}、{{expand}}和{{orphan}}等标记({{multiple issues}})到条目)

本 名 薄昭 民族族群 漢 去世時間 公元前170年 姐 姐 薄姬(薄太后) 爵 位 軹侯 所處時代 西漢 出生時間 不詳 主要成就 幫助漢文帝登基,力保周勃等 外 甥 漢文帝 官 位 車騎將軍 目 錄 1基本內容 2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3編輯本段史籍記載 4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1基本內容編輯


薄昭(生年不詳,公元前170年卒),西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唯一的親弟弟,即文帝的娘舅,出任車騎將軍,封軹侯。

目錄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歷史評價

2編輯本段人物生平編輯   《史記·呂太后本紀》載,薄太后的父親是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 後薄姬入宮侍劉邦,生代王劉恆,即漢文帝,劉邦駕崩,呂后遣薄姬隨其子歸代國,薄昭作為弟弟跟隨姐姐一起去了代國。後呂后死,周勃、陳平等誅滅諸呂,考慮到劉恆沒有什麼勢力,比較好控制,決定擁立他為帝。劉恆猶豫不定。於是代王就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進京去見周勃,問清楚事情的原因經過,周勃向他仔細作了解釋說明。回來跟劉恆說,「沒問題,別懷疑了。」劉恆才放心去了長安當皇帝。這次薄昭冒着生命危險,幫着外甥進京打探消息,應該是他所立的最大的功勞。

  劉恆入長安,大局已定,又派了自己舅舅去代國接母親薄太后。不久又於文帝元年正月封軹侯,無功受祿,可以說完全是因為裙帶關係。

  此外,薄昭生前還作了一件可圈可點的善事,就是救了周勃一命。

  周勃立功受封,回到封地一年多,有人上書告發周勃想謀反,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處理,於是捕捉周勃治罪。周勃恐懼,不知怎樣答辯。獄吏漸漸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兩黃金送給獄吏,獄吏就在牘板背面寫上字示意他說:「請公主作證。」公主,是孝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勝之娶公主為妻,所以獄吏教周勃引用公主作證。周勃把增封受賜的財物都給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緊急關頭,薄昭替他向薄太后進言,太后也認為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軍隊,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文帝已經看到絳侯在獄裹的供辭,於是向太后謝罪說:「獄吏剛才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於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

  文帝十年冬,薄昭殺死了漢文帝的使者。漢文帝既不忍心下令殺死母舅,又不願別人說自己執法不一。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讓薄昭自己認罪、伏罪。他首先打發一些公卿大臣上薄昭家裡喝酒,在酒席上大夥勸薄昭自殺;但薄昭不干,大臣們無可奈何地回來了。漢文帝又派他們去薄昭家「弔孝」,大臣們穿上喪服、戴着孝,來到薄昭家,一齊向薄昭號喪。薄昭沒有辦法,只好自殺了。

3編輯本段史籍記載編輯   《史記·外戚世家》:「薄氏侯者凡一人。」

  《史記·外戚世家》: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史記·孝文本紀》:「(代王立)十七年秋,高后崩,諸呂謀為亂,欲危劉氏。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稱疾無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傑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袒左,為劉氏,畔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報太后,計猶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也。』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見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昭還報曰:『信矣,無可疑者。』代王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六人乘六乘傳,詣長安……」

  《漢書·文帝紀》:「(漢文帝)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見於高廟。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十年冬,(漢文帝)行幸甘泉。將軍薄昭死。」

  《資治通鑑·漢紀》:「(漢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4編輯本段歷史評價編輯   西漢時期的軹侯薄昭,是薄姓真正登上歷史舞台的第一人。儘管他的一生都處在其外甥漢文帝劉恆的陰影里,但在「包裝」漢文帝的同時,他自己也受到了後人的適當關注。

  薄昭之顯達、死難均不見於《史記·孝文本紀》。薄昭為什麼殺漢使者,漢文帝為什麼要鼓勵舅父自殺,這些正史當中都沒有說明白。只是在後人的演義故事裡越說越玄,以至於薄昭「依仗權勢、無惡不作」之類的話都出來了,確實過於想當然。一些所謂的歷史故事、歷史劇,更是越編越離譜。

  事實是,在漢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勝枚舉,前者如呂后、蕭何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大功臣韓信,呂后因吃醋把情敵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並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劉如意。後者如漢武帝時代,飛將軍李廣為了一句過頭話,找茬殺死了曾經冒犯他的霸陵衛。李廣出兵匈奴無功而返,畏罪自殺之後,他的兒子李敢懷恨報復,擊傷了大將軍衛青。為給舅舅報仇,衛青的外甥驃騎將軍霍去病又在圍獵時公然射殺了李敢。這些死傷事件都沒有人去認真追究。而即便是在文帝朝,也發生了皇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因為口角,用棋盤砸死吳王太子劉賢的惡性事件。當然這事也不了了之了。既然這樣,皇帝的親娘舅薄昭殺死一位「漢使者」就真的無法擺平了嗎?而且照《資治通鑑》的說法,薄昭根本不想死,當時他姐姐薄太后還在世,說句話為弟弟求情還是應該管用的。估計這辦法薄昭當時早就想到了,可是不好使。劉恆那小子鐵了心了,一二再、再而三地搞「活體告別」,非把舅舅整死不可。

  漢文帝對薄昭的處理引起了後世的爭論。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說法。李認為漢文帝的這個做法不近人情,因為漢文帝的母親只有這麼一個親弟弟。但司馬光認為「善持法者,親疏如一」,漢文帝按照法律進行處理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及時發現薄昭的弱點並派賢良幫助,還讓他帶兵,最後才釀出這樣的悲劇。

  司馬光認為:李德裕認為漢文帝處死薄昭,在法律上是聖明的,在道義上卻不適當。當年秦康公送晉文公返國的時候,曾發出見到舅父就如母親仍然在世一樣的感嘆。何況薄太后還健在,只有一個弟弟薄昭,漢文帝對他判罪不變,這不是告慰母親的做法。我認為法律是天下的天平,只有善於運用法律的人,不管關係親近還是疏遠都一視同仁,就沒有做不到的,那麼就沒有人敢有所依賴而犯法的了。薄昭雖然向來被稱為長者(有德行的人),漢文帝不給他人命聖賢的師傅就用他帶兵,結果驕縱犯上,以至於殺死了朝廷的使者,這不是有所依賴而導致的嗎?。如果漢文帝又赦免了他,則與漢成帝、漢哀帝的作法有什麼不同?魏文帝(曹丕)曾經稱讚漢文帝的美德,但是認為他處死薄昭不可取,魏文帝說:「對待國舅,只應當用恩澤贍養而不應當把權力交付給他,他犯了法以後,根據法律又不得不處罰他。」譏諷漢文帝開始不防備薄昭,魏文帝的話說得很對。然而要取樂母親,一開始就要謹慎安排薄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