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藍鯨

Blue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19日 (四) 14:39的版本 分布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通常蓝鲸白天需要在超过100米深度的海域来觅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 ,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四大洋均有分布。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片海域中藍鯨的數量都相當多。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牠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頭之間,並分布在至少5個族群中。最近對於侏儒藍鯨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可能是低估了實際的數量。

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頭(範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之前大為減少(大約各只有2,000頭)。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


目录

動態焦點

科學家首次記錄下藍鯨心跳速度:最平靜時每分鐘只跳 2 下

藍鯨是目前已知地球史上存在過的最大生物,從頭到尾甚至可達 33 公尺,由於體型過大且生活在廣大的海洋,研究藍鯨的生理特徵並不是容易的事。

大約十年前,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IO)Paul Ponganis 和史丹佛大學 Jeremy Goldbogen 成功在南極測量了潛水時的皇帝企鵝心率,在那之後,他們便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對藍鯨做同樣的事,甚至為此打造了一個有感測器的標籤。[1]

記錄藍鯨的心率是項艱鉅的任務,除了不像人只要抓住手腕便能測量脈搏,以動物來說,藍鯨的體積過於巨大且生活在廣大海洋,團隊必須先找到一條藍鯨,試著將標籤貼在正確位置並與鯨魚皮膚保持良好接觸,還得確保感測器正常運作。

經過許多次努力後,團隊終於成功讓標籤貼上適當的位置,足以接受心臟的訊號,並首次記錄到藍鯨的心率變化,結果令團隊十分意外。 當藍鯨潛入水中心率減慢,每分鐘平均只跳動 4~8 次,最低甚至可到每分鐘 2 下,當牠們吞下獵物開始上浮,心跳會逐漸增加;當藍鯨浮出海面呼吸時,心跳最高達每分鐘 25~37 次。 不論高或低,藍鯨的心率變化幅度都遠超出研究人員原先預期,其中又以最低心跳的數字最令人驚訝,遠比預期低約 30%~50%。

除了對藍鯨高低心率的生理機制有更多理解,研究人員也發現,藍鯨的心臟在接近極限值的情況下運作,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藍鯨沒有長得更大,因更龐大的身軀需要的能量將超過心臟能承受程度,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其他動物比藍鯨更大。 Goldbogen 實驗室成員 David Cade 指出,心率不僅提供關於藍鯨代謝更多訊息,還包括牠對壓力事件或進食的反應,讓人們對「最大的生物是如何運作」有一些基本理解,同時也能協助動物保護的工作。


地球最大生物! 藍鯨霸氣解放 「亮黃便便」蔓延海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地球史上最大生物,一位景觀攝影師魏斯(Ian Wiese)近日在澳洲伯斯(Perth)的南方,用無人機捕捉到「藍鯨排便」的畫面,多達200公升的「亮黃色排泄物」在海上蔓延,景象相當壯觀。[2]

綜合外媒報導,景觀攝影師魏斯近日獲得政府許可,得以在西澳海岸線用無人機拍攝,他當日跟拍一頭向南洄游的藍鯨,沒想到竟意外拍到藍鯨排泄「亮黃糞便」的罕見景象,魏斯表示,藍鯨的排泄物通常都是粉紅色,他也是頭一次看到亮黃色的便便。

根據外媒報導,魏斯的「藍鯨排便影片」讓海洋學者欣喜若狂,西澳鯨魚研究中心(West Australian Centre for Whale Research)的學者詹納(Curt Jenner)對此表示,「藍鯨是地球上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能看到這個影像令人振奮」;詹納還指出,「藍鯨每次解放會產生約200公升排泄物,牠們的糞便富含營養,不僅能供給小魚和磷蝦,還有助於藻類生長,而藻類是所有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

藍鯨作為地球史上最大的生物,身長平均能達到33公尺,體重可達177公噸,根據資料顯示,人類的捕鯨活動在上世紀盛行超過40年,導致藍鯨近乎滅絕,直到60年代開始禁捕後,數量才逐漸回升。目前,藍鯨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簡稱EN)。


珍貴身影曝光! 30米藍鯨首度現身紅海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埃及環境部週四(31日)指出,當地漁民近日在紅海阿卡巴灣(Gulf of Aqaba)目擊一隻巨型藍鯨出沒,是人們首次在該海域發現藍鯨,當局現已派出觀察小組跟蹤鯨魚,試圖拍下寶貴的影像,料將對相關研究有所幫助。[3]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體長可超過30公尺,重達200公噸以上,藍鯨主要以小型甲殼類動物(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偶爾補食魷魚等頭足類動物。目前全球最大的藍鯨族群位於南極海域,數量介於20至30萬頭。

演化歷史

藍鯨屬於鬚鯨科,這個科的成員還包括座頭鯨、塞鯨、布氏鯨與小鬚鯨。鬚鯨科被認為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小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對於鬚鯨科的成員何時彼此分離演化還未知。

雖然藍鯨通常被歸類在鬚鯨屬,但也有學者將牠歸類在單型屬-藍鯨屬(Sibbaldus)中,不過這種分類方法並沒有被其他學者接受。DNA序列分析顯示,藍鯨比其屬中的其他物種在種系上更接近座頭鯨和灰鯨。如果進一步的測試可以證實這種關係的話,將有把鬚鯨重分類的必要。

特點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一般体长为22-33米,体重为150,000-18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

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

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蓝鲸平均长度约25米,最高纪录为33.5米左右。雌鲸大于雄鲸,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蓝鲸背鳍小,高约0.4米,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千米/小时(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千米/小时(3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升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千克。


食物來源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千米/小时,洄游中5-33千米/小时,被追逐时最大20-48千米/小时。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

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

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呼吸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

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

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中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分布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

分布的国家有: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贝宁、百慕大、巴西、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智利、中国、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罗群岛、加蓬、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日本、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秘鲁菲律賓、皮特凯恩、葡萄牙、留尼汪岛、俄罗斯联邦、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西班牙、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英国美国乌拉圭、西撒哈拉、葉門

視頻

101動物教室:藍鯨大揭密! 《國家地理》雜誌

罕見畫面:空拍藍鯨進食秀《國家地理》雜誌

地球上生存的最大動物藍鯨,它的天敵是誰?看完你都不敢信! #千奇百趣 2018


參考資料